今天是拆禮日哪,只是好像沒有可以拆開的禮物。
於是我決定替上個月買下的那套還包裹著透明膠封的《1Q84》拆封,就當著這是送給自己的聖誕禮物吧。
耶耶耶。
(突然發現,耶耶耶其實是聖誕口號呢,因為唸唸有詞著耶穌。其實我們真的應該謝謝耶穌的,感謝他讓我們年年都有聖誕禮物喔。)
耶耶耶。
好了。拆禮物。
拆開禮物,我把書拿在書裡反覆檢視──
想到一件事。
《1Q84》上、下冊的封面設計基本上是一樣的,上冊的書名,Q是紅色,下冊的Q則是藍色。
為什麼特別選了紅、藍兩色呢?
會和《愛麗思夢遊仙境》有關嗎?
因為那裡有紅、藍色兩種小藥丸的選擇。
《Matrix》也引用了這個典故。
真巧哪。
只是上網查了日本版的封面設計,卻沒有這樣的設定。
看來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雖然這樣子的巧合挺詭的。
也許走進村上異境,不管是誰都不禁感染了那種異色。
*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let it glow
我買了一張聖誕卡,並沒有想著要送給誰。
我只是純粹喜歡這張卡的表現形式。
卡面一棵銀色的聖誕樹,下端僅僅列出一段疊寫的文字: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除此,再無其他聖誕祝語。
然而只要心底唸著上面這段文字,好像會覺得眼前慢慢慢慢的浮現出一棵繫滿了小小燈泡的聖誕樹,一閃一閃的愈來愈亮,愈來愈亮,變成一棵發出萬瓦燦光的巨大聖誕樹。
那光,璀璨得像是諸神頌善的銀河星夜。
這是一張需要想像力的聖誕卡,
需要想像力,你才會擁有一棵來自銀河系的聖誕樹。
不知怎麼,我竟然想起了《500個關於夏夏的日子》那齣電影裡的Joseph Gordon-Levitt,他演一個賀卡文案寫手,雖然這是他最終為了真正理想而捨棄掉的工作,然而感覺上是要他角色裡所擁有的那種才氣,才會設計出這樣的讓人拿了在手裡出神沉思然後嘴角浮出微笑的卡片吧。
今天,聖誕終於來了。
我於是跟著在心底默默禱唸,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這樣,我就永遠擁有一棵像銀河一樣閃亮的聖誕樹了。
而如果你此刻就在身邊,我將會施展同樣的魔法,
let it glow...
讓你也看見來自銀河的光樹。
聖誕快樂。
*
我只是純粹喜歡這張卡的表現形式。
卡面一棵銀色的聖誕樹,下端僅僅列出一段疊寫的文字: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除此,再無其他聖誕祝語。
然而只要心底唸著上面這段文字,好像會覺得眼前慢慢慢慢的浮現出一棵繫滿了小小燈泡的聖誕樹,一閃一閃的愈來愈亮,愈來愈亮,變成一棵發出萬瓦燦光的巨大聖誕樹。
那光,璀璨得像是諸神頌善的銀河星夜。
這是一張需要想像力的聖誕卡,
需要想像力,你才會擁有一棵來自銀河系的聖誕樹。
不知怎麼,我竟然想起了《500個關於夏夏的日子》那齣電影裡的Joseph Gordon-Levitt,他演一個賀卡文案寫手,雖然這是他最終為了真正理想而捨棄掉的工作,然而感覺上是要他角色裡所擁有的那種才氣,才會設計出這樣的讓人拿了在手裡出神沉思然後嘴角浮出微笑的卡片吧。
今天,聖誕終於來了。
我於是跟著在心底默默禱唸,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let it glow
這樣,我就永遠擁有一棵像銀河一樣閃亮的聖誕樹了。
而如果你此刻就在身邊,我將會施展同樣的魔法,
let it glow...
讓你也看見來自銀河的光樹。
聖誕快樂。
*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不
我並沒有意識及我一直在說不,而我原來一直在說不。
這也許是一種潛意識的防衛機制:最好在別人拒絕你的時候你先拒絕別人。
我好像又在經歷一次兒童期的心理創傷,看似痊癒的傷口其實一天比一天開裂得更巨大。
這一整個星期一直在病著,彷彿,被紐約的那場暴風雪襲倒的是我。
發燒、嘔吐、輕微腹瀉,是腸胃炎的症狀,就醫後稍微好轉又持續惡化,病情就這樣反反覆覆折騰好幾天。
奇怪的是心情反而平靜,也許精神上的痛楚都轉移到肉體去承受了,所以洶湧翻騰的情緒風暴反而有了止歇。
現在只希望身體快些康復,畢竟聖誕要來了不是嗎?
還有新的一年也要來了不是嗎?
對了,為什麼把關於我們的美麗預言帖摘下來了呢?
讓我難過了一陣。
我看見了。也被感動了。只是沒有回應。
有些感動是不需要大張其事的回應的。
我將之收疊在心匣深處,也已銘刻在記憶之中。
靜默的。彷彿多說了一個辭彙就會令原有的情感力量散失。
所以我選擇封緘。
讓封印起來的力量變得更強大。
我原以為你會知道我所相信的這些。
而“以為”真是從來都作不得準的。
*
這也許是一種潛意識的防衛機制:最好在別人拒絕你的時候你先拒絕別人。
我好像又在經歷一次兒童期的心理創傷,看似痊癒的傷口其實一天比一天開裂得更巨大。
這一整個星期一直在病著,彷彿,被紐約的那場暴風雪襲倒的是我。
發燒、嘔吐、輕微腹瀉,是腸胃炎的症狀,就醫後稍微好轉又持續惡化,病情就這樣反反覆覆折騰好幾天。
奇怪的是心情反而平靜,也許精神上的痛楚都轉移到肉體去承受了,所以洶湧翻騰的情緒風暴反而有了止歇。
現在只希望身體快些康復,畢竟聖誕要來了不是嗎?
還有新的一年也要來了不是嗎?
對了,為什麼把關於我們的美麗預言帖摘下來了呢?
讓我難過了一陣。
我看見了。也被感動了。只是沒有回應。
有些感動是不需要大張其事的回應的。
我將之收疊在心匣深處,也已銘刻在記憶之中。
靜默的。彷彿多說了一個辭彙就會令原有的情感力量散失。
所以我選擇封緘。
讓封印起來的力量變得更強大。
我原以為你會知道我所相信的這些。
而“以為”真是從來都作不得準的。
*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avatar againsts avatar
雙生兒共有同樣的基因,一方是另一方的化身。
莊子的蝴蝶是avatar,還是莊子是蝴蝶的avatar?
多重人格在同一個身軀裡輪番上陣串場演出各自的人生,誰才是avatar?
虛擬時代,我們在第二人生裡孕塑avatar,我們也在部落格廢簿推持或一切社交網站上繁衍avatar。
神學裡的avatar:靈魂的移轉。
不,探討化身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設想「化身的化身」。
*
莊子的蝴蝶是avatar,還是莊子是蝴蝶的avatar?
多重人格在同一個身軀裡輪番上陣串場演出各自的人生,誰才是avatar?
虛擬時代,我們在第二人生裡孕塑avatar,我們也在部落格廢簿推持或一切社交網站上繁衍avatar。
神學裡的avatar:靈魂的移轉。
不,探討化身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設想「化身的化身」。
*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讓我目眩神晕的不只是窗口
星期四下班回家發現郵箱裏擱著一封超寬黃色信封我就想起你在電話裏提醒我將受到的剪報.其實不是,是整個副刊.
前天下班后還往上城補拍Bergdorf,總算把紐約大多數櫥窗快拍完成.
我從熟悉字體的信封抽出三份副刊,打前的一份有你的簡短訊息寫在黃色正方筆記貼紙上.嘿嘿,還有MUJI筆呢,我想你是故意的吧,讓我也好好做些筆記.
我把三份副刊平攤在客廳地毯上,嗯,每一份都有其獨特的排版,策劃而且深深吸引我的眼球.我直接的反應把櫥窗和版面聯係一起,驚訝于它們之間的相通.然後我就想起這個題目.
11月8日- 久違西西,真不知她寫稿寫傷手.記得十三嵗那年你推薦我看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嗎?脫俗的作者寫著不平凡的題材-是這樣說麽還是我記錯了.很久以後我閲讀我城小説裏有一幕印象特別深刻,描述小孩跟著一班人模模糊糊走到大草場呆了一會兒,之後模模糊糊發生了一些事.我在這參加反戰遊行時看見前邊有人高舉反某某囯的旗幟有這樣的Dejavu,結果我以後都沒在參加過任何遊行.再之前讀剪貼冊時發現西西坦然承認異常喜歡百科全書式知庫,現在看西西自己裁縫一系列的熊熊,想她勢必宣揚此精神到底.
11月15日 - 好酷!好炫!好帥!搖滾不死!電話裏討論過可是看特刊又不一樣,圖文並茂,可以看見她們的神情和態度,尤其是封面照片,讓我深深感嘆時代的變遷.
11月29日 - 一句話-清水混凝土!
前天下班后還往上城補拍Bergdorf,總算把紐約大多數櫥窗快拍完成.
我從熟悉字體的信封抽出三份副刊,打前的一份有你的簡短訊息寫在黃色正方筆記貼紙上.嘿嘿,還有MUJI筆呢,我想你是故意的吧,讓我也好好做些筆記.
我把三份副刊平攤在客廳地毯上,嗯,每一份都有其獨特的排版,策劃而且深深吸引我的眼球.我直接的反應把櫥窗和版面聯係一起,驚訝于它們之間的相通.然後我就想起這個題目.
11月8日- 久違西西,真不知她寫稿寫傷手.記得十三嵗那年你推薦我看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嗎?脫俗的作者寫著不平凡的題材-是這樣說麽還是我記錯了.很久以後我閲讀我城小説裏有一幕印象特別深刻,描述小孩跟著一班人模模糊糊走到大草場呆了一會兒,之後模模糊糊發生了一些事.我在這參加反戰遊行時看見前邊有人高舉反某某囯的旗幟有這樣的Dejavu,結果我以後都沒在參加過任何遊行.再之前讀剪貼冊時發現西西坦然承認異常喜歡百科全書式知庫,現在看西西自己裁縫一系列的熊熊,想她勢必宣揚此精神到底.
11月15日 - 好酷!好炫!好帥!搖滾不死!電話裏討論過可是看特刊又不一樣,圖文並茂,可以看見她們的神情和態度,尤其是封面照片,讓我深深感嘆時代的變遷.
11月29日 - 一句話-清水混凝土!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一棵棵竭樹死亡的聲音
村聲寫了這一段:科恩兄弟仿佛輕易的就把麥,克米的小説翻譯成電影,可是看完路上之後,要把麥,克米的小説搬上電影,仿佛又是如此艱難的一件事。
今天紐約很冷。聽説昨晚下了第一場雪,我卻找不着痕跡,不是說下雨嗎?
每個月例行公事中國城買藝術家,昨晚因爲被奈良美智感動,順道往珍珠美術商店逛。
之後往上城出發拍櫥窗照,發現只要天還亮著,拍得照片反光離譜什麽都看不見。
然後發現有家小戲院。1:50pm 路上。腦袋上接著亮燈。
嗯,這樣說吧,電影讓我想看小説。
缺少了些什麽? 我想是震撼同時畏懼。我可以肯定的。
麥,科祕是鑽研人類殘酷,黑暗的研究者。世界末日,文明毀滅,動物植物相繼死去,唯獨人類劫後餘生的環境,輕易造就探討,揭破人性最原始,醜陋的一面。爲了生存,飽腹,人性的底綫在那兒?
單凴想象就感覺毛骨悚然。
可惜電影無法滲透這一點,儘管主題環繞在父子情(我想小説應該不是),莫德勝和小孩都演得稱職,可是力量就是滲透不過來。這一點鬼才兄弟導演科恩就完全相反,他們的角色咄咄逼人。
可是電影並不是沒有可取之処。場面的暗灰色調,廢墟的處置,烽火連天,尤其是一棵棵竭樹死亡的聲音,是呢,沒寫錯,是一棵棵竭樹死亡的聲音。
我想是看小説的時候了。
the road
今天紐約很冷。聽説昨晚下了第一場雪,我卻找不着痕跡,不是說下雨嗎?
每個月例行公事中國城買藝術家,昨晚因爲被奈良美智感動,順道往珍珠美術商店逛。
之後往上城出發拍櫥窗照,發現只要天還亮著,拍得照片反光離譜什麽都看不見。
然後發現有家小戲院。1:50pm 路上。腦袋上接著亮燈。
嗯,這樣說吧,電影讓我想看小説。
缺少了些什麽? 我想是震撼同時畏懼。我可以肯定的。
麥,科祕是鑽研人類殘酷,黑暗的研究者。世界末日,文明毀滅,動物植物相繼死去,唯獨人類劫後餘生的環境,輕易造就探討,揭破人性最原始,醜陋的一面。爲了生存,飽腹,人性的底綫在那兒?
單凴想象就感覺毛骨悚然。
可惜電影無法滲透這一點,儘管主題環繞在父子情(我想小説應該不是),莫德勝和小孩都演得稱職,可是力量就是滲透不過來。這一點鬼才兄弟導演科恩就完全相反,他們的角色咄咄逼人。
可是電影並不是沒有可取之処。場面的暗灰色調,廢墟的處置,烽火連天,尤其是一棵棵竭樹死亡的聲音,是呢,沒寫錯,是一棵棵竭樹死亡的聲音。
我想是看小説的時候了。
the road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卡謬的秘密慰藉
〈詩人與暴君的對話〉
西庇亞: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秘密的慰藉,它使得他們忍受痛苦;當生命使人們軟弱無力,忍受不住時,他們就轉身去尋找這種慰藉。
卡里古拉:是的,西庇亞。
西庇亞:在您的一生中,沒有這樣的一種東西,沒有庇護,沒有使淚泉乾涸的情緒,沒有慰藉嗎?
卡里古拉:有的,我有這樣的一樣東西。
西庇亞:它是什麼呢?
卡里古拉:(非常平靜地)輕蔑。
────摘自卡謬劇作《卡里古拉》。
(中譯本原著使用“蔑視”,我將之改成“輕蔑”。也許因為高達有這麼一部電影。)
*
西庇亞: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秘密的慰藉,它使得他們忍受痛苦;當生命使人們軟弱無力,忍受不住時,他們就轉身去尋找這種慰藉。
卡里古拉:是的,西庇亞。
西庇亞:在您的一生中,沒有這樣的一種東西,沒有庇護,沒有使淚泉乾涸的情緒,沒有慰藉嗎?
卡里古拉:有的,我有這樣的一樣東西。
西庇亞:它是什麼呢?
卡里古拉:(非常平靜地)輕蔑。
────摘自卡謬劇作《卡里古拉》。
(中譯本原著使用“蔑視”,我將之改成“輕蔑”。也許因為高達有這麼一部電影。)
*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野性的呼喚
白山羊叔叔你說得對,當我只穿著沾滿精液的長棉褲坐在電腦屏幕前無法壓抑抱頭痛哭,我明瞭我並不再是孩子王.
Wooo....
Somethin' filled up
my heart with nothin',
Someone told me not to cry.
But now that I'm older,
my heart's colder,
and I can see that it's a lie.
Wooo....
Children wake up,
hold your mistake up,
before they turn the summer into dust.
If the children don't grow up,
our bodies get bigger but our hearts get torn up.
We're just a million little gods causin' rain storms turnin' every good thing to rust.
I guess we'll just have to adjust.
Wooo...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in' to be
when the reaper he reaches and touches my hand.
Ahh....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in’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go, where I amYou'd better look out below...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Trailer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Song
Wooo....
Somethin' filled up
my heart with nothin',
Someone told me not to cry.
But now that I'm older,
my heart's colder,
and I can see that it's a lie.
Wooo....
Children wake up,
hold your mistake up,
before they turn the summer into dust.
If the children don't grow up,
our bodies get bigger but our hearts get torn up.
We're just a million little gods causin' rain storms turnin' every good thing to rust.
I guess we'll just have to adjust.
Wooo...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in' to be
when the reaper he reaches and touches my hand.
Ahh....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in’
With my lightnin' bolts a glowin'
I can see where I am, go-go, where I amYou'd better look out below...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Trailer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Song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作業簿:一個概括了所有奢華定義的時尚語彙
(因為工作而寫下的……)
〈在時尚的語彙中,巴黎之所以是巴黎〉
地球上有4個城市被視為流行時尚的指標,即法國的巴黎、意大利的米蘭、英國的倫敦,以及美國的紐約。這4個城市之所以成為風向標,是因為每年兩度舉行以“春夏”和“秋冬”來劃分的正規時裝展。說是正規,因為這四大時裝展的幕後都有市政府協力進行,是每年定期舉辦、動員數千人籌劃的國際型大規模活動,並不是某個時尚品牌在購物商場舉行了一兩場時裝表演的那種規模可以比擬。
所以在時麾華麗的表相下,時裝展其實不過就是一個商品交易會場,如同法蘭克福的書展、康城的影展、米蘭的家具展、舊金山的電腦展一樣,不管這些展場列舉出的是多麼輝煌崇高的旗幟,不管它的口號是文化、設計、科技還是藝術,它們仍然是某種形式的展銷會,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盡其所能的把手中的產品推銷出去。只要產品推銷出去,就能創造產值,不僅僅是生產產品的品牌或廠家獲利,也為舉行商展的城市帶來營收,例如2008年的紐約雖然遭受金融海嘯重創,但當年的時裝展仍然為紐約創造了3800萬美金的產值。
然而,在這四大時尚都市中,唯有巴黎,從20世紀以來就一直有如鳳凰棲位,始終位居在時尚之都的頂端,不管倫敦的設計意念有多前衛,不管紐約的時尚有多主導潮流,不管米蘭主打多麼高調的品味,巴黎總能凌駕其上嘯喚群倫,這是因為,全世界就只有巴黎是唯一夠格舉辦“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發表會”的城市。
巴黎高級訂製服的發表會於是有別於一般的時裝展(以Ready-to-wear區分),通常不公開給時裝店或百貨公司的買手參予,因為“Haute Couture”的衣服是不會拿到時裝店展賣的,它只接受訂造,而且每一款就只生產一件,到手了就屬個人一輩子擁有,人去樓空之後,這種動員百人手工製造的天價奢服通常也有“華麗下場”,就是被當成藝術品一樣擺到美術館供後人景仰。
這就是說到時裝,巴黎永遠比另外三大時尚都市犀利的緣故,這座城市把時裝升高到藝術的層次,所“Haute Couture”發表會是不會拿來和如同商展的時裝秀相提並論的,它毋寧更像是一種藝品拍賣會,從來不打算與民同歡,只邀請同一個俱樂部的會員參予,而這個俱樂部通常被稱為“億萬身家俱樂部”,入會資格就是那登得上財經雜誌《富比世》富豪排行榜的資產表。
〈Haute Couture:一個概括了所有奢華定義的法文名詞〉
一如波爾多紅酒(Bordeaux)之於法國,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也是只有法國才能出品的“特產”,這種由頂級設計師執行設計概念,以最上乘布材和精工手藝縫製的女性服飾,造價上看到2萬歐元一件,不是抬轎送入名門豪戶的衣帽間,就是擺到博物館的展覽廳供萬人景仰的極品,等閑不入尋常百姓家。
2萬歐元折合RM大約9萬令吉,拿來買一輪日產小轎車綽綽有餘,但是,拿來買一件衣服?請問,這是好萊塢電影編出來的情節嗎?不,這種造價不凡的華服真實存在巴黎的時裝業界之中,是必須獲得法國政府授權才能製作的極品,而具有“Haute Couture製作者”頭銜的時裝設計師,歷年在巴黎從來不曾超過20位。
所以,在時尚的詞彙裡,“Haute Couture”是一個概括了所有奢華定義的法文名詞。
這個詞眼譯成中文,雖然稱作“高級訂製服”,但其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找名家用高檔布料量身定做一件昂貴衣服”這麼簡單。
在巴黎,這是一個被嚴格規範的詞眼,只有經過特許工會授權的設計師,才能製作“高級訂製服”。這個制定高級訂製服定義的特許工會,全名稱作“巴黎高級時裝工會”(La Chambr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早在1868年即有了雛形,並於1910年開始定期舉辦一年兩度的時裝發表會。其後,法國政府於1945年對高級訂製服制定出一系列清楚的準則,讓符合資格的設計師或時裝屋通過多重審核,獲得授權生產高級訂製服裝,以及受邀到couture week發表時裝。
目前,獲得“巴黎高級時裝工會”認證的正式會員僅有10名設計師或其代表的品牌,按字母排列為Adeline Andre,Chanel(香奈兒),Christian Dior(迪奧),Christian Lacroix(樂夸),Dominique Sirop, Emanuel Ungaro,Franck Sorbier,Givenchy(紀梵希),Jean Paul Gaultier(高弟耶),Jean-Louis Scherrer。
另外,來自意大利的名牌世家Valentino(華倫天奴)、Versace(維沙治)和Giorgio Armani(阿曼尼)則是以非正式的受邀會員(correspond member)身分,加入這個高門檻的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高級時裝工會並沒有制定只有法國的設計師或時裝品牌才能獲得產製高級訂製服的特權,來自他國的設計師如果夠格、資質夠優,一樣可以向工會申請,不過他所代表的時裝屋或設計工坊就必須進駐巴黎扎營。
以阿曼尼來說,他每年照樣以“Giorgio Armani”的金字招牌,在米蘭的大本營發表他的春夏及秋冬高級成衣系列,另外就以“Armani Prive”開多一條高貴路線,長期駐札於巴黎製作高級訂製服,進入這個終極的時裝工業核心。
再看一遍這個由巴黎工會制定的夢幻名冊,咦,怎麼鼎鼎大名的“路易維登”(LV)不在其中?這個名牌大廠生產的手袋明明已經賣到包山包海,又時時和各界藝術家“咳螺絲嘔鍋”(即crossover,異業結盟之意)提高藝術氣質,名堂身段炫麗得不得了,怎麼竟然沒被羅列在冊?原來路易維登雖說是血統純正的法國名門,不過卻是以皮具起家,遲至90年代末才開拓出時裝系列,至今仍未發展出高級訂製服的生產線,自然就進不入核心之中,只好繼續當其華麗的在野黨。
〈唯美偏執狂的究極奢華之道〉
美國高檔生活雜誌《城市》的編集長裴歐麗曾在受訪時提到,“一萬美金一件的名牌衣服已經夠貴了,但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巴黎的高級訂製服,我們說的是一件動輒賣上3萬、4萬美金的精工藝品。”
從最初的紙面描圖、揀選最上乘的布材質料、裁版到實體縫製,高級訂製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完成。如果說,一套名牌成衣的製作工序需要12個小時完成,一套純手工打造的巴黎高級訂製服就至少需要230個小時才能完成。
例如,香奈兒如果要在一襲白紗裙上綴以三百朵蕾絲織成的山茶花,這三百朵山茶花,每一朵都以手工織成,然後又再以人手一朵朵縫在白紗裙上,不消說,這些全是耗神費時的手作功夫,而每一個環節,也都必須經過設計師的精密檢視,稍微不入眼的蕾絲山茶花,在還未縫上紗裙時勢必淘汰出局。至於參予製程的縫匠,也必然是巴黎手藝至為精湛的一群工匠,他們全是設計師精心挑選組就的班底。
用在高級訂製服上的材質不僅是上乘的布料,有些時裝屋甚至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本開發獨家織料,讓製成品無論在色澤上還是纖維的緻密度、輕軟度,都異於一般的成衣。
看看今年7月6日在設計總監John Galliano領軍下發表的迪奧高級訂製服,其色之艷,其韻之綺,如果不是以最上乘的技藝淬煉出來,不會嶄然煥現那種艷到極處反而清奇脫俗的風致。
這就是巴黎高級訂製服之所以矜貴的緣由,每一件成品都是集結了業界最頂尖的人材創製出來的極品,它外在是超卓的時裝工藝,內在是設計師們無比執著的美學精神。這種究極華麗之服,是由一群偏執狂建構出來的奢華王國,他們編織絕色,不計成本,不擔心市場反應,只管挖掘最珍稀的材質,毫不遲疑地將唯美的想像力,縫進一襲襲華服裡。
*
〈在時尚的語彙中,巴黎之所以是巴黎〉
地球上有4個城市被視為流行時尚的指標,即法國的巴黎、意大利的米蘭、英國的倫敦,以及美國的紐約。這4個城市之所以成為風向標,是因為每年兩度舉行以“春夏”和“秋冬”來劃分的正規時裝展。說是正規,因為這四大時裝展的幕後都有市政府協力進行,是每年定期舉辦、動員數千人籌劃的國際型大規模活動,並不是某個時尚品牌在購物商場舉行了一兩場時裝表演的那種規模可以比擬。
所以在時麾華麗的表相下,時裝展其實不過就是一個商品交易會場,如同法蘭克福的書展、康城的影展、米蘭的家具展、舊金山的電腦展一樣,不管這些展場列舉出的是多麼輝煌崇高的旗幟,不管它的口號是文化、設計、科技還是藝術,它們仍然是某種形式的展銷會,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盡其所能的把手中的產品推銷出去。只要產品推銷出去,就能創造產值,不僅僅是生產產品的品牌或廠家獲利,也為舉行商展的城市帶來營收,例如2008年的紐約雖然遭受金融海嘯重創,但當年的時裝展仍然為紐約創造了3800萬美金的產值。
然而,在這四大時尚都市中,唯有巴黎,從20世紀以來就一直有如鳳凰棲位,始終位居在時尚之都的頂端,不管倫敦的設計意念有多前衛,不管紐約的時尚有多主導潮流,不管米蘭主打多麼高調的品味,巴黎總能凌駕其上嘯喚群倫,這是因為,全世界就只有巴黎是唯一夠格舉辦“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發表會”的城市。
巴黎高級訂製服的發表會於是有別於一般的時裝展(以Ready-to-wear區分),通常不公開給時裝店或百貨公司的買手參予,因為“Haute Couture”的衣服是不會拿到時裝店展賣的,它只接受訂造,而且每一款就只生產一件,到手了就屬個人一輩子擁有,人去樓空之後,這種動員百人手工製造的天價奢服通常也有“華麗下場”,就是被當成藝術品一樣擺到美術館供後人景仰。
這就是說到時裝,巴黎永遠比另外三大時尚都市犀利的緣故,這座城市把時裝升高到藝術的層次,所“Haute Couture”發表會是不會拿來和如同商展的時裝秀相提並論的,它毋寧更像是一種藝品拍賣會,從來不打算與民同歡,只邀請同一個俱樂部的會員參予,而這個俱樂部通常被稱為“億萬身家俱樂部”,入會資格就是那登得上財經雜誌《富比世》富豪排行榜的資產表。
〈Haute Couture:一個概括了所有奢華定義的法文名詞〉
一如波爾多紅酒(Bordeaux)之於法國,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也是只有法國才能出品的“特產”,這種由頂級設計師執行設計概念,以最上乘布材和精工手藝縫製的女性服飾,造價上看到2萬歐元一件,不是抬轎送入名門豪戶的衣帽間,就是擺到博物館的展覽廳供萬人景仰的極品,等閑不入尋常百姓家。
2萬歐元折合RM大約9萬令吉,拿來買一輪日產小轎車綽綽有餘,但是,拿來買一件衣服?請問,這是好萊塢電影編出來的情節嗎?不,這種造價不凡的華服真實存在巴黎的時裝業界之中,是必須獲得法國政府授權才能製作的極品,而具有“Haute Couture製作者”頭銜的時裝設計師,歷年在巴黎從來不曾超過20位。
所以,在時尚的詞彙裡,“Haute Couture”是一個概括了所有奢華定義的法文名詞。
這個詞眼譯成中文,雖然稱作“高級訂製服”,但其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找名家用高檔布料量身定做一件昂貴衣服”這麼簡單。
在巴黎,這是一個被嚴格規範的詞眼,只有經過特許工會授權的設計師,才能製作“高級訂製服”。這個制定高級訂製服定義的特許工會,全名稱作“巴黎高級時裝工會”(La Chambr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早在1868年即有了雛形,並於1910年開始定期舉辦一年兩度的時裝發表會。其後,法國政府於1945年對高級訂製服制定出一系列清楚的準則,讓符合資格的設計師或時裝屋通過多重審核,獲得授權生產高級訂製服裝,以及受邀到couture week發表時裝。
目前,獲得“巴黎高級時裝工會”認證的正式會員僅有10名設計師或其代表的品牌,按字母排列為Adeline Andre,Chanel(香奈兒),Christian Dior(迪奧),Christian Lacroix(樂夸),Dominique Sirop, Emanuel Ungaro,Franck Sorbier,Givenchy(紀梵希),Jean Paul Gaultier(高弟耶),Jean-Louis Scherrer。
另外,來自意大利的名牌世家Valentino(華倫天奴)、Versace(維沙治)和Giorgio Armani(阿曼尼)則是以非正式的受邀會員(correspond member)身分,加入這個高門檻的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高級時裝工會並沒有制定只有法國的設計師或時裝品牌才能獲得產製高級訂製服的特權,來自他國的設計師如果夠格、資質夠優,一樣可以向工會申請,不過他所代表的時裝屋或設計工坊就必須進駐巴黎扎營。
以阿曼尼來說,他每年照樣以“Giorgio Armani”的金字招牌,在米蘭的大本營發表他的春夏及秋冬高級成衣系列,另外就以“Armani Prive”開多一條高貴路線,長期駐札於巴黎製作高級訂製服,進入這個終極的時裝工業核心。
再看一遍這個由巴黎工會制定的夢幻名冊,咦,怎麼鼎鼎大名的“路易維登”(LV)不在其中?這個名牌大廠生產的手袋明明已經賣到包山包海,又時時和各界藝術家“咳螺絲嘔鍋”(即crossover,異業結盟之意)提高藝術氣質,名堂身段炫麗得不得了,怎麼竟然沒被羅列在冊?原來路易維登雖說是血統純正的法國名門,不過卻是以皮具起家,遲至90年代末才開拓出時裝系列,至今仍未發展出高級訂製服的生產線,自然就進不入核心之中,只好繼續當其華麗的在野黨。
〈唯美偏執狂的究極奢華之道〉
美國高檔生活雜誌《城市》的編集長裴歐麗曾在受訪時提到,“一萬美金一件的名牌衣服已經夠貴了,但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巴黎的高級訂製服,我們說的是一件動輒賣上3萬、4萬美金的精工藝品。”
從最初的紙面描圖、揀選最上乘的布材質料、裁版到實體縫製,高級訂製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完成。如果說,一套名牌成衣的製作工序需要12個小時完成,一套純手工打造的巴黎高級訂製服就至少需要230個小時才能完成。
例如,香奈兒如果要在一襲白紗裙上綴以三百朵蕾絲織成的山茶花,這三百朵山茶花,每一朵都以手工織成,然後又再以人手一朵朵縫在白紗裙上,不消說,這些全是耗神費時的手作功夫,而每一個環節,也都必須經過設計師的精密檢視,稍微不入眼的蕾絲山茶花,在還未縫上紗裙時勢必淘汰出局。至於參予製程的縫匠,也必然是巴黎手藝至為精湛的一群工匠,他們全是設計師精心挑選組就的班底。
用在高級訂製服上的材質不僅是上乘的布料,有些時裝屋甚至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本開發獨家織料,讓製成品無論在色澤上還是纖維的緻密度、輕軟度,都異於一般的成衣。
看看今年7月6日在設計總監John Galliano領軍下發表的迪奧高級訂製服,其色之艷,其韻之綺,如果不是以最上乘的技藝淬煉出來,不會嶄然煥現那種艷到極處反而清奇脫俗的風致。
這就是巴黎高級訂製服之所以矜貴的緣由,每一件成品都是集結了業界最頂尖的人材創製出來的極品,它外在是超卓的時裝工藝,內在是設計師們無比執著的美學精神。這種究極華麗之服,是由一群偏執狂建構出來的奢華王國,他們編織絕色,不計成本,不擔心市場反應,只管挖掘最珍稀的材質,毫不遲疑地將唯美的想像力,縫進一襲襲華服裡。
*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村上春樹的溼鞋子
接下來只會更忙,因為日文課要考試了,這陣子恐怕不能常來這裡心情塗鴉了,只好請你聽歌。
這是我在無所不能的萬能管Youtube打撈上來的,村上春樹很愛的溼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xhra_Tyjk&NR=1
*
這是我在無所不能的萬能管Youtube打撈上來的,村上春樹很愛的溼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xhra_Tyjk&NR=1
*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Anarchist, Chaos, Destruction
You are the King of Anarchist,
Queen of Chaos.
I am your soldier of Destruction.
安那其之後,天蠍拇指傳書,我將之讀成了一首詩。
*
Queen of Chaos.
I am your soldier of Destruction.
安那其之後,天蠍拇指傳書,我將之讀成了一首詩。
*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cult這個標籤貼得太對了
今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後正無聊著呢,沒想到天蠍就撥電話來了。
果然沒聽到彼此的聲音是不行的哪。會被一種叫思念的情緒折磨著。
於是忙不迭的說起話來了。
說了reverse psychology 那件事。
唉唉,有些人際網絡就是一旦涉足之後,不管你以後離得多遠都好,就是會被某一件突如其來的事給扯回進去的。
總有一些在旁迫不及待扮演messenger的人。總有一些以為你需要心理輔導的人。
天蠍用了cult這個詞來形容我的處境。
可不就是?
他總是能把最意想不到的字眼貼成完美的標籤。
因為用得太神了,變成一種幽默的嘲諷,結果都把我的煩躁給驅散了,兩個人各據在電話的一端,不斷說著關於cult的好笑事兒。
星期一總是藍色的。
但今天藍得有一點不一樣。
藍得活潑起來了。
*
果然沒聽到彼此的聲音是不行的哪。會被一種叫思念的情緒折磨著。
於是忙不迭的說起話來了。
說了reverse psychology 那件事。
唉唉,有些人際網絡就是一旦涉足之後,不管你以後離得多遠都好,就是會被某一件突如其來的事給扯回進去的。
總有一些在旁迫不及待扮演messenger的人。總有一些以為你需要心理輔導的人。
天蠍用了cult這個詞來形容我的處境。
可不就是?
他總是能把最意想不到的字眼貼成完美的標籤。
因為用得太神了,變成一種幽默的嘲諷,結果都把我的煩躁給驅散了,兩個人各據在電話的一端,不斷說著關於cult的好笑事兒。
星期一總是藍色的。
但今天藍得有一點不一樣。
藍得活潑起來了。
*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有時候就是需要閱讀這道任意門
到底是個寫字的人(雖然沒寫得多好),把書本丟下一陣成為電子你管時代的沙發薯仔後,才過不了多久,我居然開始渴望紙本書起來了。
開始沒意識到是怎麼回事。
只是今晚下班後回到家特別煩躁,上去“你的管”視頻選取X再結成後的新曲〈I.V.〉連續播放後,拿出日文課本溫習,但怎麼也無法集中精神。關掉你的管繼續溫習,不行。閤上書本打開你的管專看演唱片段,不行。雖然X的這首新曲我愛極了。
但就是,煩躁得不得了。
後來索性上床睡覺,隨手拿過看到一半的勒卡雷小說作睡前閱讀,看著看著,躁動不安的心慢慢歸於寧靜,彷彿心神逐一歸位似的,終於又摸到心的位置了。
雖然勒卡雷這本小說寫得有夠囉嗦,還沒有看完,我已打算把它列入勒卡雷最爛的作品,但是,即使如此,文字有時仍然是最大的寧神劑,也許從來是文字帶領我進入冥想異境的。我有時候就是需要閱讀這道任意門,領著我漫游天宇,感覺靈光的降落。
*
開始沒意識到是怎麼回事。
只是今晚下班後回到家特別煩躁,上去“你的管”視頻選取X再結成後的新曲〈I.V.〉連續播放後,拿出日文課本溫習,但怎麼也無法集中精神。關掉你的管繼續溫習,不行。閤上書本打開你的管專看演唱片段,不行。雖然X的這首新曲我愛極了。
但就是,煩躁得不得了。
後來索性上床睡覺,隨手拿過看到一半的勒卡雷小說作睡前閱讀,看著看著,躁動不安的心慢慢歸於寧靜,彷彿心神逐一歸位似的,終於又摸到心的位置了。
雖然勒卡雷這本小說寫得有夠囉嗦,還沒有看完,我已打算把它列入勒卡雷最爛的作品,但是,即使如此,文字有時仍然是最大的寧神劑,也許從來是文字帶領我進入冥想異境的。我有時候就是需要閱讀這道任意門,領著我漫游天宇,感覺靈光的降落。
*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在名叫家庭的劇場中人人都有一個角色
這一天持續失序中。
天蠍也忙得透不過氣呢,於是每週六必通的電話私語今天也要暫時中斷了。
做什麼好呢?
做什麼好呢?
做什麼好呢?
結果被妹妹找去她家吃飯了。
算是某一種家庭日吧。
雖然我從不曾在“家庭”這兩個字裡得到過任何歸屬感。
我吃飯吃得很專心。
就是,話很少的樣子。
這是一種叫做角色扮演的人生遊戲。
劇場的名字就叫“家庭”。
*
天蠍也忙得透不過氣呢,於是每週六必通的電話私語今天也要暫時中斷了。
做什麼好呢?
做什麼好呢?
做什麼好呢?
結果被妹妹找去她家吃飯了。
算是某一種家庭日吧。
雖然我從不曾在“家庭”這兩個字裡得到過任何歸屬感。
我吃飯吃得很專心。
就是,話很少的樣子。
這是一種叫做角色扮演的人生遊戲。
劇場的名字就叫“家庭”。
*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英仙座流星雨
為了工作需要的資料上去古鉤檢索資料,發現今天的古鉤又不是平時的古鉤了,畫著夜晚的星空,於是點擊下去,跑出一堆「Perseid meteor shower」的資料。
我知道meteor shower是流星雨,從前在學院的時候,我曾在流星雨降落的晚上,和當時同住的幾名朋友爬上屋頂守候流星至午夜(那時,名叫弟弟的朋友好像也在噢),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流星雨果然華麗麗地降下了,在那以前我也曾看過瞬間劃過夜空的流星,但是流星雨卻完全是另一回事,真的是像降雨一樣不斷有閃閃爍爍的光點從蒼穹落下,而且,是各種顏色的~~
各種顏色的流星。
靛藍、熒綠、霓紅、橘黃、艷紅,無數的亮彩光點像寶石一樣在夜空飛舞,真是絕美的景致,覺得能看到這樣的天文景觀,真可以說是一種奇異恩典。
這次的流星雨,有一個仙氣的名稱。
英仙座流星雨。
Perseid 就是英仙座的意思。
一個美得你不禁想抬頭仰望夜空的名字。
*
我知道meteor shower是流星雨,從前在學院的時候,我曾在流星雨降落的晚上,和當時同住的幾名朋友爬上屋頂守候流星至午夜(那時,名叫弟弟的朋友好像也在噢),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流星雨果然華麗麗地降下了,在那以前我也曾看過瞬間劃過夜空的流星,但是流星雨卻完全是另一回事,真的是像降雨一樣不斷有閃閃爍爍的光點從蒼穹落下,而且,是各種顏色的~~
各種顏色的流星。
靛藍、熒綠、霓紅、橘黃、艷紅,無數的亮彩光點像寶石一樣在夜空飛舞,真是絕美的景致,覺得能看到這樣的天文景觀,真可以說是一種奇異恩典。
這次的流星雨,有一個仙氣的名稱。
英仙座流星雨。
Perseid 就是英仙座的意思。
一個美得你不禁想抬頭仰望夜空的名字。
*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X Tube:藍血的搖滾天皇
今天把X的影像紀錄改以X Tube 作為代號,如果是演唱片段的話就以X Sound 作為代號。
昨天找到Yoshiki肩傷發作的令人感到痛惜的片段,深以為這就是燃燒的代價,然而看了天蠍的留言,再加上這個訪問Yoshiki定居於L.A.的片段,就覺得畢竟是日本搖滾天皇啊,雖然把肉體折騰得這個樣子,但看看他過的是什麼好日子!這個人,才不會讓自己受丁點委屈呢,能多華麗就要多華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11a5W2u5KY&feature=related#
這麼美麗的房子,老大,我也很想要呀。
Yoshiki果然是藍血的,X 的經典名盤就叫「BLUE BLOOD」,在西方語系裡,藍血就是貴族血統,這個人,根本過的是貴公子的生活嘛。
我覺得Yoshiki還有一點很厲害,就是不管怎樣,他都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他的透明鋼琴和鼓組並沒有多餘的紋飾,儘管清透,但在舞台上就是閃閃發光,華麗無匹。
他的LA豪宅採用黑白兩色作為主調,設計是線條簡約的現代感,也沒有多餘的家具,牆上連畫也沒有,即不歌德也不巴洛克,但怎麼看還是覺得華麗。
他本人後期,剪掉了公主也似的金色長髮,脫掉了宮廷式的絲絨長袍,也不穿戴蕾絲啦長珠鍊啦那些讓他看來妖嬈無敵傾國傾城的女氣飾物,改回襯衫長褲的男裝穿扮了,而且常穿的都是清簡的白襯衫和黑皮褲,但即使這樣,他看來仍然是那樣地華麗。
能把白襯衫穿出那種華麗感的音樂家,我統共也只看過這麼一個。
*
昨天找到Yoshiki肩傷發作的令人感到痛惜的片段,深以為這就是燃燒的代價,然而看了天蠍的留言,再加上這個訪問Yoshiki定居於L.A.的片段,就覺得畢竟是日本搖滾天皇啊,雖然把肉體折騰得這個樣子,但看看他過的是什麼好日子!這個人,才不會讓自己受丁點委屈呢,能多華麗就要多華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11a5W2u5KY&feature=related#
這麼美麗的房子,老大,我也很想要呀。
Yoshiki果然是藍血的,X 的經典名盤就叫「BLUE BLOOD」,在西方語系裡,藍血就是貴族血統,這個人,根本過的是貴公子的生活嘛。
我覺得Yoshiki還有一點很厲害,就是不管怎樣,他都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他的透明鋼琴和鼓組並沒有多餘的紋飾,儘管清透,但在舞台上就是閃閃發光,華麗無匹。
他的LA豪宅採用黑白兩色作為主調,設計是線條簡約的現代感,也沒有多餘的家具,牆上連畫也沒有,即不歌德也不巴洛克,但怎麼看還是覺得華麗。
他本人後期,剪掉了公主也似的金色長髮,脫掉了宮廷式的絲絨長袍,也不穿戴蕾絲啦長珠鍊啦那些讓他看來妖嬈無敵傾國傾城的女氣飾物,改回襯衫長褲的男裝穿扮了,而且常穿的都是清簡的白襯衫和黑皮褲,但即使這樣,他看來仍然是那樣地華麗。
能把白襯衫穿出那種華麗感的音樂家,我統共也只看過這麼一個。
*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X Tube:要嘛,你就燃燒
今天原本想輯選一些X的演唱片段,無意中找到1996年的這段關於Yoshiki的影像紀錄,說不出的驚心動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aLtYlXbRw&feature=related
讓我想到,
要嘛,你就燃燒。
不然就是無風無雨度過平庸一生。
X顯然選擇了和惡魔週旋。
代價就是那脆弱而易於衰敗的肉身。
除出燃燒,再無其他。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aLtYlXbRw&feature=related
讓我想到,
要嘛,你就燃燒。
不然就是無風無雨度過平庸一生。
X顯然選擇了和惡魔週旋。
代價就是那脆弱而易於衰敗的肉身。
除出燃燒,再無其他。
*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在我們星軌運行的座標系
在星期六的電話對談中發現,原來我們即使隔著一座太平洋,也有著相同的座標系,會為了一個名字一閃靈光一瞬直覺而選擇一部電影。
相同的座標系,或許也用在一本書,一部攝影集,一個時裝名字,一件藝術作品,一個旅行的城市,還有這些那些與其他的。
也許這解釋了我們終究碰撞到了彼此的緣故?
*
相同的座標系,或許也用在一本書,一部攝影集,一個時裝名字,一件藝術作品,一個旅行的城市,還有這些那些與其他的。
也許這解釋了我們終究碰撞到了彼此的緣故?
*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夏天,悄悄地走了
筆記本上記著今天是立秋。
那表示夏天將過,而秋季快要來了。
聽說紐約度過了一個很涼快的夏季。
氣溫總徘徊在攝氏二十多度之間。
恍若一個溫暖的春季。
我忍不住要想,這大概是我這個火女不在紐約的關係。
*
那表示夏天將過,而秋季快要來了。
聽說紐約度過了一個很涼快的夏季。
氣溫總徘徊在攝氏二十多度之間。
恍若一個溫暖的春季。
我忍不住要想,這大概是我這個火女不在紐約的關係。
*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廣島,這一天
1945年8月6日,早上8時13分,人類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空投在日本廣島,瞬間爆發出一朵巨大陰怖的蘑菇雲。
世界的秩序在這一刻潰散,繼而重整,宣告了世界二次大戰的終結,也煞止了東洋制霸全球的侵略性野心。
這一天以後,廣島有14萬人死於原爆與隨之而來的輻射塵感染。絕大多數是平民。
這一天,當蘑菇雲以相等於1萬2500噸炸藥引爆的駭人迫力衝上雲霄,大概連天神也震動了吧。
人類從未宣示如此悍厲的力量,彷彿攀達了驚天地,泣鬼神之境。
上帝正在震怒。
也許從這一天開始,人類世界已被移置到世界末日之中。
末日不是一天形成的,據說。
蘑菇雲炸開了人間煉獄。
而末日正在緩慢成形。
*
世界的秩序在這一刻潰散,繼而重整,宣告了世界二次大戰的終結,也煞止了東洋制霸全球的侵略性野心。
這一天以後,廣島有14萬人死於原爆與隨之而來的輻射塵感染。絕大多數是平民。
這一天,當蘑菇雲以相等於1萬2500噸炸藥引爆的駭人迫力衝上雲霄,大概連天神也震動了吧。
人類從未宣示如此悍厲的力量,彷彿攀達了驚天地,泣鬼神之境。
上帝正在震怒。
也許從這一天開始,人類世界已被移置到世界末日之中。
末日不是一天形成的,據說。
蘑菇雲炸開了人間煉獄。
而末日正在緩慢成形。
*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If Annie Leibovitz can’t make it in New York, who can?”
大概誰也不相信,像 Annie Leibovitz 這種天后級的國際攝影大師,居然也會陷入金錢泥沼吧?
今天在《紐約時報》讀到有關Annie Leibovitz財務困身的報導,真的吃了一驚。
http://www.nytimes.com/2009/08/02/fashion/02annie.html?ref=design
報導裡提到她任職名人雜誌《浮華世界》的主攝影師,年薪超過百萬美金,而這還不包括她為一線精品名牌拍攝廣告的攝影費,像她種世界級有名的攝影師,我們理所當然覺得她過著的是優裕的成功人士生活,然而一旦還原到不屬於想像範疇的現實,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有一段:
“How is this possible? How could an artist of her standing be in such financial straits? If Annie Leibovitz can’t make it in New York, who can?”
真是問到每一個人心裡去了。
尤其是住在紐約以及曾經住過紐約的人。
*
今天在《紐約時報》讀到有關Annie Leibovitz財務困身的報導,真的吃了一驚。
http://www.nytimes.com/2009/08/02/fashion/02annie.html?ref=design
報導裡提到她任職名人雜誌《浮華世界》的主攝影師,年薪超過百萬美金,而這還不包括她為一線精品名牌拍攝廣告的攝影費,像她種世界級有名的攝影師,我們理所當然覺得她過著的是優裕的成功人士生活,然而一旦還原到不屬於想像範疇的現實,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有一段:
“How is this possible? How could an artist of her standing be in such financial straits? If Annie Leibovitz can’t make it in New York, who can?”
真是問到每一個人心裡去了。
尤其是住在紐約以及曾經住過紐約的人。
*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Tony Rosenthal 與紐約黑盒
在紐約的時候,每次搭6線地鐵去到Astor Place,都會看見那個比人還高的黑色方塊。
是紐約很有名的公共藝術雕塑。
但一直不知道雕塑家是誰。
今天在《紐約時報》看到了。
他叫 Tony Rosenthal。
http://www.nytimes.com/2009/08/01/arts/design/01rosenthal.html?_r=1&ref=design
然而這則報導,卻是他逝世的悼念文章。
又走了一個藝術家。
這個時代是怎麼了?
*
是紐約很有名的公共藝術雕塑。
但一直不知道雕塑家是誰。
今天在《紐約時報》看到了。
他叫 Tony Rosenthal。
http://www.nytimes.com/2009/08/01/arts/design/01rosenthal.html?_r=1&ref=design
然而這則報導,卻是他逝世的悼念文章。
又走了一個藝術家。
這個時代是怎麼了?
*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時間管理作為一門功課
昨晚聚會過後回到家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沒時間去著手X Project的事。
今天亦然,上班工作的日子無法集中精神在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想湊合湊合地進行,這樣太流於草率了。
所以都在考慮,要從一個星期一次的設計改為兩個星期一次的設定呢,還是到得有時間有靈感有概念的時候再來進行?
時間絕對是一個問題,因為接下來要進行體能操練,又即將逼近日文課的期考,唉唉,我想最應該學會的一門功課絕對是時間管理。
*
今天亦然,上班工作的日子無法集中精神在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想湊合湊合地進行,這樣太流於草率了。
所以都在考慮,要從一個星期一次的設計改為兩個星期一次的設定呢,還是到得有時間有靈感有概念的時候再來進行?
時間絕對是一個問題,因為接下來要進行體能操練,又即將逼近日文課的期考,唉唉,我想最應該學會的一門功課絕對是時間管理。
*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話題是廢Book的聚會
哎,今天本來要做X Projext的,不過下班是被同事朋友KEE拉去和其他朋友晚餐聚會了。
偶爾我也喜歡同她們一起戲耍,一桌子的女生。Kee與她死黨姐妹Fen、Y,以及寶氏雙胞胎姐妹,還有我,一共是六個毫無女人味的女人,坐在麥記吃漢堡談談天。
談話的主題是廢Book,也就是臉皮書啦。我雖然不是會員,不過在座5位女生都入會了,她們說的談的都是這個社交網站如何如何的“廢”,搞到最後原本躍躍欲廢的我決定還是暫時按兵不動。
雙胞胎姐妹也是藝術系畢業的,使我想起天蠍的好朋友費城姐妹,我印象裡姐姐好像比較會畫,妹妹比較好動,
她們都是很可愛很淳樸的女生。妹妹去年到日本自助旅遊,這次見面,她特地送了一個日本神社的護身符給我,日本的護身符都設計得很精緻,她送我的這個畫著兒童繪本裡的圖像,kawaii得不得了,說是護身符,倒還比較像個掛飾。無論如何,很是謝謝。
總之,是相當愉快的一晚。
天蠍常常笑我沒有女生朋友,今晚的聚會也許會讓他改觀吧。
*
偶爾我也喜歡同她們一起戲耍,一桌子的女生。Kee與她死黨姐妹Fen、Y,以及寶氏雙胞胎姐妹,還有我,一共是六個毫無女人味的女人,坐在麥記吃漢堡談談天。
談話的主題是廢Book,也就是臉皮書啦。我雖然不是會員,不過在座5位女生都入會了,她們說的談的都是這個社交網站如何如何的“廢”,搞到最後原本躍躍欲廢的我決定還是暫時按兵不動。
雙胞胎姐妹也是藝術系畢業的,使我想起天蠍的好朋友費城姐妹,我印象裡姐姐好像比較會畫,妹妹比較好動,
她們都是很可愛很淳樸的女生。妹妹去年到日本自助旅遊,這次見面,她特地送了一個日本神社的護身符給我,日本的護身符都設計得很精緻,她送我的這個畫著兒童繪本裡的圖像,kawaii得不得了,說是護身符,倒還比較像個掛飾。無論如何,很是謝謝。
總之,是相當愉快的一晚。
天蠍常常笑我沒有女生朋友,今晚的聚會也許會讓他改觀吧。
*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愛的大師運動鞋
最近都在想著參加健身俱樂部的事,正在朝操練體能的路前進。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覺得自己的生活節奏實在太散漫了,我需要的是精神意志力,很直覺地覺得要有專注的精神力,就必須要有更強健的體魄才行。
已經到了不能不操練體能的地步。只怕再這樣下去,人生也只會繼續散漫下去。
於是今天日文課後,跑了幾家運動品專賣店,看看有沒有合意的運動鞋。
本來也沒想著要買呢,只想著看了再說。不過走進愛的大師專賣店,發現正在大減價中,由英國時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 跨界設計的運動系列有部分產品還五折哩,五百多元的運動鞋打折後兩百多元,之前看過的幾雙Nike運動鞋都要三百多,覺得以運動鞋來說算是便宜了,當下立刻決定買下。
是一雙淺灰色襯以檸檬黃線條的跑步鞋,設計簡單,顏色也用得簡雅,有別於一般運動鞋繁複和色艷的設計,一眼看上就覺得喜歡,是即使不穿來運動,也可以用來搭配日常便裝的那種設計。
從Stella McCartney為愛的大師設計的第一季系列開始,我就開始喜歡他們生產的運動服系列,是那種兼具運動功能和時尚元素的輕便服飾,但是平日賣的那個價格,從來就不在我的預算之中,我也從沒看過這系列有五折大減,平常頂多二三折,如今五折減下來,也和一般的運動產品同等價位了,買得很划算。
很高興終於買到第一件愛的大師X Stella McCartney的單品。
這種事上,我其實也很虛榮,毫無抗力地就被設計師品牌吸引過去。
電話上,一直想同你說買了這雙鞋的事,幾次錯開了切入點,所以寫在這裡了。
*
已經到了不能不操練體能的地步。只怕再這樣下去,人生也只會繼續散漫下去。
於是今天日文課後,跑了幾家運動品專賣店,看看有沒有合意的運動鞋。
本來也沒想著要買呢,只想著看了再說。不過走進愛的大師專賣店,發現正在大減價中,由英國時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 跨界設計的運動系列有部分產品還五折哩,五百多元的運動鞋打折後兩百多元,之前看過的幾雙Nike運動鞋都要三百多,覺得以運動鞋來說算是便宜了,當下立刻決定買下。
是一雙淺灰色襯以檸檬黃線條的跑步鞋,設計簡單,顏色也用得簡雅,有別於一般運動鞋繁複和色艷的設計,一眼看上就覺得喜歡,是即使不穿來運動,也可以用來搭配日常便裝的那種設計。
從Stella McCartney為愛的大師設計的第一季系列開始,我就開始喜歡他們生產的運動服系列,是那種兼具運動功能和時尚元素的輕便服飾,但是平日賣的那個價格,從來就不在我的預算之中,我也從沒看過這系列有五折大減,平常頂多二三折,如今五折減下來,也和一般的運動產品同等價位了,買得很划算。
很高興終於買到第一件愛的大師X Stella McCartney的單品。
這種事上,我其實也很虛榮,毫無抗力地就被設計師品牌吸引過去。
電話上,一直想同你說買了這雙鞋的事,幾次錯開了切入點,所以寫在這裡了。
*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搖滾之神聽到我們的禱告了!
Yoshiki手術成功了。
在網上古鉤到這個日本音樂網,裡面有報導樂界最新消息,包括Yoshiki接受手術和術後狀況的消息。
http://www.barks.jp/news/?id=1000051503
是日文字的,我不是全部看得明白,大致知道手術順利,中樞神經也沒有出現異狀,目前正在調養中。手術前他的右手一度麻痺到無法拿起鼓棒的程度,術後右手的慣性麻痺已經消失。
另外有提到他不想手術中的樣子被人看到,所所以工作伙伴和至親誰都不在場,整場手術,只有醫護人員在場而已。
真是很好強的一個人啊,所以才不想讓人看到他軟弱地躺在手術床上的模樣。
手術進行時,他似乎因為體質關係對麻醉藥過敏,一度呼吸困難,還好過後情況受控,逐漸安定下來,順利地完成手術。
手術後麻醉藥漸散,他開始清醒過來,哪知一清醒想到就是演唱會的事,
「France的Live一定要去演奏!」
大概是對音樂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熬過這場手術吧。
嗯,下一場公演在法國嗎?
*
在網上古鉤到這個日本音樂網,裡面有報導樂界最新消息,包括Yoshiki接受手術和術後狀況的消息。
http://www.barks.jp/news/?id=1000051503
是日文字的,我不是全部看得明白,大致知道手術順利,中樞神經也沒有出現異狀,目前正在調養中。手術前他的右手一度麻痺到無法拿起鼓棒的程度,術後右手的慣性麻痺已經消失。
另外有提到他不想手術中的樣子被人看到,所所以工作伙伴和至親誰都不在場,整場手術,只有醫護人員在場而已。
真是很好強的一個人啊,所以才不想讓人看到他軟弱地躺在手術床上的模樣。
手術進行時,他似乎因為體質關係對麻醉藥過敏,一度呼吸困難,還好過後情況受控,逐漸安定下來,順利地完成手術。
手術後麻醉藥漸散,他開始清醒過來,哪知一清醒想到就是演唱會的事,
「France的Live一定要去演奏!」
大概是對音樂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熬過這場手術吧。
嗯,下一場公演在法國嗎?
*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這整件事就是一首詩
前兩天都在納悶,因為沒看到回應,不過今天走進異境前就感應到了,但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
謝謝你送來的這首歌。美得像詩。
其實就是一首詩了。
說的不只是這首歌,而是整件事。
Eclipse - by Pink Floyd
All that you touch
All that you see
All that you taste
All you feel.
All that you love
All that you hate
All you distrust
All you save.
All that you give
All that you deal
All that you buy,
beg, borrow or steal.
All you create
All you destroy
All that you do
All that you say.
All that you eat
And everyone you meet
All that you slight
And everyone you fight.
All that is now
All that is gone
All that's to come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
謝謝你送來的這首歌。美得像詩。
其實就是一首詩了。
說的不只是這首歌,而是整件事。
Eclipse - by Pink Floyd
All that you touch
All that you see
All that you taste
All you feel.
All that you love
All that you hate
All you distrust
All you save.
All that you give
All that you deal
All that you buy,
beg, borrow or steal.
All you create
All you destroy
All that you do
All that you say.
All that you eat
And everyone you meet
All that you slight
And everyone you fight.
All that is now
All that is gone
All that's to come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他要繼續演奏直至灰飛煙滅的最後一瞬
我意識到因為要上班,無法每天都進行 X Project,決定設定成一星期一次地進行。
這樣也好,不用每天長時間耗在YouTube了,而且可以更概念性地進行。
所以今天只是重覆看昨天找出來的〈Rose of Pain〉現場演奏片段,聽著看著,突然想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就去古鉤漫遊了,結果古鉤到Yoshiki在LA動手術的消息,而且就在今天,27日!
有X飯們(Fans,我覺得叫成飯比叫成粉絲有趣多了,可能我想到七龍珠的悟飯吧),翻譯了Yoshiki在個人網站的留言,Yoshiki在27日寫下他即將接受頸椎椎間孔擴大手術的事情。
他因為長期激烈的演奏,致傷了頸脊的椎間盤,儘管醫生診斷後極力勸告,給出了"不可能再打鼓了"的說法,但Yoshiki卻不能接受這樣的診斷。
他寫:
"要我怎樣都可以,
只要再次給我能打鼓的身體……
只要再次給我能彈鋼琴的身體……
就算是要切除骨頭或換掉骨頭都無所謂。"
他是這樣對醫師說的。
他還說,
“雖然沒辦法很傳神地用語言來表達……我會繼續演奏音樂,
直到身體灰飛煙滅的最後一瞬……。”
看到這裡,我除出深深嘆息,無話可說。
這個用肉身向音樂獻祭的搖滾人早就賭上了自己的生命。從他的生命挪走音樂,那樣的生命也不能再是生命了。
讓我們一起祈禱Yoshiki手術成功,並且復原後回到舞台繼續任狂地演奏吧。
*
這樣也好,不用每天長時間耗在YouTube了,而且可以更概念性地進行。
所以今天只是重覆看昨天找出來的〈Rose of Pain〉現場演奏片段,聽著看著,突然想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就去古鉤漫遊了,結果古鉤到Yoshiki在LA動手術的消息,而且就在今天,27日!
有X飯們(Fans,我覺得叫成飯比叫成粉絲有趣多了,可能我想到七龍珠的悟飯吧),翻譯了Yoshiki在個人網站的留言,Yoshiki在27日寫下他即將接受頸椎椎間孔擴大手術的事情。
他因為長期激烈的演奏,致傷了頸脊的椎間盤,儘管醫生診斷後極力勸告,給出了"不可能再打鼓了"的說法,但Yoshiki卻不能接受這樣的診斷。
他寫:
"要我怎樣都可以,
只要再次給我能打鼓的身體……
只要再次給我能彈鋼琴的身體……
就算是要切除骨頭或換掉骨頭都無所謂。"
他是這樣對醫師說的。
他還說,
“雖然沒辦法很傳神地用語言來表達……我會繼續演奏音樂,
直到身體灰飛煙滅的最後一瞬……。”
看到這裡,我除出深深嘆息,無話可說。
這個用肉身向音樂獻祭的搖滾人早就賭上了自己的生命。從他的生命挪走音樂,那樣的生命也不能再是生命了。
讓我們一起祈禱Yoshiki手術成功,並且復原後回到舞台繼續任狂地演奏吧。
*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X Sound:Rose of Pain
我也許可以開始進行X Project了。
首先可以通過Youtube,嘗試curate我想要聽的音樂片段。
今天的成績是X 早期的作品〈Rose of Pain〉。
沒想到除了X 五人全奏的搖滾版本以外,居然還有一個只是由Toshi、Hide和Pata 三人演奏的 Acoustic 版本。他們還真是什麼都來一手的。
〈Rose of Pain〉1991年的演唱版本是搖滾版的,Toshi當時的音質真好,有一種清亢的拔起,完全沒有包袱地在自由演繹,不似後期唱Art of Life的時候,他老是唱到破音,音感也越來越游移,那時候他所有的能量一定都耗損得他再沒有把握繼續在台上吶喊了吧,看著神魔一樣的Yoshiki一次一次用音符建造出來的搖滾巴洛克聖堂,誰能不感到退怯呢?到底要蓄積多大的能量才能用音量擬造出那樣的搖滾巴洛克聖堂啊?他一定看到自己的極限了,才不得不提出退團的要求,間接造成了X的解散。無論他和Yo之間有多深厚的革命情感,他了解自己實在是無法再那樣子唱下去了。
我其實也很喜歡Toshi,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主唱,也不是一個天才型的音樂人,但他擁有真誠的情感力量,毫無掩飾毫不虛矯,他的聲音能漸漸地讓你毫無隔閡的靠近,如果他也像Yoshiki一樣天才,那麼一支由全部天才組成的樂隊,某種程度一定會在觀眾之間形成隔閡吧,因為天才得太高不可企了,只會讓人們遠遠聽著而怯於走近,就像那些曲目深奧的古典音樂演奏一樣,非得要觀眾預先俱備某種程度到達某種層次的聆賞知識不可,但是搖滾不需要這些,搖滾樂是更直接的、充滿衝撞性的,有著能在瞬間衝破厚牆的那種直率的力量。它必須一飆開來就是全世界,而不是揀選某一部分的菁英納入,那將和任何一種階級形式的體系沒有分別。
所以我們都能在Toshi的歌聲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部份,儘管平凡,卻充滿有待開發的潛能,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Yoshiki一定也看到那一點吧,那是他所不能給予的,他太天才,太神魔,他一站出來,所有凡人都自慚形穢了,只能閃到一邊不能直視。但我們有Toshi站在那個神人之間的結界點,有他站在那兒打開結界,神和凡人之間才能彼此對望。
而1991年的這場Live,啊,那個Yoshiki大魔神還是那樣狂野的擊鼓,我從來沒有看過那樣任狂的鼓手,也從沒看過這麼纖秀的身段能釋放出那樣巨大的能量。
Hide臉上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是那手神彈大概會讓絕大多數懂得電子吉他的彈奏者倒抽一口冷氣。
(我這種半調子就看不出來,我看他彈得很輕鬆嘛,也許那正是Hide厲害的地方。)
Pata則是自得其樂的彈撥他的吉他,他是我看過最沒有憤怒的電子吉他手。
那時候的貝斯手還是Taiji,證明這是很早期的X了。Taiji後來退團,換上了沉靜但是很帥的Heath。
那個時候他們的演唱會已經有orchestra了。
那個時候Yoshiki已經在用音樂建造搖滾的巴洛克聖堂。
那個時候Toshi怒獅一樣的頭髮是豎起來的,樂界稱之為“怒髮Tosh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LMeun10S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MHVjR-RXU&feature=related
Acoustic 版本的鏈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rbnCqiryYU&NR=1#
這是在1994年12月31日的演奏,看這日期,應該是一場跨年演奏會呢。不知道為什麼唱起了acoustic的版本。總之,Toshi看來真是好開心的樣子。
這時候,他已經不再是怒髮Toshi了。
*
首先可以通過Youtube,嘗試curate我想要聽的音樂片段。
今天的成績是X 早期的作品〈Rose of Pain〉。
沒想到除了X 五人全奏的搖滾版本以外,居然還有一個只是由Toshi、Hide和Pata 三人演奏的 Acoustic 版本。他們還真是什麼都來一手的。
〈Rose of Pain〉1991年的演唱版本是搖滾版的,Toshi當時的音質真好,有一種清亢的拔起,完全沒有包袱地在自由演繹,不似後期唱Art of Life的時候,他老是唱到破音,音感也越來越游移,那時候他所有的能量一定都耗損得他再沒有把握繼續在台上吶喊了吧,看著神魔一樣的Yoshiki一次一次用音符建造出來的搖滾巴洛克聖堂,誰能不感到退怯呢?到底要蓄積多大的能量才能用音量擬造出那樣的搖滾巴洛克聖堂啊?他一定看到自己的極限了,才不得不提出退團的要求,間接造成了X的解散。無論他和Yo之間有多深厚的革命情感,他了解自己實在是無法再那樣子唱下去了。
我其實也很喜歡Toshi,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主唱,也不是一個天才型的音樂人,但他擁有真誠的情感力量,毫無掩飾毫不虛矯,他的聲音能漸漸地讓你毫無隔閡的靠近,如果他也像Yoshiki一樣天才,那麼一支由全部天才組成的樂隊,某種程度一定會在觀眾之間形成隔閡吧,因為天才得太高不可企了,只會讓人們遠遠聽著而怯於走近,就像那些曲目深奧的古典音樂演奏一樣,非得要觀眾預先俱備某種程度到達某種層次的聆賞知識不可,但是搖滾不需要這些,搖滾樂是更直接的、充滿衝撞性的,有著能在瞬間衝破厚牆的那種直率的力量。它必須一飆開來就是全世界,而不是揀選某一部分的菁英納入,那將和任何一種階級形式的體系沒有分別。
所以我們都能在Toshi的歌聲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部份,儘管平凡,卻充滿有待開發的潛能,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Yoshiki一定也看到那一點吧,那是他所不能給予的,他太天才,太神魔,他一站出來,所有凡人都自慚形穢了,只能閃到一邊不能直視。但我們有Toshi站在那個神人之間的結界點,有他站在那兒打開結界,神和凡人之間才能彼此對望。
而1991年的這場Live,啊,那個Yoshiki大魔神還是那樣狂野的擊鼓,我從來沒有看過那樣任狂的鼓手,也從沒看過這麼纖秀的身段能釋放出那樣巨大的能量。
Hide臉上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是那手神彈大概會讓絕大多數懂得電子吉他的彈奏者倒抽一口冷氣。
(我這種半調子就看不出來,我看他彈得很輕鬆嘛,也許那正是Hide厲害的地方。)
Pata則是自得其樂的彈撥他的吉他,他是我看過最沒有憤怒的電子吉他手。
那時候的貝斯手還是Taiji,證明這是很早期的X了。Taiji後來退團,換上了沉靜但是很帥的Heath。
那個時候他們的演唱會已經有orchestra了。
那個時候Yoshiki已經在用音樂建造搖滾的巴洛克聖堂。
那個時候Toshi怒獅一樣的頭髮是豎起來的,樂界稱之為“怒髮Tosh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LMeun10S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MHVjR-RXU&feature=related
Acoustic 版本的鏈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rbnCqiryYU&NR=1#
這是在1994年12月31日的演奏,看這日期,應該是一場跨年演奏會呢。不知道為什麼唱起了acoustic的版本。總之,Toshi看來真是好開心的樣子。
這時候,他已經不再是怒髮Toshi了。
*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黑暗帝國
天蠍好棒,創造了這麼一個帝國入口。
他說我是外星人,一直在蒐集地球文明的dATA。
他自己何嘗不是,譬如,他總是能找到一些棒得不得了的次文化雜誌,而且再經過他自己的加工處理,整件事就會有型得不得了。
*
他說我是外星人,一直在蒐集地球文明的dATA。
他自己何嘗不是,譬如,他總是能找到一些棒得不得了的次文化雜誌,而且再經過他自己的加工處理,整件事就會有型得不得了。
*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Youtube時代的沙發薯仔
我快要成為youtube的沙發薯仔了,總之每晚下班回家,溫習日文課和異境漫游之後,剩下的時間就是看youtube。
我都把小說丟到一旁了,勒卡雷的那本《天真善感的愛人》看來看去怎麼都看不完,已索性擱到一邊了,真是前所未有的事。
是不是所有的興趣都有一種週期呢?
很明顯的我對於文學小說的熱誠正在退燒中。當然也因為近來已不再有小說帶給我震憾。
或許我已完全感染X型搖滾病毒了,我現在只對搖滾的事發燒。
希望村上春樹的《1Q84》中譯小說快點出版啦,讓我再回到在文字海潛游的時光,而不是在電腦前耽迷成為一粒沙發薯仔。
*
我都把小說丟到一旁了,勒卡雷的那本《天真善感的愛人》看來看去怎麼都看不完,已索性擱到一邊了,真是前所未有的事。
是不是所有的興趣都有一種週期呢?
很明顯的我對於文學小說的熱誠正在退燒中。當然也因為近來已不再有小說帶給我震憾。
或許我已完全感染X型搖滾病毒了,我現在只對搖滾的事發燒。
希望村上春樹的《1Q84》中譯小說快點出版啦,讓我再回到在文字海潛游的時光,而不是在電腦前耽迷成為一粒沙發薯仔。
*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學習日文再多了一個理由
昨天做完日文課的六張作業了,終於覺得可以鬆一口氣。
是上課以來最多作業的一次,平時頂多一張或者兩張。
忍不住簡訊給天蠍告訴他我好辛苦做完作業這件事,他回訊說我以後可以直接翻譯村上的日文原版小說讀給他聽。我也希望如此呢,我還誇口說以後唱X Japan的歌給他聽──傳了這則簡訊以後我臉都紅了,實在是誇下海口呢。
我只是想到,學習日文忽然再多了一個理由。
這樣說來,要更努力了。
*
是上課以來最多作業的一次,平時頂多一張或者兩張。
忍不住簡訊給天蠍告訴他我好辛苦做完作業這件事,他回訊說我以後可以直接翻譯村上的日文原版小說讀給他聽。我也希望如此呢,我還誇口說以後唱X Japan的歌給他聽──傳了這則簡訊以後我臉都紅了,實在是誇下海口呢。
我只是想到,學習日文忽然再多了一個理由。
這樣說來,要更努力了。
*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solar eclipse.日蝕在朔
一直覺得solar eclipse是一個很美的詞眼,一種悲傷的接近世界末日的美。
現在,人類已經習慣那是一種天文現象了。然而遠古時代的人類第一次遇見日蝕/日食,大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末日將臨,可以想像他們那種陷入瘋狂的悽惶。
今天從地球觀測到的日蝕,被稱為世紀日蝕,起點從印度西部的坎貝灣,穿過太平洋諸國,最後落在西太平洋的北庫克群島。整個日蝕過程,月影在地球表面以每小時3000多千米的速度行進了近4小時,據稱是本世紀最長的一次。
最早於格林威治時間22日零時51分,日全蝕出現在印度西部的坎貝灣,隨後全蝕帶穿過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緬甸、中國和日本,最後在西太平洋的北庫克群島。
日全蝕開始在印度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蘇拉特上空形成。我覺得湊趣的是,蘇拉特有“太陽城”之稱,太陽城出現日蝕,這個城市彷彿可以短暫易名“末日之城”了。
日蝕帶橫渡中國時,持續了40多分鐘。全食帶覆蓋了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江蘇、浙江和上海,共12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
日本是這次全食帶最後光臨的國家,據日本國立天文台的消息,東京硫磺島附近太平洋洋面上“日全食”時間持續了6分44秒,是這次全食帶持續最久的地域。
可惜我所在的城市看不到這次日全蝕,主要因為不在全食帶涵蓋的區域內,再加上這幾天天空煙霾密佈,能見度更是等於零。
不過也還不至於感到遺憾。不過就是太陽偶然跟月亮玩躲迷藏罷了嘛。
看看維基百科怎麼寫。
“日食,又作日蝕,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我有點覺得維基的中文文法奇怪,應該是翻譯造成的譯差造句。)
日蝕在朔?到底什麼是朔?我曾聽說過「朔望月」,但不曾搞清楚那是什麼。
據維基的解釋,在朔的時刻,即是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人類肉眼觀測不到月相的時刻,而此時的月亮也被稱為「黑月」。
我想說,「黑月」這名字實在有夠酷!
總之,朔的時候,月亮不想被人類看見。
維基的解釋是:“天文學的新月(朔),有時也稱為黑月,以免造成混淆,從定義看是發生在太陽和月球有著相同黃經的合,這時從地球上是看不見月球的。這個時刻是獨特的,並且與地理位置無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它會發生日食。
“新月,以天文學的術語是月球於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所呈現的月相,因此是在合的階段之後從地球上所看見的月相。在此刻,月球的黑暗面(未被照亮的)幾乎完全朝向地球,因此僅以肉眼是看不見月球。”
“新月原本的意義是最早被看見的眉月,因此在陰曆被做為一個月的開始,像是回曆和陰陽合曆的希伯來曆、印度曆和佛曆,但是在中國的農曆是以黑月(朔)做為一個月的開始,而在古代中國曆法中,朔日的計算方法有平朔和定朔兩種。
現在「新月」為英文new moon等的對意語,而在古籍中「新月」本來是「朔」之後第一次能看到的月(因為「朔」的時候是看不見月亮的),時間大致為農曆初二或初三,也稱「三日月」,故有「一彎新月」的說法。”
咦,我明明在說的是日蝕,怎麼說到月亮去了?
其實日蝕,根本是月亮一次天皇巨星般的顯影。
光天白日,月亮一直存在天空那裡,卻始終不被看見,終於一天,來這麼一次移日換月,地球就陷入瘋狂了。
然而悲哀的是,月亮總是被地球的引力帶著走,吃掉太陽鋒芒的把戲,久久才能玩那麼一次。
*
現在,人類已經習慣那是一種天文現象了。然而遠古時代的人類第一次遇見日蝕/日食,大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末日將臨,可以想像他們那種陷入瘋狂的悽惶。
今天從地球觀測到的日蝕,被稱為世紀日蝕,起點從印度西部的坎貝灣,穿過太平洋諸國,最後落在西太平洋的北庫克群島。整個日蝕過程,月影在地球表面以每小時3000多千米的速度行進了近4小時,據稱是本世紀最長的一次。
最早於格林威治時間22日零時51分,日全蝕出現在印度西部的坎貝灣,隨後全蝕帶穿過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緬甸、中國和日本,最後在西太平洋的北庫克群島。
日全蝕開始在印度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蘇拉特上空形成。我覺得湊趣的是,蘇拉特有“太陽城”之稱,太陽城出現日蝕,這個城市彷彿可以短暫易名“末日之城”了。
日蝕帶橫渡中國時,持續了40多分鐘。全食帶覆蓋了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江蘇、浙江和上海,共12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
日本是這次全食帶最後光臨的國家,據日本國立天文台的消息,東京硫磺島附近太平洋洋面上“日全食”時間持續了6分44秒,是這次全食帶持續最久的地域。
可惜我所在的城市看不到這次日全蝕,主要因為不在全食帶涵蓋的區域內,再加上這幾天天空煙霾密佈,能見度更是等於零。
不過也還不至於感到遺憾。不過就是太陽偶然跟月亮玩躲迷藏罷了嘛。
看看維基百科怎麼寫。
“日食,又作日蝕,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我有點覺得維基的中文文法奇怪,應該是翻譯造成的譯差造句。)
日蝕在朔?到底什麼是朔?我曾聽說過「朔望月」,但不曾搞清楚那是什麼。
據維基的解釋,在朔的時刻,即是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人類肉眼觀測不到月相的時刻,而此時的月亮也被稱為「黑月」。
我想說,「黑月」這名字實在有夠酷!
總之,朔的時候,月亮不想被人類看見。
維基的解釋是:“天文學的新月(朔),有時也稱為黑月,以免造成混淆,從定義看是發生在太陽和月球有著相同黃經的合,這時從地球上是看不見月球的。這個時刻是獨特的,並且與地理位置無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它會發生日食。
“新月,以天文學的術語是月球於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所呈現的月相,因此是在合的階段之後從地球上所看見的月相。在此刻,月球的黑暗面(未被照亮的)幾乎完全朝向地球,因此僅以肉眼是看不見月球。”
“新月原本的意義是最早被看見的眉月,因此在陰曆被做為一個月的開始,像是回曆和陰陽合曆的希伯來曆、印度曆和佛曆,但是在中國的農曆是以黑月(朔)做為一個月的開始,而在古代中國曆法中,朔日的計算方法有平朔和定朔兩種。
現在「新月」為英文new moon等的對意語,而在古籍中「新月」本來是「朔」之後第一次能看到的月(因為「朔」的時候是看不見月亮的),時間大致為農曆初二或初三,也稱「三日月」,故有「一彎新月」的說法。”
咦,我明明在說的是日蝕,怎麼說到月亮去了?
其實日蝕,根本是月亮一次天皇巨星般的顯影。
光天白日,月亮一直存在天空那裡,卻始終不被看見,終於一天,來這麼一次移日換月,地球就陷入瘋狂了。
然而悲哀的是,月亮總是被地球的引力帶著走,吃掉太陽鋒芒的把戲,久久才能玩那麼一次。
*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哥倫布實驗室裡的蛋
旅居紐約的時候,始終沒去到長島。
雖然一直有個很好的理由:費茲傑羅。
《The Great Gatsby》開始以及結束的場景都在長島。
我看的中譯本小說是這麼寫的:
“這個地區位於紐約正東方延伸出來的一個細長而古怪的島上,在這裡除了一般的自然奇景之外,還有兩方結構怪異的土地,外型看似一對巨卵,距離市區二十哩地,輪廓相仿,中間僅隔著一道所謂的內灣。兩地向外凸伸,伸進了西半球最無波無瀾的鹹水裡,也就是偌大的長島海灣水域。
這兩個卵形地並非十足的橢圓形,而是像哥倫布實驗室裡的蛋一樣,接鄰陸地的一端都有點壓扁了,不過兩地外形的相似想必始終讓遨遊上空的海鷗感到好奇吧。對我們這沒有翅膀的族群而言,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兩個地方除了外形與大小,其餘竟是截然不同。”
嗯,哥倫布實驗室裡的蛋。
這大概是對長島最奇異又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譬喻了。
會想到長島,是因為在紐約時報看了這篇文章:
〈When NASA Defined Long Island〉 @ http://www.nytimes.com/2009/07/20/nyregion/20towns.html?_r=1&scp=3&sq=Long%20Island&st=cse
作者 PETER APPLEBOME 寫了之後,我才知道長島一度擁有航空飛行器的建造公司,曾經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建造阿波羅11登陸月球所用的太空艙,也曾經是史上第一艘飛機飛越美洲大陸的起點。
總之,長島是啟動“人類飛行作業”的初端航站之一。
當然,這是曾經,從前一家家建造飛行夢想的高科技公司都陸續遷走了,長島已是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沒落之地。
PETER APPLEBOME 卻通過文字,讓我們通過今年7月漫開的阿波羅登月40周年紀念狂熱,鏈結到長島昔日榮光的懷想之中,試圖告訴我們,即使是漫遊太空、登陸月球這樣的萬年盛事,紐約也沒有從其中缺席──在這座偉大的城市一角,那個叫做長島的地方,曾經建造了一系列帶領人類升空登陸月球的太空模組。
他還在文章中引了一段《The Great Gatsby》,作為文章的結語。
“For a transitory enchanted moment man must have held his breath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continent, compelled into an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he neither understood nor desired, face to face for the last time in history with something commensurate to his capacity for wonder.”
這不只是昔日荷蘭航海家通過對古老島岸的瞭望而發現美好新世界的驚奇,不只是蓋茨比第一次認出了至愛黛西家碼頭上那盞綠燈的驚喜,不只是敘述者尼克發現蓋茨比奇異心思那剎那的悟想,而其實也一樣適用在人類首度踏上月球的那個短瞬的enchanted moment吧。
如果再回到紐約,我將造訪長島,這個孕育出美國偉大小說以及人類飛行夢想的神奇基地。
一個被形容為哥倫布實驗室之蛋的地方。
*
雖然一直有個很好的理由:費茲傑羅。
《The Great Gatsby》開始以及結束的場景都在長島。
我看的中譯本小說是這麼寫的:
“這個地區位於紐約正東方延伸出來的一個細長而古怪的島上,在這裡除了一般的自然奇景之外,還有兩方結構怪異的土地,外型看似一對巨卵,距離市區二十哩地,輪廓相仿,中間僅隔著一道所謂的內灣。兩地向外凸伸,伸進了西半球最無波無瀾的鹹水裡,也就是偌大的長島海灣水域。
這兩個卵形地並非十足的橢圓形,而是像哥倫布實驗室裡的蛋一樣,接鄰陸地的一端都有點壓扁了,不過兩地外形的相似想必始終讓遨遊上空的海鷗感到好奇吧。對我們這沒有翅膀的族群而言,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兩個地方除了外形與大小,其餘竟是截然不同。”
嗯,哥倫布實驗室裡的蛋。
這大概是對長島最奇異又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譬喻了。
會想到長島,是因為在紐約時報看了這篇文章:
〈When NASA Defined Long Island〉 @ http://www.nytimes.com/2009/07/20/nyregion/20towns.html?_r=1&scp=3&sq=Long%20Island&st=cse
作者 PETER APPLEBOME 寫了之後,我才知道長島一度擁有航空飛行器的建造公司,曾經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建造阿波羅11登陸月球所用的太空艙,也曾經是史上第一艘飛機飛越美洲大陸的起點。
總之,長島是啟動“人類飛行作業”的初端航站之一。
當然,這是曾經,從前一家家建造飛行夢想的高科技公司都陸續遷走了,長島已是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沒落之地。
PETER APPLEBOME 卻通過文字,讓我們通過今年7月漫開的阿波羅登月40周年紀念狂熱,鏈結到長島昔日榮光的懷想之中,試圖告訴我們,即使是漫遊太空、登陸月球這樣的萬年盛事,紐約也沒有從其中缺席──在這座偉大的城市一角,那個叫做長島的地方,曾經建造了一系列帶領人類升空登陸月球的太空模組。
他還在文章中引了一段《The Great Gatsby》,作為文章的結語。
“For a transitory enchanted moment man must have held his breath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continent, compelled into an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he neither understood nor desired, face to face for the last time in history with something commensurate to his capacity for wonder.”
這不只是昔日荷蘭航海家通過對古老島岸的瞭望而發現美好新世界的驚奇,不只是蓋茨比第一次認出了至愛黛西家碼頭上那盞綠燈的驚喜,不只是敘述者尼克發現蓋茨比奇異心思那剎那的悟想,而其實也一樣適用在人類首度踏上月球的那個短瞬的enchanted moment吧。
如果再回到紐約,我將造訪長島,這個孕育出美國偉大小說以及人類飛行夢想的神奇基地。
一個被形容為哥倫布實驗室之蛋的地方。
*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我只想走進無限可能的X之中
在這場十多個人出席的餐聚上,我大概是唯一心思不在場的人了,我只覺得無聊極了,餐會上根本沒有可以談得上話題的人。我一遍一遍來回數著人頭,沒有一個。真的是一個也沒有。
結果一整個晚上,我就只想著早點回家,好讓我可以沉陷在X Japan的狂飆演奏中,只有這樣才能得救。
我並且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正在對X Japan著魔,我看著在場的每一張臉孔,總覺得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得明白X所能到達的深度。但他們又何嘗在乎,而我又何嘗在乎,
突然之間,在這群人當中,我覺得我不再屬於任何群體。
假若我要選擇一個族群,我只願意走進無限可能的X之中。
*
結果一整個晚上,我就只想著早點回家,好讓我可以沉陷在X Japan的狂飆演奏中,只有這樣才能得救。
我並且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正在對X Japan著魔,我看著在場的每一張臉孔,總覺得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得明白X所能到達的深度。但他們又何嘗在乎,而我又何嘗在乎,
突然之間,在這群人當中,我覺得我不再屬於任何群體。
假若我要選擇一個族群,我只願意走進無限可能的X之中。
*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唯美地憂傷著,華麗地黑暗著
X Japan號稱是日本元祖級的視覺系搖滾樂團,除了暴烈而又抒情的音樂,唯美華麗也與他們的血液同流,所以在他們的演唱會,可以看到他們極端刺激視覺的妝扮造型,而穿著法國路易皇朝宮廷服的鋼琴手/鼓手yoshiki,以及頂著火焰髮的吉他手(已故)hide簡直是雌雄同體的絕色金身。還有yoshiki的鋼琴和鼓器,必然是特別定造才能有那種清澈的華麗視效的吧,彷彿只存在少女漫畫似的,我快要覺得血色薔薇也要漫天飄灑了……
X Japan於1982年成軍出道,在日本富裕到似是繁華無止境的八十年代間,他們初期是完全不被日本演藝界接受的,並且被樂評譏為“垃圾樂隊”而拒斥於主流之外。那個時候他們的妝扮比youtube上90年代初期模樣更讓視覺爆點,要是讓咱們的爸媽看到,很可能會毫不保留地相信是批日本來的妖怪吧,就是妖野到那種程度,大概連老妖級的glam rock教父大衛寶爺也要嘆為觀止。然而他們現在已經是日本國寶級的天團了,Yoshiki甚至在日本第二度主辦的2005年度萬國博覽會上指揮一個百人交響樂團(其時X Japan已經解散,不過Yoshiki畢竟是一個全能型的音樂天才),作為開幕禮的獻樂。
我在youtube找到他們演唱〈Art of Life〉這首搖滾交響詩篇的全首組曲,共分5個時段才能完整呈現出來。我個人還是喜歡在一片闇寂中閉上眼睛傾聽MP3裡傳出那首歌的感覺,因為演唱會的視效太過於華麗了,讓人分神於樂者如同入魔的表演上,而且因為樂曲的時程太長,必須分成5節來放,聆聽的情緒會一再被打斷,所以建議最好聽了歌曲再來看youtube上的演唱片段,不過我不知道去哪裡下載呢,我的音樂檔案都是朋友抄錄給我的。
Yoshiki寫的〈Art of Life〉即使不是一首讓人震憾的搖滾詩篇,光以文字來看,也是一首讓人靜寂沉思的詩吧,我每次聽到主音Toshi唱到「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Past and future prison my heart /Time is blind /But I wanna trace my heart……」就覺得要窒息一樣。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NOW.
多麼美的一個句子。美得只能止息欣賞。
而往往在一個呼吸之間,現在,就永遠地過去了。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UhwNWzdIA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3nr-njPo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oSOteq6Vs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vn2xy-Wnm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_06NHall8
〈ART of LIFE〉 by YOSHIKI of X JAPAN
Desert Rose
Why do you live alone
If you are sad
I'll make you leave this life
Are you white, blue or bloody red
All I can see is drowning in cold gray sand
The winds of time
You knock me to the ground
I'm dying of thirst
I wanna run away
I don't know how to set me free to live
My mind cries out feeling pain
I've been roaming to find myself
How long have I been feeling endless hurt
Falling down, rain flows into my heart
In the pain I'm waiting for you
Can't go back
No place to go back to
Life is lost. Flowers fall
If it's all dream
Now wake me up
If it's all real
Just kill me
I'm making the wall inside my heart
I don't wanna let my emotions get out
It scares me to look at the world
Don't want to find myself lost in your eyes
I tried to drown my past in gray
I never wanna feel more pain
Run away from you without saying any words
What I don't wanna lose is love
Through my eyes
Time goes by like tears
My emotion's losing the color of life
Kill my heart
Release all my pain
I'm shouting out loud
Insanity takes hold over me
Turning away from the wall
Nothing I can see
The scream deep inside
reflecting another person in my heart
He calls me from within
"All existence you see before you
must be wipe out:
Dream, Reality, Memories
and Yourself."
I begin to lose control of myself
My lust is so blind, destroys my mind
Nobody can stop my turning to madness
No matter how you try to hold me in your heart
Why do you wanna raise these walls
I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hatred
My brain gets blown away hearing words of lies
I only want to hold your love
Stab the doll filled with hate
Wash yourself with their blood
Drive into the raging current of time
Swing your murderous weapon into the belly
"the earth"
Shout and start creating confusion
Shed your blood for preasure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Past and future prison my heart
Time is blind
But I wanna trace my heart
On the wall of time, over pain in my heart
Art of life
Insane blade stabbing dreams
Try to break all truth now
But I can't heal this broken heart in pain
Cannot start to live. Cannot end my life
Keep on crying
Close my eyes
Time breath I can hear
All love and sadness melt in my heart
Dry my tears
Wipe my bloody face
I wanna feel me living my life outside my wall
You can't draw a picture of yesterday , so
You're painting your heart with your blood
You can't say "No"
Only turning the wheel of time
with a rope around your neck
You build a wall of morality and take a breath
from between the bricks
You make up imaginary enemies and are chased by them
You're trying to commit suicide
You're satisfied with your prologue
Now you're painting your first chapter black
You are putting the scraps of life together
and trying to make an asylum for yourself
You're hitting a bell at the edag of the stage
and
You are trying to kill me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Time goes flowing, breaking my heart
Wanna live
Can't let my heart kill myself
Still I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Art of life Art of life
I try to stop myself
But my heart goes to destroy the truth
Tell me why
I want the meaning of my life
Do I try to live? Do I try to love
in my dream
I am breaking the wall inside my heart
I just wanna let my emotions get out
Nobody can stop
I'm running to freedom
No matter how you try to hold me in your world
Like a doll carried by the flow of time
I sacrificed the present moment for the future
I was in chains of memory half-blinded
Losing my heart, walking in the sea of dream
Close my eyes
Rose breathes I can hear
All love and sadness melt in my heart
Dry my tears
Wipe my bloody face
I wanna feel me living my life outside my wall
Dreams can make me mad
I can't leave my dream
I can't stop myself
Don't know what I am
What lies are truth
What truth are lies
Art of life Art of life
An Eternal Bleeding heart
You never wanna breathe your last
Wanna live
Can't let my heart kill myself
Still I am feeling for
A Rose is breathing love
in my life
*
X Japan於1982年成軍出道,在日本富裕到似是繁華無止境的八十年代間,他們初期是完全不被日本演藝界接受的,並且被樂評譏為“垃圾樂隊”而拒斥於主流之外。那個時候他們的妝扮比youtube上90年代初期模樣更讓視覺爆點,要是讓咱們的爸媽看到,很可能會毫不保留地相信是批日本來的妖怪吧,就是妖野到那種程度,大概連老妖級的glam rock教父大衛寶爺也要嘆為觀止。然而他們現在已經是日本國寶級的天團了,Yoshiki甚至在日本第二度主辦的2005年度萬國博覽會上指揮一個百人交響樂團(其時X Japan已經解散,不過Yoshiki畢竟是一個全能型的音樂天才),作為開幕禮的獻樂。
我在youtube找到他們演唱〈Art of Life〉這首搖滾交響詩篇的全首組曲,共分5個時段才能完整呈現出來。我個人還是喜歡在一片闇寂中閉上眼睛傾聽MP3裡傳出那首歌的感覺,因為演唱會的視效太過於華麗了,讓人分神於樂者如同入魔的表演上,而且因為樂曲的時程太長,必須分成5節來放,聆聽的情緒會一再被打斷,所以建議最好聽了歌曲再來看youtube上的演唱片段,不過我不知道去哪裡下載呢,我的音樂檔案都是朋友抄錄給我的。
Yoshiki寫的〈Art of Life〉即使不是一首讓人震憾的搖滾詩篇,光以文字來看,也是一首讓人靜寂沉思的詩吧,我每次聽到主音Toshi唱到「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Past and future prison my heart /Time is blind /But I wanna trace my heart……」就覺得要窒息一樣。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NOW.
多麼美的一個句子。美得只能止息欣賞。
而往往在一個呼吸之間,現在,就永遠地過去了。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UhwNWzdIA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3nr-njPo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oSOteq6Vs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vn2xy-Wnm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_06NHall8
〈ART of LIFE〉 by YOSHIKI of X JAPAN
Desert Rose
Why do you live alone
If you are sad
I'll make you leave this life
Are you white, blue or bloody red
All I can see is drowning in cold gray sand
The winds of time
You knock me to the ground
I'm dying of thirst
I wanna run away
I don't know how to set me free to live
My mind cries out feeling pain
I've been roaming to find myself
How long have I been feeling endless hurt
Falling down, rain flows into my heart
In the pain I'm waiting for you
Can't go back
No place to go back to
Life is lost. Flowers fall
If it's all dream
Now wake me up
If it's all real
Just kill me
I'm making the wall inside my heart
I don't wanna let my emotions get out
It scares me to look at the world
Don't want to find myself lost in your eyes
I tried to drown my past in gray
I never wanna feel more pain
Run away from you without saying any words
What I don't wanna lose is love
Through my eyes
Time goes by like tears
My emotion's losing the color of life
Kill my heart
Release all my pain
I'm shouting out loud
Insanity takes hold over me
Turning away from the wall
Nothing I can see
The scream deep inside
reflecting another person in my heart
He calls me from within
"All existence you see before you
must be wipe out:
Dream, Reality, Memories
and Yourself."
I begin to lose control of myself
My lust is so blind, destroys my mind
Nobody can stop my turning to madness
No matter how you try to hold me in your heart
Why do you wanna raise these walls
I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hatred
My brain gets blown away hearing words of lies
I only want to hold your love
Stab the doll filled with hate
Wash yourself with their blood
Drive into the raging current of time
Swing your murderous weapon into the belly
"the earth"
Shout and start creating confusion
Shed your blood for preasure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Past and future prison my heart
Time is blind
But I wanna trace my heart
On the wall of time, over pain in my heart
Art of life
Insane blade stabbing dreams
Try to break all truth now
But I can't heal this broken heart in pain
Cannot start to live. Cannot end my life
Keep on crying
Close my eyes
Time breath I can hear
All love and sadness melt in my heart
Dry my tears
Wipe my bloody face
I wanna feel me living my life outside my wall
You can't draw a picture of yesterday , so
You're painting your heart with your blood
You can't say "No"
Only turning the wheel of time
with a rope around your neck
You build a wall of morality and take a breath
from between the bricks
You make up imaginary enemies and are chased by them
You're trying to commit suicide
You're satisfied with your prologue
Now you're painting your first chapter black
You are putting the scraps of life together
and trying to make an asylum for yourself
You're hitting a bell at the edag of the stage
and
You are trying to kill me
I believe in the madness called " Now "
Time goes flowing, breaking my heart
Wanna live
Can't let my heart kill myself
Still I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Art of life Art of life
I try to stop myself
But my heart goes to destroy the truth
Tell me why
I want the meaning of my life
Do I try to live? Do I try to love
in my dream
I am breaking the wall inside my heart
I just wanna let my emotions get out
Nobody can stop
I'm running to freedom
No matter how you try to hold me in your world
Like a doll carried by the flow of time
I sacrificed the present moment for the future
I was in chains of memory half-blinded
Losing my heart, walking in the sea of dream
Close my eyes
Rose breathes I can hear
All love and sadness melt in my heart
Dry my tears
Wipe my bloody face
I wanna feel me living my life outside my wall
Dreams can make me mad
I can't leave my dream
I can't stop myself
Don't know what I am
What lies are truth
What truth are lies
Art of life Art of life
An Eternal Bleeding heart
You never wanna breathe your last
Wanna live
Can't let my heart kill myself
Still I am feeling for
A Rose is breathing love
in my life
*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X 的邂逅
美術組的同事H知道我是哈日一族,正巧又在學日文,於是推薦我聽日本視覺系搖滾樂團(Visual Rock Band)X Japan的樂曲。我以前其實聽過一些日本視滾團,像Glay啦還有啦卡虹什麼的,有的連一遍都沒聽完,嘴巴就輕蔑地嘟噥著“什麼啦”隨手撂到一旁打發掉,我雖然哈日,但也想哈個有模有樣的,不是哈到像條沒脊骨的哈巴狗。
X Japan那鼎鼎不得了的大名自然是聽過的,但是我已經產生偏見,而偏見就是一種蒙蔽,總是讓你放棄主動求問求知。我於是以為,日本的搖滾就是差個一點什麼,那吶喊滾動的音樂裡即使有憤怒也像是好日子過得太長太好而無聊出來的憤怒,跡近一種無病呻吟的矯張。我很傲慢的以為自己聽過一兩個日本團之後,就已經明白日本的搖滾樂是怎麼回事了。
我現在知道,那是因為我還沒有遇上X。
我甚至不能形容我初次聽到X的歌那刻的震憾。那種感覺,像是在無際的太空經過了一個人孤獨漫長的宇宙飛行,終於降落在一個美得淒絕的無人星球一樣,經歷心靈所未曾有過的衝擊,彷彿靈魂回到原鄉一樣。
NIRVANA以後,雖然才華洋溢的樂團繼續在樂壇盛放,但是再也不曾有過一個樂團給我帶來那種淚眼於睷的感動,關於生命虛無的狂暴,關於愛欲強烈而又抒情的求索,所有的冷與熱,所有的光與暗,所有的酷與甜,X都能用音樂和歌聲無限大地概括出來。
甚至不用很了不起的搖滾樂痴,即便是像我這種純直覺行動的半調子,都能聽得出來,X他們早就越過無病呻吟的譫妄,真的是豁出生命用靈魂去唱歌的,而這是一種多麼陳濫的說法,但在這個速求名利的偶像化娛樂工業時代,許多音樂製作者業已沒有靈魂可以獻祭,或許他們靈魂的靈度早已虛淺得連魔鬼也不屑攝納。
但是X,在他們往人類情感極限探索的音域裡,我卻感覺,彷彿他們老早已經跟魔鬼進行了浮士德的交易,以自己的肉身和靈魂一次一次地向魔鬼獻祭,也許如此,他們的音樂才有這種令人狂顫的穿刺力,一旦他們吶喊,一旦他們任狂地抓撥電子吉他,一旦Yoshiki以驚人的速度擊鼓──我從來、從來不知道一個鼓手可以到達這種神魔同在的境界──頃刻之間,你感覺世界崩毀傾塌,又在瞬間凝聚重組,他們毀滅宇宙,他們也建造宇宙,他們走進虛無,他們也嘗試擊潰虛無,他們用音樂詰問,而不是給出答案,如同我們永遠無法向「存在」求取出終極的答案。聽他們的唱曲,我既悲傷,也感到狂喜。我被擄掠了,也被釋放了。我被他們的音樂穿刺,也被他們修復。
對我來說,搖滾樂就是這樣,悲傷狂喜同在,地獄天堂同在;沒有憂傷,你不知道快樂。沒有痛苦,就沒有至福。
X於是沒有定義,因為定義只合用在社會規範上,但是音樂不需要規範,搖滾不需要規範,自由不需要規範,靈魂更不可能規範。
而地球上居然存在這樣的搖滾樂團!
他們龐大堅貞的音樂信念!沒有那種對音樂完全獻祭的信念,不可能成就這樣偉大的搖滾樂團。音樂之神,或是音樂之魔,必然都不會隨便挑選祂們的地球代言人。
我甚至有種感覺,為什麼這二十年來西方不再產出偉大到讓人發顫的搖滾樂團了,因為搖滾樂之神根本選擇了在日本顯靈!
那個神魔一樣的Yoshiki,他也許破除了人們慣性忽視搖滾樂團鼓手(一個測驗:請試著說出U2或是Linkin Park鼓手的名字)的縛咒,把鼓手的境界提升到前所未至的高度,那如狂暴雨點的鼓擊,究竟是怎麼敲打出來的呢?我甚至沒看過他們的現場表演,但光是從MP3聽來,就已經覺觸到那狂暴雨點般由鼓聲建造的音牆是多麼堅實的擬造在你的聆聽經驗裡,無與倫比。
Yoshiki,X的鼓手,鋼琴演奏者,詞曲作者,樂團團長,他從來不公開演唱,但將他從X拿開,X就不是X了。
Art of Life。這一首Yoshiki所創作的樂曲長達33分鐘,根本是一首交響樂章,讓人驚訝的是,那落落長的英語歌詞,也由Yoshiki一人完成,怎麼可能既有了音樂天分,又有語言天分?
我從來不曾因為只聽過一次某個樂團的樂曲,就會動念想聽他們的演唱會。X是個例外,我當下居然立願,在接下來的人生裡,必然是要以現場聆聽X的演唱會來作為其中一個人生目標進擊的。
而這一天,這邂逅X的一天,在辦公室用MP3試聽了一遍又一遍的Art of Life之後,我晚上八點下班回到家裡一踏入房間,連晚餐也沒吃就整個人倒在床上睡到不醒人事,直至凌晨五點,才從一堆奇異的夢裡掙扎醒來。
我清醒以後漸漸意識過來,X的音樂簡直像是把我的能量擄掠進去他們的異次元裡了,以致我竟然粒米不進滴水不喝死一般昏睡過去,沉入自身未為明察的潛意識異域之中。
然後我像重新獲得力量般醒來,覺得自己已無所畏懼。
*
X Japan那鼎鼎不得了的大名自然是聽過的,但是我已經產生偏見,而偏見就是一種蒙蔽,總是讓你放棄主動求問求知。我於是以為,日本的搖滾就是差個一點什麼,那吶喊滾動的音樂裡即使有憤怒也像是好日子過得太長太好而無聊出來的憤怒,跡近一種無病呻吟的矯張。我很傲慢的以為自己聽過一兩個日本團之後,就已經明白日本的搖滾樂是怎麼回事了。
我現在知道,那是因為我還沒有遇上X。
我甚至不能形容我初次聽到X的歌那刻的震憾。那種感覺,像是在無際的太空經過了一個人孤獨漫長的宇宙飛行,終於降落在一個美得淒絕的無人星球一樣,經歷心靈所未曾有過的衝擊,彷彿靈魂回到原鄉一樣。
NIRVANA以後,雖然才華洋溢的樂團繼續在樂壇盛放,但是再也不曾有過一個樂團給我帶來那種淚眼於睷的感動,關於生命虛無的狂暴,關於愛欲強烈而又抒情的求索,所有的冷與熱,所有的光與暗,所有的酷與甜,X都能用音樂和歌聲無限大地概括出來。
甚至不用很了不起的搖滾樂痴,即便是像我這種純直覺行動的半調子,都能聽得出來,X他們早就越過無病呻吟的譫妄,真的是豁出生命用靈魂去唱歌的,而這是一種多麼陳濫的說法,但在這個速求名利的偶像化娛樂工業時代,許多音樂製作者業已沒有靈魂可以獻祭,或許他們靈魂的靈度早已虛淺得連魔鬼也不屑攝納。
但是X,在他們往人類情感極限探索的音域裡,我卻感覺,彷彿他們老早已經跟魔鬼進行了浮士德的交易,以自己的肉身和靈魂一次一次地向魔鬼獻祭,也許如此,他們的音樂才有這種令人狂顫的穿刺力,一旦他們吶喊,一旦他們任狂地抓撥電子吉他,一旦Yoshiki以驚人的速度擊鼓──我從來、從來不知道一個鼓手可以到達這種神魔同在的境界──頃刻之間,你感覺世界崩毀傾塌,又在瞬間凝聚重組,他們毀滅宇宙,他們也建造宇宙,他們走進虛無,他們也嘗試擊潰虛無,他們用音樂詰問,而不是給出答案,如同我們永遠無法向「存在」求取出終極的答案。聽他們的唱曲,我既悲傷,也感到狂喜。我被擄掠了,也被釋放了。我被他們的音樂穿刺,也被他們修復。
對我來說,搖滾樂就是這樣,悲傷狂喜同在,地獄天堂同在;沒有憂傷,你不知道快樂。沒有痛苦,就沒有至福。
X於是沒有定義,因為定義只合用在社會規範上,但是音樂不需要規範,搖滾不需要規範,自由不需要規範,靈魂更不可能規範。
而地球上居然存在這樣的搖滾樂團!
他們龐大堅貞的音樂信念!沒有那種對音樂完全獻祭的信念,不可能成就這樣偉大的搖滾樂團。音樂之神,或是音樂之魔,必然都不會隨便挑選祂們的地球代言人。
我甚至有種感覺,為什麼這二十年來西方不再產出偉大到讓人發顫的搖滾樂團了,因為搖滾樂之神根本選擇了在日本顯靈!
那個神魔一樣的Yoshiki,他也許破除了人們慣性忽視搖滾樂團鼓手(一個測驗:請試著說出U2或是Linkin Park鼓手的名字)的縛咒,把鼓手的境界提升到前所未至的高度,那如狂暴雨點的鼓擊,究竟是怎麼敲打出來的呢?我甚至沒看過他們的現場表演,但光是從MP3聽來,就已經覺觸到那狂暴雨點般由鼓聲建造的音牆是多麼堅實的擬造在你的聆聽經驗裡,無與倫比。
Yoshiki,X的鼓手,鋼琴演奏者,詞曲作者,樂團團長,他從來不公開演唱,但將他從X拿開,X就不是X了。
Art of Life。這一首Yoshiki所創作的樂曲長達33分鐘,根本是一首交響樂章,讓人驚訝的是,那落落長的英語歌詞,也由Yoshiki一人完成,怎麼可能既有了音樂天分,又有語言天分?
我從來不曾因為只聽過一次某個樂團的樂曲,就會動念想聽他們的演唱會。X是個例外,我當下居然立願,在接下來的人生裡,必然是要以現場聆聽X的演唱會來作為其中一個人生目標進擊的。
而這一天,這邂逅X的一天,在辦公室用MP3試聽了一遍又一遍的Art of Life之後,我晚上八點下班回到家裡一踏入房間,連晚餐也沒吃就整個人倒在床上睡到不醒人事,直至凌晨五點,才從一堆奇異的夢裡掙扎醒來。
我清醒以後漸漸意識過來,X的音樂簡直像是把我的能量擄掠進去他們的異次元裡了,以致我竟然粒米不進滴水不喝死一般昏睡過去,沉入自身未為明察的潛意識異域之中。
然後我像重新獲得力量般醒來,覺得自己已無所畏懼。
*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七月不夠看,不夠看
七月真是慘淡經營喲,原本跟自己約定好一日一帖的,結果這七月都過去一半了,才貼了那幾篇,有三篇還是天蠍的作品,如果沒有那篇紫宛吶喊,這個七月真是很不夠看、不夠看。
雖然很忙,雖然被工作卡得幾乎不能動彈,周休日又得上課,稍微有段空檔就拿去看電影了,但這些統統都不是怠寫的理由,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才是,讓自己繼續帶勁地酷甜下去!
*
雖然很忙,雖然被工作卡得幾乎不能動彈,周休日又得上課,稍微有段空檔就拿去看電影了,但這些統統都不是怠寫的理由,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才是,讓自己繼續帶勁地酷甜下去!
*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紀念Nikola Tesla
我因為《致命魔術》(The Prestige)這部電影,才知道天才科學家Nikola Tesla的存在。
今天上網,發現古鉤為他設計了冥誕紀念標誌,我才想起,7月10日是Nikola Tesla的生日。
他是科學界的異端。交流電的發現者。無線傳電的發明者。
一個不被科學史廣泛記載的名字。
*
今天上網,發現古鉤為他設計了冥誕紀念標誌,我才想起,7月10日是Nikola Tesla的生日。
他是科學界的異端。交流電的發現者。無線傳電的發明者。
一個不被科學史廣泛記載的名字。
*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呐喊來自紫菀屬植物生長的地方
http://www.youtube.com/user/OscaritoKun#play/uploads/23/zDUrPLW51VI
http://www.youtube.com/user/OscaritoKun#play/uploads/22/EABiRi44YM4
那日本籍司儀以濃厚的口音這樣介紹Asterplace:
"都是紐約客嗎你們?YEAH!紐約,紐約,那你們應該知道紐約最朋克,最搖滾的地點就是八街靠近紐約大學的Astorplace. 而今晚,就在這裡,我們熱烈歡迎紐約最朋克,最搖滾的Asterplace..."
當然此Aster與彼Astor的意思不止相差十萬公年.
Aster的字面翻譯是紫菀屬植物.
而Aster也譯作星狀體,那Asterplace也就是星球樂隊.
http://www.youtube.com/user/OscaritoKun#play/uploads/22/EABiRi44YM4
那日本籍司儀以濃厚的口音這樣介紹Asterplace:
"都是紐約客嗎你們?YEAH!紐約,紐約,那你們應該知道紐約最朋克,最搖滾的地點就是八街靠近紐約大學的Astorplace. 而今晚,就在這裡,我們熱烈歡迎紐約最朋克,最搖滾的Asterplace..."
當然此Aster與彼Astor的意思不止相差十萬公年.
Aster的字面翻譯是紫菀屬植物.
而Aster也譯作星狀體,那Asterplace也就是星球樂隊.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The Last Dan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EePtT7vikE&feature=related
今天晚上回到家裡上網,我大概和全球成千上億的M迷,通過電視或者YouTube看到MJ死前為了倫敦演唱會所進行的舞台綵排footage。
即使只是排練,他在舞台上看來依舊煥發著王者的光芒,當然是無法同他青壯年時代的顛峰狀態相比了,但是對於一個已經50歲的男人,怎麼身段還可以那麼柔軟?還可以那樣帶電?每灑出的一個動作,都讓人感到演藝基因真是與生俱來就根植在他體內每一個細胞之內的,即使沉寂了這許多年,也從來不曾消萎過,彷彿只要經過舞台的熱身解凍,他就立刻能從冰封的狀態瞬間復活起來,再度散發那種迫切得讓人震駭的非凡演藝魔力。
據說他這次為倫敦演唱會進行綵排時所拍攝下來的footage輯錄起來有整百小時(另一說法是接近1000小時),如果這是真的,可以想像他為了這次的回歸演唱會採行了多麼刻苦而努力的排練,足以讓我這種對流行演藝圈冷感的無知者慚愧,因為我很無知的以為,像他那一類的天王級表演藝人,必定有一整個軍隊規模的專業班底在進行滴水不漏的裝備,讓他只需要練練幾個晚上的歌喉舞步,就可以上妝打光呼一聲推上舞台抖抖腳撈回一大票了,反正現在的流行演藝舞台最擅長“對嘴”……然而他,畢竟是來自輝煌八十年代的演藝世紀,有他們那個時代優良傳統的演藝操守,所以在演唱會之前,他是那樣奮力的操練自己,據說每個晚上都會練上好幾個小時,而且從CNN發佈出來的這些排演片段(在他死前兩天),他看來沒有一個環節鬆懈怠力。
這也許算是解開了一個謎題,為什麼倫敦演唱會的主辦機構居然可以膽妄到將演唱會加開到50場這種嚇死人的數字(呃錢咩),然而換著是我如果現場看過他的排演,我應該也會有這種信心不斷加碼下注罷。
而如果他不是走得這樣突然,我們也可以試著想像他即將締造的下一個舞台演藝盛世,那將會帶給世界多麼燦爛輝煌的流行表演藝術。
然而比起帶給他一切也帶給他毀滅性人生的演藝舞台,他畢竟選擇了天國。或者天國嫉妒世人即將領受的福音新世。或者天國覺得我們不配擁有──因為這個世界曾經那樣詆毀污衊踐踏著他。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這裡,居然想起董麥林獻給畫家文生的那首歌。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另外,這段footage除了MJ還有另一個讓我目不轉睛的矚目焦點,就是那個一頭長髮披散似是男生又似女生的白髮魔王吉他手,他晃動白髮抓撥吉他的姿態真是帥爆了,而且看來,好像是從Final Fantasy那類日本動漫裡走出來的人物,可是這不是動漫耶,也不是虛擬的3D舞台,而是真正的現實三維空間,那麼,到底是去哪兒找來這種異人新世代的呀?如果是MJ欽點的表演伙伴,那就真是太完美了,一個21世紀異人聯盟的誕生!
然而傳奇,終究是會選擇一個大遺憾來成就。
於是,原本即將橫空出世的21世紀異人同盟,就這樣魔幻剎那,輕輕自我們眼角漂離,漸漸化作一朵泡沫消逝在最黑的幽冥夜空了。
*
今天晚上回到家裡上網,我大概和全球成千上億的M迷,通過電視或者YouTube看到MJ死前為了倫敦演唱會所進行的舞台綵排footage。
即使只是排練,他在舞台上看來依舊煥發著王者的光芒,當然是無法同他青壯年時代的顛峰狀態相比了,但是對於一個已經50歲的男人,怎麼身段還可以那麼柔軟?還可以那樣帶電?每灑出的一個動作,都讓人感到演藝基因真是與生俱來就根植在他體內每一個細胞之內的,即使沉寂了這許多年,也從來不曾消萎過,彷彿只要經過舞台的熱身解凍,他就立刻能從冰封的狀態瞬間復活起來,再度散發那種迫切得讓人震駭的非凡演藝魔力。
據說他這次為倫敦演唱會進行綵排時所拍攝下來的footage輯錄起來有整百小時(另一說法是接近1000小時),如果這是真的,可以想像他為了這次的回歸演唱會採行了多麼刻苦而努力的排練,足以讓我這種對流行演藝圈冷感的無知者慚愧,因為我很無知的以為,像他那一類的天王級表演藝人,必定有一整個軍隊規模的專業班底在進行滴水不漏的裝備,讓他只需要練練幾個晚上的歌喉舞步,就可以上妝打光呼一聲推上舞台抖抖腳撈回一大票了,反正現在的流行演藝舞台最擅長“對嘴”……然而他,畢竟是來自輝煌八十年代的演藝世紀,有他們那個時代優良傳統的演藝操守,所以在演唱會之前,他是那樣奮力的操練自己,據說每個晚上都會練上好幾個小時,而且從CNN發佈出來的這些排演片段(在他死前兩天),他看來沒有一個環節鬆懈怠力。
這也許算是解開了一個謎題,為什麼倫敦演唱會的主辦機構居然可以膽妄到將演唱會加開到50場這種嚇死人的數字(呃錢咩),然而換著是我如果現場看過他的排演,我應該也會有這種信心不斷加碼下注罷。
而如果他不是走得這樣突然,我們也可以試著想像他即將締造的下一個舞台演藝盛世,那將會帶給世界多麼燦爛輝煌的流行表演藝術。
然而比起帶給他一切也帶給他毀滅性人生的演藝舞台,他畢竟選擇了天國。或者天國嫉妒世人即將領受的福音新世。或者天國覺得我們不配擁有──因為這個世界曾經那樣詆毀污衊踐踏著他。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這裡,居然想起董麥林獻給畫家文生的那首歌。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另外,這段footage除了MJ還有另一個讓我目不轉睛的矚目焦點,就是那個一頭長髮披散似是男生又似女生的白髮魔王吉他手,他晃動白髮抓撥吉他的姿態真是帥爆了,而且看來,好像是從Final Fantasy那類日本動漫裡走出來的人物,可是這不是動漫耶,也不是虛擬的3D舞台,而是真正的現實三維空間,那麼,到底是去哪兒找來這種異人新世代的呀?如果是MJ欽點的表演伙伴,那就真是太完美了,一個21世紀異人聯盟的誕生!
然而傳奇,終究是會選擇一個大遺憾來成就。
於是,原本即將橫空出世的21世紀異人同盟,就這樣魔幻剎那,輕輕自我們眼角漂離,漸漸化作一朵泡沫消逝在最黑的幽冥夜空了。
*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作業簿:M型流感
未來,如果我們想起2009年,也許會模糊的想起A型流感帶來的全球性恐慌、伊朗訴求民主的政治暴潮、Twitter崛起成為網路社交圈的新一代盟主、iPhone 3G再創手機文化新世紀、華爾街肥貓領取天文數字紅利的一張張涎臉、好萊塢印鈔機《變型金剛II》所締造的周邊產品狂銷紀錄……
當然,所有這些,很可能都及不上麥可傑遜之死,憾動我們對於這一年的記憶。
如同我們記得1997年,世界接連失去了永遠的英國王妃戴安娜,以及貧民窟聖母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一樣,終極偶像之死,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心靈鏈結運動」。突然之間,用不著高呼口號,沒必要搖旗吶喊,也沒有人擂拳鼓噪,地球每個角落已自動集結人群,流下他們的淚,獻上他們的花,寫下他們的悼語,唱出他們的安魂曲。源自同一個震央的共時感傷,比起任何一型流感有著更巨大的感染力,瞬間穿透極權政治的鐵幕,衝破種族成見和社會階級屏障,將大比例數的人圈集到同一種情緒之中。這種力量,只有已被神格化的偶像才能彰顯出來。
麥可確實像神,網路上有人這麼說:「他的音樂無從定義,膚色無從定義,性別無從定義,而且他走路在飄。」麥可傑遜的「進化」依據的不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而是他個人的進化論,地球上還有誰像他那樣執著的決定自己如何「進化」?不同年代的每一張音樂專輯誕生,都是他個人面目的一次演進,也許可以說是更美,但也可以說是更可怖,而且,越來越不像一個人──如果演化的最終目的,是超脫人類現有的生命模式,麥可的脫序行為或許正在印證,他其實走在個人的進化路上。
而對於生長於七、八十代的X世代來說,2009年的記憶尤其難以磨滅,因為這一年他們失去了流行樂壇上的最高神祗,意味著歷史挑出了一天蓋上印鑑:對於80年代的最後封緘。
80年代算是徹底的走完了。
然而一代流行之王留下的文化DNA,正在迸發,繼續以他君臨流行國的王者姿態統御潮流。於6月開展的巴黎、米蘭兩地男裝時尚秀預演新一季流行,已開始對M型文化DNA進行再複製。
早於麥可傑遜猝逝的一週前,於6月20日開展、預告2010春夏時尚的米蘭及巴黎男裝秀,意外地湧現了大量的黑、白設計,再加上背心搭配西裝窄管褲的造型,似是呼應麥可於90年代初以黑白背心西裝,搭配黑色軟呢紳士帽(fedora hat)高唱〈Black or White〉的經典形象。
如果回顧麥可過去的演藝形象,可以發現他早期酷愛軍裝服飾,事實上軍服元素早已成為過去幾季時裝秀的主軸,反覆流行了好幾個季度。新一場的米蘭、巴黎男裝時尚秀意圖擺脫軍服元素,轉向麥可後期趨向簡約的造型取經,重新演繹黑白的時尚元素。
在米蘭、巴黎的兩地時裝秀上,大多數設計師是以男裝設計具體呈現麥可留下的流行印記,但一向以荒誕不經著稱的英國籍設計怪才格蘭諾(John Galliano),則選擇精神性的象徵,暗地裡呼應麥可的〈Thriller〉驚悚風格。只見氛圍陰鬱的舞台上走出一批批如同殭屍般(zombie)的白面披髮男模,鬼氣森然的造型體再現了一場「顫慄時尚」。
看來,世界還會繼續顫慄下去。
*
當然,所有這些,很可能都及不上麥可傑遜之死,憾動我們對於這一年的記憶。
如同我們記得1997年,世界接連失去了永遠的英國王妃戴安娜,以及貧民窟聖母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一樣,終極偶像之死,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心靈鏈結運動」。突然之間,用不著高呼口號,沒必要搖旗吶喊,也沒有人擂拳鼓噪,地球每個角落已自動集結人群,流下他們的淚,獻上他們的花,寫下他們的悼語,唱出他們的安魂曲。源自同一個震央的共時感傷,比起任何一型流感有著更巨大的感染力,瞬間穿透極權政治的鐵幕,衝破種族成見和社會階級屏障,將大比例數的人圈集到同一種情緒之中。這種力量,只有已被神格化的偶像才能彰顯出來。
麥可確實像神,網路上有人這麼說:「他的音樂無從定義,膚色無從定義,性別無從定義,而且他走路在飄。」麥可傑遜的「進化」依據的不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而是他個人的進化論,地球上還有誰像他那樣執著的決定自己如何「進化」?不同年代的每一張音樂專輯誕生,都是他個人面目的一次演進,也許可以說是更美,但也可以說是更可怖,而且,越來越不像一個人──如果演化的最終目的,是超脫人類現有的生命模式,麥可的脫序行為或許正在印證,他其實走在個人的進化路上。
而對於生長於七、八十代的X世代來說,2009年的記憶尤其難以磨滅,因為這一年他們失去了流行樂壇上的最高神祗,意味著歷史挑出了一天蓋上印鑑:對於80年代的最後封緘。
80年代算是徹底的走完了。
然而一代流行之王留下的文化DNA,正在迸發,繼續以他君臨流行國的王者姿態統御潮流。於6月開展的巴黎、米蘭兩地男裝時尚秀預演新一季流行,已開始對M型文化DNA進行再複製。
早於麥可傑遜猝逝的一週前,於6月20日開展、預告2010春夏時尚的米蘭及巴黎男裝秀,意外地湧現了大量的黑、白設計,再加上背心搭配西裝窄管褲的造型,似是呼應麥可於90年代初以黑白背心西裝,搭配黑色軟呢紳士帽(fedora hat)高唱〈Black or White〉的經典形象。
如果回顧麥可過去的演藝形象,可以發現他早期酷愛軍裝服飾,事實上軍服元素早已成為過去幾季時裝秀的主軸,反覆流行了好幾個季度。新一場的米蘭、巴黎男裝時尚秀意圖擺脫軍服元素,轉向麥可後期趨向簡約的造型取經,重新演繹黑白的時尚元素。
在米蘭、巴黎的兩地時裝秀上,大多數設計師是以男裝設計具體呈現麥可留下的流行印記,但一向以荒誕不經著稱的英國籍設計怪才格蘭諾(John Galliano),則選擇精神性的象徵,暗地裡呼應麥可的〈Thriller〉驚悚風格。只見氛圍陰鬱的舞台上走出一批批如同殭屍般(zombie)的白面披髮男模,鬼氣森然的造型體再現了一場「顫慄時尚」。
看來,世界還會繼續顫慄下去。
*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Remembering Pina Bausch:一個現代舞包不住的名字
現代舞大師Pina Bausch今天以68歲之齡去世了。
繼流行樂壇失去MJ這一號舞台王者,現代舞的表演台也折損了神人一樣的Pina Bausch。
除了在艾慕杜華的電影《Talk To Her》,我從來沒有現場看過Pina Bausch的舞,但《Talk To Her》序幕的那場戲,已足以讓我看到舞者的不凡,以及屬於Pina Bausch的清冷。她瘦削的身驅以及清峻容顏就是現代舞的線條。而且我喜歡的她的名字。一個充滿現代線條的德國名字。
電影裡讓我看到,Pina Bausch光是站著不動,就整個地是一支舞。她的神情總像是完全沉浸在對舞的思考之中,那讓我想到,舞就是我們肉身的動作,而肉身就是我們靈魂的居所。
思考肉身當然就是思考靈魂的所在。
我搞不清楚究竟是格蘭母(Martha Graham)還是翩娜包殊(Pina Bausch)是現代舞之母,於是鍵訊去問Z,他回傳了一則簡訊,可以視為對Pina Bausch的微型引介。
「你一看格蘭母這三個字就知道她是現代舞的媽媽了。但翩娜沿著媽媽跳出來的路跳出另一條路,她把日常生活的動作都編了舞。我永遠記得她說舉起一條手臂就是舞蹈。」
Pina Bausch以革命性的舞蹈語言開創了現代舞的新頁,我想了解更多,在網上鉤取到台灣舞蹈家林懷民所說的非常形象化的紀念感言:“現代舞這三個字根本包不住Pina Bausch。”
另外《紐約時報》即時刊出了紀念文章和紀念影像特輯。
http://www.nytimes.com/2009/07/01/arts/dance/01bausch.html
謹以這些微末的了解,向Pina Bausch致悼,我知道她留給世界的不止是舞,還有對空間的藝術想像。
*
繼流行樂壇失去MJ這一號舞台王者,現代舞的表演台也折損了神人一樣的Pina Bausch。
除了在艾慕杜華的電影《Talk To Her》,我從來沒有現場看過Pina Bausch的舞,但《Talk To Her》序幕的那場戲,已足以讓我看到舞者的不凡,以及屬於Pina Bausch的清冷。她瘦削的身驅以及清峻容顏就是現代舞的線條。而且我喜歡的她的名字。一個充滿現代線條的德國名字。
電影裡讓我看到,Pina Bausch光是站著不動,就整個地是一支舞。她的神情總像是完全沉浸在對舞的思考之中,那讓我想到,舞就是我們肉身的動作,而肉身就是我們靈魂的居所。
思考肉身當然就是思考靈魂的所在。
我搞不清楚究竟是格蘭母(Martha Graham)還是翩娜包殊(Pina Bausch)是現代舞之母,於是鍵訊去問Z,他回傳了一則簡訊,可以視為對Pina Bausch的微型引介。
「你一看格蘭母這三個字就知道她是現代舞的媽媽了。但翩娜沿著媽媽跳出來的路跳出另一條路,她把日常生活的動作都編了舞。我永遠記得她說舉起一條手臂就是舞蹈。」
Pina Bausch以革命性的舞蹈語言開創了現代舞的新頁,我想了解更多,在網上鉤取到台灣舞蹈家林懷民所說的非常形象化的紀念感言:“現代舞這三個字根本包不住Pina Bausch。”
另外《紐約時報》即時刊出了紀念文章和紀念影像特輯。
http://www.nytimes.com/2009/07/01/arts/dance/01bausch.html
謹以這些微末的了解,向Pina Bausch致悼,我知道她留給世界的不止是舞,還有對空間的藝術想像。
*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來自百亩森林的小熊樹枝
流亡倫敦的蛀牙詩人回歸祖國(其實只是回來度假而已),Z待我下班就找了我去吃飯,跟歸國詩人洗塵接風。當晚的洗塵宴當然還有一桌子的人。詩人實在很受歡迎。
詩人這次回來送了我一張DVD,是關於Cult Movie的紀錄片,一個叫Stuart Samuels拍的《Midnight Movies》,這個要問稀巴爛專家“沉默號戰艦”,他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不過詩人帶回來的禮物,我最喜歡那根從小熊故鄉Heartfield撿回來的pooh stick。那其實是Z撿來送我的,我去年在倫敦旅行期間,雖然也去了Heartfield,但遇上風雨,沒有走得太遠,也沒有去到那座木橋。Z後來自己一個人去,撿了pooh stick送我,但因為他還要繼續旅行,怕放在背囊裡折斷,所以托了給詩人保管,這次才趁著回國交了給我。
那是根Y字形的枯枝,樸實無奇,如果不是來自Heartfield,也不過就是隨地俯拾的普通樹枝。然而我握著樹枝,心中溢滿感動。我在倫敦撇下想跟我一起上路的Z,自顧自的走自己的路。Z雖然很無奈,但去到了小熊故鄉,還是會想起我這個小熊迷。
這陣子我們拇指聊天雖然常常拌嘴,沒一會嘴皮功夫就一言不合不歡而散,但兩個人一見了面還是無話不談,從來沒有為昨天的不愉快放在心上。我很感激他送我小熊樹枝,當晚帶了回家,覺得自己像是再一次聞到了百亩森林的清新氣味。
我想真正的友情也許就是這樣,愛你的朋友永遠不會介意你對他耍性子,他遞過來的樹枝,讓我溫暖地察悟我其實是上了一課。Z老愛對我說教,然而他不知道,他有時候一句話都不必說,已經教給了我許多。
*
詩人這次回來送了我一張DVD,是關於Cult Movie的紀錄片,一個叫Stuart Samuels拍的《Midnight Movies》,這個要問稀巴爛專家“沉默號戰艦”,他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不過詩人帶回來的禮物,我最喜歡那根從小熊故鄉Heartfield撿回來的pooh stick。那其實是Z撿來送我的,我去年在倫敦旅行期間,雖然也去了Heartfield,但遇上風雨,沒有走得太遠,也沒有去到那座木橋。Z後來自己一個人去,撿了pooh stick送我,但因為他還要繼續旅行,怕放在背囊裡折斷,所以托了給詩人保管,這次才趁著回國交了給我。
那是根Y字形的枯枝,樸實無奇,如果不是來自Heartfield,也不過就是隨地俯拾的普通樹枝。然而我握著樹枝,心中溢滿感動。我在倫敦撇下想跟我一起上路的Z,自顧自的走自己的路。Z雖然很無奈,但去到了小熊故鄉,還是會想起我這個小熊迷。
這陣子我們拇指聊天雖然常常拌嘴,沒一會嘴皮功夫就一言不合不歡而散,但兩個人一見了面還是無話不談,從來沒有為昨天的不愉快放在心上。我很感激他送我小熊樹枝,當晚帶了回家,覺得自己像是再一次聞到了百亩森林的清新氣味。
我想真正的友情也許就是這樣,愛你的朋友永遠不會介意你對他耍性子,他遞過來的樹枝,讓我溫暖地察悟我其實是上了一課。Z老愛對我說教,然而他不知道,他有時候一句話都不必說,已經教給了我許多。
*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Dial “P” for Photo
Dial “P” for Photo 這個題目是從希治閣的驚悚電影《Dial M For Murder》挪借過來的吧?挪用得真好,讓我好想把我的隱匿部落名改換成 Dial “A” for Archive。
這是紐約時報編集的一輯手機攝影專題,來自LENS這個專論攝影、錄影與視覺紀實的photojournalism blog。
看看攝影師Shawn Rocco 在Dial “P” for Photo 展示的這些照片,真不相信使用手機也可以拍出那麼有靈氣的作品。所以說,攝影的關鍵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個人觀物眼光。
http://lens.blogs.nytimes.com/2009/06/24/shoptalk-4/?scp=1&sq=cellphone%20photography&st=cse"
紐約時報實在是永遠有開發不完的資訊領域,這輯照片真的讓我感覺到手機攝影所能到達的深度,而不只是一般性的日常照相而已。
以後的攝影學必定會走到新的層次吧,人們討論的不再僅限於某種經典款的相機,而將會是哪一型號的手機。
Shawn Rocco的作品,讓我開始關注Motorola E815這個型號的手機,因為竟可以拍出那樣動人的黑白照片。
看看那張擁吻,讓我嘆息至此。
*
這是紐約時報編集的一輯手機攝影專題,來自LENS這個專論攝影、錄影與視覺紀實的photojournalism blog。
看看攝影師Shawn Rocco 在Dial “P” for Photo 展示的這些照片,真不相信使用手機也可以拍出那麼有靈氣的作品。所以說,攝影的關鍵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個人觀物眼光。
http://lens.blogs.nytimes.com/2009/06/24/shoptalk-4/?scp=1&sq=cellphone%20photography&st=cse"
紐約時報實在是永遠有開發不完的資訊領域,這輯照片真的讓我感覺到手機攝影所能到達的深度,而不只是一般性的日常照相而已。
以後的攝影學必定會走到新的層次吧,人們討論的不再僅限於某種經典款的相機,而將會是哪一型號的手機。
Shawn Rocco的作品,讓我開始關注Motorola E815這個型號的手機,因為竟可以拍出那樣動人的黑白照片。
看看那張擁吻,讓我嘆息至此。
*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書報攤
今天買下的書與誌。
《人間失格》,太宰治(Dazai Osamu)的自傳體小說。摘錄:「非法。我暗自享受著這個字眼。」
《相遇》,米蘭昆德拉的談藝錄。摘錄:「當一個藝術家談起另一個藝術家,他談的其實始終是自己。」
米蘭昆德拉在這裡的說的是畫家Francis Bacon,但其實他說的也是他自己。
《TIME》週刊,Summer Journey Double Issue。「1989:20 Years Ago, The World Changed.」
*
《人間失格》,太宰治(Dazai Osamu)的自傳體小說。摘錄:「非法。我暗自享受著這個字眼。」
《相遇》,米蘭昆德拉的談藝錄。摘錄:「當一個藝術家談起另一個藝術家,他談的其實始終是自己。」
米蘭昆德拉在這裡的說的是畫家Francis Bacon,但其實他說的也是他自己。
《TIME》週刊,Summer Journey Double Issue。「1989:20 Years Ago, The World Changed.」
*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尋找代號E
今天上班的時候,突然想念一個朋友,心中浮上他溫暖大塊的身影。
到了辦公室檢查一般使用的電郵,發現他通過FACEBOOK傳來郵件,邀請我上去開設戶口。
這已是我第三次接到他的面子邀請了,雖然我想,很可能不是他一再地親自發郵邀請,而是系統定期抽檢,發現尚未登錄的潛在用戶資料,所以自動發出了邀請郵件。
是不是呢?是他因為想起我這個朋友而寄出的郵件,還是那早已發展出自我意志的電子系統?
我詫異的是在我突然懷念起他的一個早上,收到了這封於23個小時之前發出的郵件。
有那麼一瞬間,我考慮登錄這個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社交網站。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我這位久已不再聯絡但仍然被我親密的喜愛著的朋友Ethan重新接繫了。
我還真的去問了幾位同事,想了解他們的臉皮認知。認真的考慮著從此也公開臉皮。
當然其實,通過朋友的朋友,還是可以拿到E的聯絡電話的,然而奇怪地,我並不想讓我們之間共同的朋友知道我在找他。
這些已經不太和他往來的共同朋友,從不知道在我最低潮的時刻,是他用他那寬大的手掌拍著我的背要我挺起精神,讓我知道自己其實沒有這麼孤單。在最挫傷的時刻,是他用他那巨大肺活量的響亮笑聲驅走你所有的不快。
他是那種對你無所要求的朋友,你笑的時候他陪你朝全世界大笑,而當你哭泣的時候,他天才地有辦法讓你破涕為笑。即使在最黑的夜,他的存在,也會讓你毫不懷疑太陽即將升起。
最讓我懷念的是,他不會對你大言一堆他媽的人生大道理。他不過就在那兒陪你流淚,陪你開心。
最近,我一直想再抱抱這個朋友。
*
到了辦公室檢查一般使用的電郵,發現他通過FACEBOOK傳來郵件,邀請我上去開設戶口。
這已是我第三次接到他的面子邀請了,雖然我想,很可能不是他一再地親自發郵邀請,而是系統定期抽檢,發現尚未登錄的潛在用戶資料,所以自動發出了邀請郵件。
是不是呢?是他因為想起我這個朋友而寄出的郵件,還是那早已發展出自我意志的電子系統?
我詫異的是在我突然懷念起他的一個早上,收到了這封於23個小時之前發出的郵件。
有那麼一瞬間,我考慮登錄這個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社交網站。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我這位久已不再聯絡但仍然被我親密的喜愛著的朋友Ethan重新接繫了。
我還真的去問了幾位同事,想了解他們的臉皮認知。認真的考慮著從此也公開臉皮。
當然其實,通過朋友的朋友,還是可以拿到E的聯絡電話的,然而奇怪地,我並不想讓我們之間共同的朋友知道我在找他。
這些已經不太和他往來的共同朋友,從不知道在我最低潮的時刻,是他用他那寬大的手掌拍著我的背要我挺起精神,讓我知道自己其實沒有這麼孤單。在最挫傷的時刻,是他用他那巨大肺活量的響亮笑聲驅走你所有的不快。
他是那種對你無所要求的朋友,你笑的時候他陪你朝全世界大笑,而當你哭泣的時候,他天才地有辦法讓你破涕為笑。即使在最黑的夜,他的存在,也會讓你毫不懷疑太陽即將升起。
最讓我懷念的是,他不會對你大言一堆他媽的人生大道理。他不過就在那兒陪你流淚,陪你開心。
最近,我一直想再抱抱這個朋友。
*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大衛與我
大衛與我其實叫著磊安達,磊安達其實真正叫著什麽我並不知道。
知道的是她跟My Little Airport在香港同台演出過。
印證了她和大衛在之前演出中最脫俗的樂隊,兩把吉他輕輕盈盈脆脆,低吟游念這她寫的歌。
可惜聽衆仿佛有些不習慣,不耐的高聲濶論,時而淹沒了她的聲音。
之後她在後臺顯得有些許沮喪,我誠懇的告訴她:你並不需要這一類聼衆.
然後我們談起了Belle & Sebatian.
之後到我們的樂隊上場,她到人群裏當觀衆,我仿佛看見她眼裏流露失望的神情,之後就再沒有聯係了。
仿佛在告訴我,她並不需要我這聽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NRfRg4mmJY
知道的是她跟My Little Airport在香港同台演出過。
印證了她和大衛在之前演出中最脫俗的樂隊,兩把吉他輕輕盈盈脆脆,低吟游念這她寫的歌。
可惜聽衆仿佛有些不習慣,不耐的高聲濶論,時而淹沒了她的聲音。
之後她在後臺顯得有些許沮喪,我誠懇的告訴她:你並不需要這一類聼衆.
然後我們談起了Belle & Sebatian.
之後到我們的樂隊上場,她到人群裏當觀衆,我仿佛看見她眼裏流露失望的神情,之後就再沒有聯係了。
仿佛在告訴我,她並不需要我這聽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NRfRg4mmJY
作業簿:賦色威尼斯
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Venice)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瀉湖上的118座群島、150條水道,加上400座橋樑,構成了世上最獨特的水都。
在這座城市,汽車無路可飆,運河取代了公路,這裡只有千曲百折的水巷連結每戶人家、每座建築、每個出口,人們不是乘著水上巴士(Vaporetto),就是乘著叫「貢多拉」(gondola)的遊船,悠然往一下站停靠。慢活這種LOHAS風尚在威尼斯,從來不是一種概念,而是一種實踐。
只有在這樣慢船行舟的城市,人們才能在細節中繞行,精雕玉琢生活的質感,將餘暇時光投向藝術和文化的深耕,也之所以這座城市不曾出現追求便利的現代化建築,沒有矗向天際的摩天巨樓,沒有更迅捷的公共電車交通。就古城面貌而言,歷史圖鑑上的十三世紀威尼斯,仍然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威尼斯,依舊啣著飽滿的文藝復興色彩,而在羅馬時代的華麗無匹的巴洛克建築和幽深的哥德建築以外,也鼎立著裝飾風格強烈的拜占庭建築。
難怪作家鍾阿城曾經在散文《威尼斯日記》形容威尼斯像「賦」,是「鋪陳雕琢,滿滿蕩蕩的一篇文章」。難怪魔山大作家湯瑪斯曼覺得這座城市讓人耽美得魂斷。
六月的威尼斯,更加有其耽美的理由,因為藝術和時尚相繼搭著慢船,航向這座藝術重鎮,讓威尼斯不僅滿蕩,更是美感的溢瀉。
來自77個國家的90位藝術家,現在都群聚水都,參加有著「藝術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Venice Art Biennale),代表國家爭取藝術界的最高榮譽「金獅獎」(Golden Lion Award)。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向來被視為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而創設於189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更因其百年資歷,在三大藝展中排行第一,被視為「雙年展之母」。
藝術不只是一個崇高的名詞,如同所有超然的口號也涵藏著潛台詞,成功藝術展的潛台詞,其實是創造有著印鈔機功能的文化產值。根據主辦當局的官方網站,前兩屆威尼斯雙年展,吸引超過90萬的全球觀眾,每日的參觀流量達到1萬人次;長達5個月的展季期間,參觀人次更可達到80萬次。每年藝展期間,威尼斯城中所有旅館盡皆爆滿。今年舉行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雖然不巧遇上金融風暴和A型流感兩面夾擊,但仍然是最受全球注目的人氣藝術平台。
今年第53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於6月7日開展,直至11月22日結束,展期長達5個月,是全球展期最長的藝術節。今年藝展主題是「製造世界」(Making Worlds) ,瑞典籍策展人Daniel Birnbaum希望藝術家透過作品,展現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
他說:「藝術不只是一項物件,也不只是一件商品,它也表達了對世界的憧憬。如果以認真的態度看待藝術,那也是一種『製造世界』的方式。」
而他認為,憧憬的力量並不只是依附在表現工具呈現,也不取決於是否複雜的作品形式。「在紙上畫下的幾筆符號、一張沒有碰過的畫布,或是一件巨大的裝置,都是製造世界的不同方式。」
除了藝術展,威尼斯也搭起了時尚舞台。有著芬芳名字的法國時裝精品香奈兒,在創作總監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領航下,首度在威尼斯舉辦了一場沙灘時裝展。
選擇威尼斯,因為這裡是香奈兒第一代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最鍾愛的度假城市。從1919年起將近10年,可可香奈兒幾乎每年都從巴黎來到威尼斯度假,並著迷於這座城市的拜占庭建築風格。
拉格斐為香奈兒設計的2010年早春時裝系列,正是擷自威尼斯悠閑耽美的假日風情,他選擇威尼斯最華麗的地段,也是歷屆威尼斯影展舉行之地──麗都(Lido)作為時裝發表場地。在日夜交接的暮光之中,在面向阿德里亞海(Adriatic Sea)的沙灘之上,一襲襲霓裳相繼召喚著曾流竄於威尼斯二、三十年代的流金時光。
*
在這座城市,汽車無路可飆,運河取代了公路,這裡只有千曲百折的水巷連結每戶人家、每座建築、每個出口,人們不是乘著水上巴士(Vaporetto),就是乘著叫「貢多拉」(gondola)的遊船,悠然往一下站停靠。慢活這種LOHAS風尚在威尼斯,從來不是一種概念,而是一種實踐。
只有在這樣慢船行舟的城市,人們才能在細節中繞行,精雕玉琢生活的質感,將餘暇時光投向藝術和文化的深耕,也之所以這座城市不曾出現追求便利的現代化建築,沒有矗向天際的摩天巨樓,沒有更迅捷的公共電車交通。就古城面貌而言,歷史圖鑑上的十三世紀威尼斯,仍然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威尼斯,依舊啣著飽滿的文藝復興色彩,而在羅馬時代的華麗無匹的巴洛克建築和幽深的哥德建築以外,也鼎立著裝飾風格強烈的拜占庭建築。
難怪作家鍾阿城曾經在散文《威尼斯日記》形容威尼斯像「賦」,是「鋪陳雕琢,滿滿蕩蕩的一篇文章」。難怪魔山大作家湯瑪斯曼覺得這座城市讓人耽美得魂斷。
六月的威尼斯,更加有其耽美的理由,因為藝術和時尚相繼搭著慢船,航向這座藝術重鎮,讓威尼斯不僅滿蕩,更是美感的溢瀉。
來自77個國家的90位藝術家,現在都群聚水都,參加有著「藝術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Venice Art Biennale),代表國家爭取藝術界的最高榮譽「金獅獎」(Golden Lion Award)。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向來被視為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而創設於189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更因其百年資歷,在三大藝展中排行第一,被視為「雙年展之母」。
藝術不只是一個崇高的名詞,如同所有超然的口號也涵藏著潛台詞,成功藝術展的潛台詞,其實是創造有著印鈔機功能的文化產值。根據主辦當局的官方網站,前兩屆威尼斯雙年展,吸引超過90萬的全球觀眾,每日的參觀流量達到1萬人次;長達5個月的展季期間,參觀人次更可達到80萬次。每年藝展期間,威尼斯城中所有旅館盡皆爆滿。今年舉行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雖然不巧遇上金融風暴和A型流感兩面夾擊,但仍然是最受全球注目的人氣藝術平台。
今年第53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於6月7日開展,直至11月22日結束,展期長達5個月,是全球展期最長的藝術節。今年藝展主題是「製造世界」(Making Worlds) ,瑞典籍策展人Daniel Birnbaum希望藝術家透過作品,展現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
他說:「藝術不只是一項物件,也不只是一件商品,它也表達了對世界的憧憬。如果以認真的態度看待藝術,那也是一種『製造世界』的方式。」
而他認為,憧憬的力量並不只是依附在表現工具呈現,也不取決於是否複雜的作品形式。「在紙上畫下的幾筆符號、一張沒有碰過的畫布,或是一件巨大的裝置,都是製造世界的不同方式。」
除了藝術展,威尼斯也搭起了時尚舞台。有著芬芳名字的法國時裝精品香奈兒,在創作總監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領航下,首度在威尼斯舉辦了一場沙灘時裝展。
選擇威尼斯,因為這裡是香奈兒第一代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最鍾愛的度假城市。從1919年起將近10年,可可香奈兒幾乎每年都從巴黎來到威尼斯度假,並著迷於這座城市的拜占庭建築風格。
拉格斐為香奈兒設計的2010年早春時裝系列,正是擷自威尼斯悠閑耽美的假日風情,他選擇威尼斯最華麗的地段,也是歷屆威尼斯影展舉行之地──麗都(Lido)作為時裝發表場地。在日夜交接的暮光之中,在面向阿德里亞海(Adriatic Sea)的沙灘之上,一襲襲霓裳相繼召喚著曾流竄於威尼斯二、三十年代的流金時光。
*
主動出擊
前陣子我為工作上要寫自己不想寫的東西苦惱極了,搞到晚上也睡不下,心情充滿焦慮。
然後再想,我為什麼要這麼被動呢?被要求寫的東西還是要寫,但不用那麼費心苦惱就是,在那以外,就找自己喜歡的來寫吧。
所以我寫了這篇威尼斯。
*
然後再想,我為什麼要這麼被動呢?被要求寫的東西還是要寫,但不用那麼費心苦惱就是,在那以外,就找自己喜歡的來寫吧。
所以我寫了這篇威尼斯。
*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予約
日文漢字「予約」是一個美麗的詞眼。
予約,讀音yoyaku,是中文裡「預約」的意思。
預約,意味預先約定,但是那個立場也“預設”了改變的可能。因為在“預”之中,一切還只是猜度而已,事情還未完全訂定,目前的約定,不必然是日後的約定,一切還置在預想之中。於是,那個套入預裡的“約”字,看來是那麼猶豫不安,彷彿預感自己隨時都會崩塌下來,落成一場空約。
但是予約的予,是給予的予,意味著“給了出去”的約會,那裡面已全然透露出一種“完成狀態”,令那個約定看來不再那麼脆弱易毀,因為給了出去的承諾,已經賦予了那個“約定”堅磐的立場。
也許這是為什麼日本人從來那麼認真,他們並不預定立場,而是直接承擔那個立場,那個約定。
*
予約,讀音yoyaku,是中文裡「預約」的意思。
預約,意味預先約定,但是那個立場也“預設”了改變的可能。因為在“預”之中,一切還只是猜度而已,事情還未完全訂定,目前的約定,不必然是日後的約定,一切還置在預想之中。於是,那個套入預裡的“約”字,看來是那麼猶豫不安,彷彿預感自己隨時都會崩塌下來,落成一場空約。
但是予約的予,是給予的予,意味著“給了出去”的約會,那裡面已全然透露出一種“完成狀態”,令那個約定看來不再那麼脆弱易毀,因為給了出去的承諾,已經賦予了那個“約定”堅磐的立場。
也許這是為什麼日本人從來那麼認真,他們並不預定立場,而是直接承擔那個立場,那個約定。
*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傷逝
昨夜去了M的生日聚餐,從他那兒聽說倫敦朋友的小動物離世了。那是一頭雌貂,小貓般大小,臉部像戴了The Spirit那樣的黑色眼罩。當然那是天然長在她的臉上的。
我曾經與這頭小動物相處了三個月,她好吃,每次一看我走進廚房,會得伸出一邊腳輕放在我的腳掌上,暗示我從冰箱取食物給她吃。
是一頭溫暖的,有自己個性的小動物。倫敦的朋友非常愛她。
我多麼知道她失去她的悲傷。
*
我曾經與這頭小動物相處了三個月,她好吃,每次一看我走進廚房,會得伸出一邊腳輕放在我的腳掌上,暗示我從冰箱取食物給她吃。
是一頭溫暖的,有自己個性的小動物。倫敦的朋友非常愛她。
我多麼知道她失去她的悲傷。
*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阿倫如斯說關於funny
"Some people are funny and some people are not funny.
...
The ones who are not, you know.
Your body knows, although you may not be able to articulate it.
You maybe able to laugh at them and get a certain amount of enjoyment.
But when you are asleep at night and you wake up at 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you are alone in your bed - you know who is really funny."
...
The ones who are not, you know.
Your body knows, although you may not be able to articulate it.
You maybe able to laugh at them and get a certain amount of enjoyment.
But when you are asleep at night and you wake up at 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you are alone in your bed - you know who is really funny."
阿倫如斯說關於紐約
"The New York that I grew up loving was, ironically enough, the New York of Hollywood movies, where people would live in penthouses with white telephones.
I grew up in Brooklyn and I never knew New York the way it appeared - with people popping champagne corks and elevators raising into the apartments directly.
And so that's the New York I have depicted in my life, and it's how I try to live my life.
And it's caused me a lot of grief."
I grew up in Brooklyn and I never knew New York the way it appeared - with people popping champagne corks and elevators raising into the apartments directly.
And so that's the New York I have depicted in my life, and it's how I try to live my life.
And it's caused me a lot of grief."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1Q84》的寫作原點
村上春樹接受《讀賣新聞》的專訪,談起他創作《1Q84》的原點。
他說,《1Q84》的寫作原點是奧姆真理教的法庭審判。他旁聽奧姆真理教事件的官司達10年以上,一直在想像真理教信徒被判死刑後的心境。他覺得奧姆真理教事件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畸零狀態,值得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現代社會的「倫理」,應該從犯罪的受害人與加害人雙方觀點來重新省思現代社會的狀況。到自己所處的世代、1960年代後半以後的世代究竟是如何走過人生,他很想好好寫下這時代的精神史。
他說他一貫的想法是認為,作家的角色就是創造出足以對抗原理主義以及某種神話性的故事。而現在是網路上意見充斥的時代,「故事」本身更加需要具備某種力量才行。
《1Q84》在5月底問市,據說至6月15日為止,第一卷已賣出62萬本,第2卷賣出54萬本,總共 116萬本。《1Q84》第二、二卷所描述的內容大概是「1984」年的半年份的內容。《1Q84》一卷有24章,奇數章節是描述一位名叫「青豆」女子的故事,偶數章節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天吾」、一心想成為小說家的補習班老師的故事。這兩人都經歷過不幸的童年,他們活著的1Q84(日語發音同1984)年,與現實生活的1984年的世界有些差異。
*
他說,《1Q84》的寫作原點是奧姆真理教的法庭審判。他旁聽奧姆真理教事件的官司達10年以上,一直在想像真理教信徒被判死刑後的心境。他覺得奧姆真理教事件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畸零狀態,值得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現代社會的「倫理」,應該從犯罪的受害人與加害人雙方觀點來重新省思現代社會的狀況。到自己所處的世代、1960年代後半以後的世代究竟是如何走過人生,他很想好好寫下這時代的精神史。
他說他一貫的想法是認為,作家的角色就是創造出足以對抗原理主義以及某種神話性的故事。而現在是網路上意見充斥的時代,「故事」本身更加需要具備某種力量才行。
《1Q84》在5月底問市,據說至6月15日為止,第一卷已賣出62萬本,第2卷賣出54萬本,總共 116萬本。《1Q84》第二、二卷所描述的內容大概是「1984」年的半年份的內容。《1Q84》一卷有24章,奇數章節是描述一位名叫「青豆」女子的故事,偶數章節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天吾」、一心想成為小說家的補習班老師的故事。這兩人都經歷過不幸的童年,他們活著的1Q84(日語發音同1984)年,與現實生活的1984年的世界有些差異。
*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五美金一份紐約時報
實在太想看紙本的《紐約時報》了,便請託天蠍寄給我《紐約時報》星期天才有的閱讀評論週刊和每週雜誌。
收到他的簡訊,星期天的《紐約時報》漲到5美金。
我的天,這恐怕是全世界最貴的一份報紙了。
2007年去紐約,星期天版的《紐約時報》售3.5美金。2008年漲到4美金。再過一年,2009年直接再漲一美金至5美金,簡直年年都在漲哪。
但這畢竟是《紐約時報》,世上再也沒有那樣堅實的都會報紙。
我仍然記得以前我曾經告訴過你,我還沒有認識紐約,就已經認知到《紐約時報》的存在了。
*
收到他的簡訊,星期天的《紐約時報》漲到5美金。
我的天,這恐怕是全世界最貴的一份報紙了。
2007年去紐約,星期天版的《紐約時報》售3.5美金。2008年漲到4美金。再過一年,2009年直接再漲一美金至5美金,簡直年年都在漲哪。
但這畢竟是《紐約時報》,世上再也沒有那樣堅實的都會報紙。
我仍然記得以前我曾經告訴過你,我還沒有認識紐約,就已經認知到《紐約時報》的存在了。
*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時代廣場的失落拼圖
星期六我的例行活動是這樣的,早上的日語課結束後看一場午後電影,完場後通常已接近傍晚,白日的炎熱逐漸消退,於是走十五分鐘路到雙塔廣場搭乘地鐵回家,但總在朝向車站的方向繞路走去紀伊國屋書店,然後在晚餐時分一個人去吃吉野家的牛肉飯作為在外遊蕩一天的結束。
吃牛肉飯的時候總是毫無例外的想起在曼哈頓度過的許多個週末,我等你下班後相約到時代廣場看電影,散戲後就去電影城對面的吉野家晚餐,然後在手牽手朝回家的地鐵站走去時,總會繞到維京店蹓CD、DVD、流行雜誌、次文化書刊以及那些音樂或電影的周邊產品,然後在接近打烊的時候於店外聚合,再次踏向回家的方向。
在我們經過的橫巷總是上演著從不下檔的都市風景,即將打烊的西式餐館,拉丁裔的員工正在忙著洗刷、站在酒吧門口抽煙的白領族、像是存在廉價小說之中的旅館、展示著第三世界電子商品的櫥窗、仍然亮著燈光的上班大樓……
那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廣場地圖。
今天在電話裡聽你說維京店即將撤離紐約,我無法不感覺那強烈失落的來襲。
我們以兩個人的步伐共同標誌出來的時代廣場地圖,從此缺了一角。
*
吃牛肉飯的時候總是毫無例外的想起在曼哈頓度過的許多個週末,我等你下班後相約到時代廣場看電影,散戲後就去電影城對面的吉野家晚餐,然後在手牽手朝回家的地鐵站走去時,總會繞到維京店蹓CD、DVD、流行雜誌、次文化書刊以及那些音樂或電影的周邊產品,然後在接近打烊的時候於店外聚合,再次踏向回家的方向。
在我們經過的橫巷總是上演著從不下檔的都市風景,即將打烊的西式餐館,拉丁裔的員工正在忙著洗刷、站在酒吧門口抽煙的白領族、像是存在廉價小說之中的旅館、展示著第三世界電子商品的櫥窗、仍然亮著燈光的上班大樓……
那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廣場地圖。
今天在電話裡聽你說維京店即將撤離紐約,我無法不感覺那強烈失落的來襲。
我們以兩個人的步伐共同標誌出來的時代廣場地圖,從此缺了一角。
*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存在的邊界
也許在我感到困頓的時刻,我應該想起勒卡雷是這麼說的:
「活著時要永遠測試你存在的邊界、你身份任同的極限疆界。」
他還說,人是無形的,直到經驗的冷酷顯現出他是何許人。
他的句子總是那麼地有穿透力。
像最銳利的光切進迷霧之中。
*
「活著時要永遠測試你存在的邊界、你身份任同的極限疆界。」
他還說,人是無形的,直到經驗的冷酷顯現出他是何許人。
他的句子總是那麼地有穿透力。
像最銳利的光切進迷霧之中。
*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小說才是王道
村上春樹的小說新作《1Q84》在日本上市不過兩週,已經賣破100萬本了。
他已經5年沒寫長篇小說,儘管期間從不休筆,陸續寫出短篇小說、旅記、音樂散文、生活雜文、關於馬拉松的自我觀察記事……還翻譯了好些英文小說,但是這些很好看的生活觀察文章,都及不上他的小說,教世界為之震動。
文學的世界裡,小說就是王道。
*
他已經5年沒寫長篇小說,儘管期間從不休筆,陸續寫出短篇小說、旅記、音樂散文、生活雜文、關於馬拉松的自我觀察記事……還翻譯了好些英文小說,但是這些很好看的生活觀察文章,都及不上他的小說,教世界為之震動。
文學的世界裡,小說就是王道。
*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安東尼與哭泣的光
今天晚上終於從zoo燒錄給我的一堆CD中抽出一張來聽在哭泣的光裡我驚訝地發覺原來這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聲音我原來並不知道我等待的是什麼聲音但是那聲音一響起的剎那你就完全覺知了如同你從不知道你在等待的是什麼人但在他出現的那刻你的心就完全明白了而他她是一直等到你只剩下你自己的時候才會唱進你的靈魂領域去的。
*
*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閱讀天真善感的愛人
這幾天下班都趕著回去看勒卡雷的小說《天真善感的愛人》。這本書是瘦瘦的同事奇奇從住家附近商場的書店大傾銷搜刮回來的,80%折扣後只賣17元。奇奇知道我是勒卡雷書迷,超級善解人意地馬上代我買了下來。勒卡雷的小說如果沒有折扣,一本動輒要賣上五六十元,但他的小說到底偏冷,一般書店賣不出就掃去大傾銷了,造福我等書迷。
現在沖浴過後,我挾著這本小說就往公寓樓下的便餐店跑,在點過菜過等晚餐送上來那段空檔期間,整個人沉入小說裡無際漫遊。
他怎麼總是能把小說鋪排出那麼大量驚人的細節呢?光描寫一個男人從倫敦開車到郊外小鎮尋找一幢古老莊園就用上整整第一個章節書寫,我看的中譯本,大概是六千字。
找時間再筆記下來,那些讓我思考的句子。
*
現在沖浴過後,我挾著這本小說就往公寓樓下的便餐店跑,在點過菜過等晚餐送上來那段空檔期間,整個人沉入小說裡無際漫遊。
他怎麼總是能把小說鋪排出那麼大量驚人的細節呢?光描寫一個男人從倫敦開車到郊外小鎮尋找一幢古老莊園就用上整整第一個章節書寫,我看的中譯本,大概是六千字。
找時間再筆記下來,那些讓我思考的句子。
*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崇文
Oh, yes, one should get wiser as one gets older....... provided (fill in the blanks...)One need not neccesarily have a bad experience to be wiser. One need to be alert, observant, learn the ways of the world, and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infused with fortitude towards life. Don't allow emotions run riot to cloud the bigger picture (sorry about the over-used cliche). Pan out a panoramic view, in your mind's eye, of what you want to be. A life's journey starts with oneself and it is worth it. See how you make and mould it in the midst of humans.
以上的文字讓我想象一本小説的序,一個角色對自己説白,一個嘗試説服自己過得平凡的人。可當然是事與願違,一連串不平凡的事情陸續發生...
父親有時候是這樣的,心血來潮或者忽然閒,別人毫無準備,會寫一些文字完全 generic,不像寫信,反而像寫小説,會完全把我怔住。有時挑戰你填補空間,有時會自嘲一兩句,幽自己一默。這樣的時候,我都會以一種不一樣的身份去看他寫的文字。與其說是看,解拆這兩個字更貼切一些。我不免感嘆,他對文字敏感與熟練的基因為什麽沒遺傳給我呢?以至我崇文的心態...
*
以上的文字讓我想象一本小説的序,一個角色對自己説白,一個嘗試説服自己過得平凡的人。可當然是事與願違,一連串不平凡的事情陸續發生...
父親有時候是這樣的,心血來潮或者忽然閒,別人毫無準備,會寫一些文字完全 generic,不像寫信,反而像寫小説,會完全把我怔住。有時挑戰你填補空間,有時會自嘲一兩句,幽自己一默。這樣的時候,我都會以一種不一樣的身份去看他寫的文字。與其說是看,解拆這兩個字更貼切一些。我不免感嘆,他對文字敏感與熟練的基因為什麽沒遺傳給我呢?以至我崇文的心態...
*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其實我心裏明白.
你慾言又止,還轉了個話題,可是親愛的,其實我心裏明白.
我明白你其實想說的是你所想念,期望見面的的儘管住在同一個城市,都還得費盡心思和精力才能夠相聚,而獨立自主的你們又不屑依靠外人. 雖然有時候是有機會一夥人聚會,可是單獨約會才是你們理想方程式.
有點類似兩個相愛的人爲什麽不能單獨在一起般的浪漫控訴.我是說只是類似.請別介意.
奈何我不知道如何在電話裏告訴你這一些,或許根底下不想開拓這個話題,因爲如果處理得不好,我會表現得像個心胸狹窄的婊子.反而我想成爲你無話不能說的朋友,你一直以來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在你身邊是事實,我更不能奢望你跟我一樣一個人過日子. 活著首先自己.
親愛的,我心裏明白.
我明白你其實想說的是你所想念,期望見面的的儘管住在同一個城市,都還得費盡心思和精力才能夠相聚,而獨立自主的你們又不屑依靠外人. 雖然有時候是有機會一夥人聚會,可是單獨約會才是你們理想方程式.
有點類似兩個相愛的人爲什麽不能單獨在一起般的浪漫控訴.我是說只是類似.請別介意.
奈何我不知道如何在電話裏告訴你這一些,或許根底下不想開拓這個話題,因爲如果處理得不好,我會表現得像個心胸狹窄的婊子.反而我想成爲你無話不能說的朋友,你一直以來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在你身邊是事實,我更不能奢望你跟我一樣一個人過日子. 活著首先自己.
親愛的,我心裏明白.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從近未來到近過去:村上春樹的逆襲
村上春樹最新小說《1Q84》的日文發音是 ichi-kew-hachi-yon,而在日語中,數字9的發音是kew,所以這本小說用日語讀出來就是1984。
出版的這套小說的新潮社網站寫,
1949年,George Orwell寫出了《1984》這部近未來小說。
2009年,半個世紀以後,村上春樹逆向而行,寫出了《1Q84》,一部他稱之為「近過去小說」的新作。
我彷彿看到,一場以書寫進行的時光逆襲。
*
出版的這套小說的新潮社網站寫,
1949年,George Orwell寫出了《1984》這部近未來小說。
2009年,半個世紀以後,村上春樹逆向而行,寫出了《1Q84》,一部他稱之為「近過去小說」的新作。
我彷彿看到,一場以書寫進行的時光逆襲。
*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1Q84
今天是大日子、大日子、大日子。
村上春樹的最新小說《1Q84》在日本出版了!
http://www.shinchosha.co.jp/murakami/
《1Q84》這書名是諧擬歐維爾的《1984》吧?村上春樹好像存心用小說書名來向他的前行者致敬。
*
村上春樹的最新小說《1Q84》在日本出版了!
http://www.shinchosha.co.jp/murakami/
《1Q84》這書名是諧擬歐維爾的《1984》吧?村上春樹好像存心用小說書名來向他的前行者致敬。
*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坎城的白色緞帶
今年的坎城電影大獎頒給《DAS WEISSE BAND》(中譯名字是白色緞帶),導演是德語系的奧地利籍導演 Michael Haneke。我覺得這頒獎成績再理想不過了,因為韓逆克的電影總是很好,而今年的評審團主席是雨蓓(Isabelle Huppert),那一位憑《鋼琴教師》摘得坎城影后的天才演員。
《鋼琴教師》,正是韓逆克的作品。
也許說是一部才華洋溢的驚世之作也不誇張。韓逆客的銳利視角能把你領到很遠的地方,像知性刊物裡那些專門挖掘社會黑暗面的深度報導一樣,筆直的朝問題癥結切割下去,讓你覺得所處之境不管看來多安穩都好都總有一刻會毫不保留的崩解開來。
Cache是這樣子。Funny Games也是這樣子。(這是我看他的作品的順序。)
聽說他自己重拍的新版Funny Games也是一樣。我曾看過影評這麼寫,Funny Games已經把你嚇過一次了,跟足來拍的美國新版Funny Games,還是會把你再嚇一次。
厲害。簡直是對一個導演的最不尋常禮讚。
現在我當然開始有點期待今年的坎城電影了,雖然我最有興趣的是Lars von Trier 的《 ANTICHRIST》,光看戲名「反基督」就已經夠嗆了,還被譯成《撒旦的情與欲》,真的很帶勁。
今年我所感興趣的坎城名單還有婁燁的《春風沈醉的晚上》(最佳編劇獎)、Gaspar Noe的《ENTER THE VOID》(進入空虛)、Jacques Audiard的《UN PROPHETE》(預言先知)(評審團大獎)、Isabel Coixet的《 MAP OF THE SOUNDS OF TOKYO》(東京聲音的地圖──我純粹只是喜歡這電影的名字)。
*
《鋼琴教師》,正是韓逆克的作品。
也許說是一部才華洋溢的驚世之作也不誇張。韓逆客的銳利視角能把你領到很遠的地方,像知性刊物裡那些專門挖掘社會黑暗面的深度報導一樣,筆直的朝問題癥結切割下去,讓你覺得所處之境不管看來多安穩都好都總有一刻會毫不保留的崩解開來。
Cache是這樣子。Funny Games也是這樣子。(這是我看他的作品的順序。)
聽說他自己重拍的新版Funny Games也是一樣。我曾看過影評這麼寫,Funny Games已經把你嚇過一次了,跟足來拍的美國新版Funny Games,還是會把你再嚇一次。
厲害。簡直是對一個導演的最不尋常禮讚。
現在我當然開始有點期待今年的坎城電影了,雖然我最有興趣的是Lars von Trier 的《 ANTICHRIST》,光看戲名「反基督」就已經夠嗆了,還被譯成《撒旦的情與欲》,真的很帶勁。
今年我所感興趣的坎城名單還有婁燁的《春風沈醉的晚上》(最佳編劇獎)、Gaspar Noe的《ENTER THE VOID》(進入空虛)、Jacques Audiard的《UN PROPHETE》(預言先知)(評審團大獎)、Isabel Coixet的《 MAP OF THE SOUNDS OF TOKYO》(東京聲音的地圖──我純粹只是喜歡這電影的名字)。
*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守望酷典
再贊同不過了,天蠍所寫的“Watchmen絕對是2009年上半年最好的電影”。
雖然我喜歡Rorschach這個角色多個The Comedian啦。
最近看到一本磚頭厚度的攝影集,拍攝對象全是The Watchmen這部電影裡的人物,而且不只是那幾個要角,路人甲乙丙丁也都拍了進去,甚至包括了Rorschach夜訪夜梟(就是硬糖裡那個變態男)時吃的那罐蕃茄汁黃豆大特寫。
攝影師我忘了名字,反正不是那幾撮熟口熟面的大師名號。簡介裡說攝影師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所以為戲裡所有人物都拍下特寫。
好酷。The Watchmen就算還未成為一部經典,至少也是一部酷典(Cult Film)了,已經有這一教派的信徒在用他們的方法膜拜。
對了,那部攝影集用上的封面人物,正是Rorschach。
絕對是影史上,我最心愛的角色之一。
上去IMDB影庫找尋資料,發現這個演員叫Jackie Earle Haley,完全不記得他之前演過什麼深刻的角色,不過Rorschach之後,他將演出一個絕對是影史上最讓人膽顫的角色之一──
Freddy Krueger。
銀幕上永恆的夢魘化身。
將通過2009年版的Nightmare on Elm Street,現身你我的惡夢之中。
嗚嘩。
*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天下超自然異像
美國上半年電影業可謂超自然異像的天下。臺灣把它翻譯為超自然檔案,與X檔案沒有直接關係,卻有間接關係。原因Kim Manners和 Chris Carter是相交,曾被邀導過幾集X檔案。當X檔案大結局之後,金先生向嘜G組人士邁堆籌備超自然異像。推出后有固定的追從者,現在已演到第四季,而金先生最近也不幸與世長別,繼而與X檔案完全脫解關係。
超自然異像講述兩兄弟尋找父親下落的故事。其母親被惡魔燒死,父親盡一切能力去尋找這惡魔。一邊訓練長子,一邊斬妖除魔。次子卻過這普通人生活正準備上大學。父親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失蹤,兩兄弟齊心合力去尋找。
而這個父親不是別人,是The Comedian!Watchman 絕對是2009年上半年最好的電影。
身為長子Dean,出現在2009年第一套希巴爛電影,My Bloody Valentine。
次子Sam,出現在2009年另一套希巴爛電影, Friday the 13th。
而嘜G,超自然異像製作人,不就是那位需要救贖的未來救贖導演。
超自然異像講述兩兄弟尋找父親下落的故事。其母親被惡魔燒死,父親盡一切能力去尋找這惡魔。一邊訓練長子,一邊斬妖除魔。次子卻過這普通人生活正準備上大學。父親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失蹤,兩兄弟齊心合力去尋找。
而這個父親不是別人,是The Comedian!Watchman 絕對是2009年上半年最好的電影。
身為長子Dean,出現在2009年第一套希巴爛電影,My Bloody Valentine。
次子Sam,出現在2009年另一套希巴爛電影, Friday the 13th。
而嘜G,超自然異像製作人,不就是那位需要救贖的未來救贖導演。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MATRIX 密碼 Part II
在星期六晚上的馬拉松電話聊天之中,我們聊到了Matrix與猶太教典的關係,還有Matrix角色的命名典故。
從網上古鉤來的Matrix名單:
NEO=ONE。即The One,救世主之意。
Thomas Anderson:NEO還未醒覺成為救世主以前的名字。聖經裡的十二使徒有一名是Doubting Thomas(持疑者)。在還未接觸Morpheus以前,NEO根本不相信任何事情。對任何物事都充滿懷疑。Anderson則從希臘語而來,有「son of man」或太陽神之子之意。
Morpheus:在希臘神話裡是掌管夢境的夢之神,利用喝下不同的水來區分夢境與現實,電影裡則是用了《愛麗思夢遊仙境》裡的獻丸。
Trinity:三位一體,即聖經裡的The Holy Trinity,聖三一。同時也是愛的象徵。在希臘語裡帶有三角關係的意思,她、NEO和morpheus三個人加起來,剛好就是三位一體,所以也符合了聖經裡三位一體拯救世界的說法。
Oracle : 甲骨文,人類最早的語言。引伸出去即是神諭,及解讀神諭的預言者。.
ZION:猶太聖城,聖經中指人類最後的居住地。
Nebuchadnezzar:NEO及同黨們所乘坐的地底飛船。這個名字自新巴比倫王二世得名。這位國王曾兩度攻擊猶太王國且破壞繁華的耶路薩冷,並將猶太人帶回巴比倫。正好和電影中,NEO破壞母體(MATRIX)解放人類,讓人類重回現實生活相符合。
Niobe:希臘神話中以擁有眾多子女為傲的女人,後來和子女被阿波羅漢阿蒂密斯以毒箭射殺。
Merovingian:電影裡的法國人資訊販子。歷史上中世紀歐洲的法國梅羅文加王朝之奸臣。
Persephone:資訊販子Merovingian的太太,希臘神話裡的冥王之后。
Seraph:祭師Oracle的保鏢。聖經裡的六翼天使「熾愛」,是九級天使中的最高級.。
Cypher:背叛耶穌的人。在Matrix I中即是背叛NEO的人。在電腦用語當中,本為0之意。因為他的背叛導致NEO的所有行動化為烏有(就是化整為零之意)。
Choi and DuJour:Matrix I中向NEO買軟體的情侶,其中一位背上紋有兔子,代表《愛麗思夢遊仙境》的寓意。Du Jour在法語指Of the day。Choi應該是choice。所以整體應該是choice of the day,在第一集電影中Trinity叫NEO跟著小白兔走就是一種選擇。
*
從網上古鉤來的Matrix名單:
NEO=ONE。即The One,救世主之意。
Thomas Anderson:NEO還未醒覺成為救世主以前的名字。聖經裡的十二使徒有一名是Doubting Thomas(持疑者)。在還未接觸Morpheus以前,NEO根本不相信任何事情。對任何物事都充滿懷疑。Anderson則從希臘語而來,有「son of man」或太陽神之子之意。
Morpheus:在希臘神話裡是掌管夢境的夢之神,利用喝下不同的水來區分夢境與現實,電影裡則是用了《愛麗思夢遊仙境》裡的獻丸。
Trinity:三位一體,即聖經裡的The Holy Trinity,聖三一。同時也是愛的象徵。在希臘語裡帶有三角關係的意思,她、NEO和morpheus三個人加起來,剛好就是三位一體,所以也符合了聖經裡三位一體拯救世界的說法。
Oracle : 甲骨文,人類最早的語言。引伸出去即是神諭,及解讀神諭的預言者。.
ZION:猶太聖城,聖經中指人類最後的居住地。
Nebuchadnezzar:NEO及同黨們所乘坐的地底飛船。這個名字自新巴比倫王二世得名。這位國王曾兩度攻擊猶太王國且破壞繁華的耶路薩冷,並將猶太人帶回巴比倫。正好和電影中,NEO破壞母體(MATRIX)解放人類,讓人類重回現實生活相符合。
Niobe:希臘神話中以擁有眾多子女為傲的女人,後來和子女被阿波羅漢阿蒂密斯以毒箭射殺。
Merovingian:電影裡的法國人資訊販子。歷史上中世紀歐洲的法國梅羅文加王朝之奸臣。
Persephone:資訊販子Merovingian的太太,希臘神話裡的冥王之后。
Seraph:祭師Oracle的保鏢。聖經裡的六翼天使「熾愛」,是九級天使中的最高級.。
Cypher:背叛耶穌的人。在Matrix I中即是背叛NEO的人。在電腦用語當中,本為0之意。因為他的背叛導致NEO的所有行動化為烏有(就是化整為零之意)。
Choi and DuJour:Matrix I中向NEO買軟體的情侶,其中一位背上紋有兔子,代表《愛麗思夢遊仙境》的寓意。Du Jour在法語指Of the day。Choi應該是choice。所以整體應該是choice of the day,在第一集電影中Trinity叫NEO跟著小白兔走就是一種選擇。
*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煩惱認知論
Z說煩惱都是自尋的。也許確實如此。然而有煩惱是很正常的啊。畢竟我們都還想著建構自己的理想生活,為了理想生活而有所要求,煩惱自然也附屬而來。只有對生活沒有要求的傻瓜才會沒有煩惱吧。
煩惱既無可避免,那就只好正面迎擊。將之當成是一種測試程式,是我們認識自身的的考驗之一,從煩惱中認知自己的欲求和需要,自己的不足。
只要煩到一個程度想開來就好了。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MATRIX 密碼
我有時候真是超級遲鈍的。
在紐約住了一年七個月,還是住在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區,也不止一次經過猶太墓園,多少也知道猶太人的希伯來文是怎麼樣的文字吧。
就是沒有想到。
這兩天我從客廳書架上抽出房東先生的《The Bible Code》來看,這本書十幾年前出版時紅極一時,有點像後來幾年出版的《達文西密碼》一樣,引起好一陣子的解碼熱潮,後來譯出中文版《聖經密碼》,也一樣在中文書市大賣。
從來沒想過買來看。
現在盲目的熱潮散去,剛好又放在眼前的書架上,便抽出來翻了兩翻。
這才知道,這本書用來解碼的聖經,其實是猶太教的舊約全書,全本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所謂的解碼,就是科學家設計了一套電腦軟件,以「等距跳讀方式」(ELS,即抽起某些字母,重新序列字句排陣),就能找出聖經所裡記載的關於地球及人類史過去未來發生的事件。據說舊約聖經裡甚至記載了911襲擊,但因為經典裡密碼(也就是資訊)太多,平常這樣無序尋找根本解譯不出來。通常是待到事件發生了,人們再使用關鍵字眼去搜索,才找出一組相關的字義。
例如使用911去尋找,才在某一頁的聖經上紀錄了“紐約”、“雙塔”、“恐怖分子”等的字樣。但如果沒有一個關鍵字眼,茫茫字海裡我們是不可能預知那些訊息的,就如同在google檢索資料,如果沒有鍵入關鍵字眼,你根本不知從何尋起。
這樣說來,這部《聖經密碼》就像一本希伯來文編成的古鉤嘛。
所以說,通常都是等到事情發生了,你才能從這類“天書”裡面找到所記載的預言。然而這種後知論又有什麼用呢? 然而就算是預知了事件的發生,人類會相信這種預言嗎?就算相信了,制止了悲劇的發生,那麼被記載的預言就不能算是“預言”了,只能是一種妄測,虛妄的推測。
那麼被載錄下來的預言,作為預言本身,就是必定是會發生的,無論事前多麼努力去制止都好。
因為一切,已經被編入程式裡了。
除非有另一種力量去改變/改寫程式。
所以說,如果《聖經密碼》記載的事情都是真的,那麼就很像某種超自然力量編寫而成的“電腦程序”了,我們人類所認知的宇宙萬物都被編寫進入這套程式裡。
就像最近看的末日科幻電影《Knowing》也有出現這種密碼場面。
很理所當然地,這還會讓人聯想到電影《Matrix》三部曲。我猜想這部電影多少也受到《聖經密碼》的影響。
然後想到這裡,Matrix裡出現的電腦程式畫面,那些不斷在電腦屏幕墜落下來的奇怪文字,就重新浮現在我的眼前了,拿來和《聖經密碼》裡附錄的舊約聖經對照……
我的天,Matrix裡的那些電腦文字,原來都是希伯來文!
或至少是一種像極了希伯來文的文字。
這樣的安排一定有其根本意義吧,就像裡面的Zion地下城市,在猶太教裡指的是失落的聖城。
我遲鈍到今天才發現這點,真是太懵了啦。
而Matrix,就是這麼一部還在不斷解碼中的電影。
我敢說,是跨世紀(從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最偉大電影,必然還會繼續震憾著未來的那些年輕心靈吧,就像我初看這部鉅片時所領受的心靈震盪一樣。
*
在紐約住了一年七個月,還是住在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區,也不止一次經過猶太墓園,多少也知道猶太人的希伯來文是怎麼樣的文字吧。
就是沒有想到。
這兩天我從客廳書架上抽出房東先生的《The Bible Code》來看,這本書十幾年前出版時紅極一時,有點像後來幾年出版的《達文西密碼》一樣,引起好一陣子的解碼熱潮,後來譯出中文版《聖經密碼》,也一樣在中文書市大賣。
從來沒想過買來看。
現在盲目的熱潮散去,剛好又放在眼前的書架上,便抽出來翻了兩翻。
這才知道,這本書用來解碼的聖經,其實是猶太教的舊約全書,全本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所謂的解碼,就是科學家設計了一套電腦軟件,以「等距跳讀方式」(ELS,即抽起某些字母,重新序列字句排陣),就能找出聖經所裡記載的關於地球及人類史過去未來發生的事件。據說舊約聖經裡甚至記載了911襲擊,但因為經典裡密碼(也就是資訊)太多,平常這樣無序尋找根本解譯不出來。通常是待到事件發生了,人們再使用關鍵字眼去搜索,才找出一組相關的字義。
例如使用911去尋找,才在某一頁的聖經上紀錄了“紐約”、“雙塔”、“恐怖分子”等的字樣。但如果沒有一個關鍵字眼,茫茫字海裡我們是不可能預知那些訊息的,就如同在google檢索資料,如果沒有鍵入關鍵字眼,你根本不知從何尋起。
這樣說來,這部《聖經密碼》就像一本希伯來文編成的古鉤嘛。
所以說,通常都是等到事情發生了,你才能從這類“天書”裡面找到所記載的預言。然而這種後知論又有什麼用呢? 然而就算是預知了事件的發生,人類會相信這種預言嗎?就算相信了,制止了悲劇的發生,那麼被記載的預言就不能算是“預言”了,只能是一種妄測,虛妄的推測。
那麼被載錄下來的預言,作為預言本身,就是必定是會發生的,無論事前多麼努力去制止都好。
因為一切,已經被編入程式裡了。
除非有另一種力量去改變/改寫程式。
所以說,如果《聖經密碼》記載的事情都是真的,那麼就很像某種超自然力量編寫而成的“電腦程序”了,我們人類所認知的宇宙萬物都被編寫進入這套程式裡。
就像最近看的末日科幻電影《Knowing》也有出現這種密碼場面。
很理所當然地,這還會讓人聯想到電影《Matrix》三部曲。我猜想這部電影多少也受到《聖經密碼》的影響。
然後想到這裡,Matrix裡出現的電腦程式畫面,那些不斷在電腦屏幕墜落下來的奇怪文字,就重新浮現在我的眼前了,拿來和《聖經密碼》裡附錄的舊約聖經對照……
我的天,Matrix裡的那些電腦文字,原來都是希伯來文!
或至少是一種像極了希伯來文的文字。
這樣的安排一定有其根本意義吧,就像裡面的Zion地下城市,在猶太教裡指的是失落的聖城。
我遲鈍到今天才發現這點,真是太懵了啦。
而Matrix,就是這麼一部還在不斷解碼中的電影。
我敢說,是跨世紀(從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最偉大電影,必然還會繼續震憾著未來的那些年輕心靈吧,就像我初看這部鉅片時所領受的心靈震盪一樣。
*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粉紅色作為一種藝術用語
原來在夢境浮現的粉紅色可以是Pink Floyd。
當然我知道Pink Floyd,似乎也是在M的小說大量出現的樂隊,而我一直不知道的是,Pink Floyd是被定義為『藝術搖滾樂隊』的,也就是Art Rock。
看來似乎很理所當然啊,關於你這個尋找粉紅色的夢境。
你尋找的也就是藝術。
或者說,更廣闊的藝術舞台。
*
當然我知道Pink Floyd,似乎也是在M的小說大量出現的樂隊,而我一直不知道的是,Pink Floyd是被定義為『藝術搖滾樂隊』的,也就是Art Rock。
看來似乎很理所當然啊,關於你這個尋找粉紅色的夢境。
你尋找的也就是藝術。
或者說,更廣闊的藝術舞台。
*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也許那是……天蠍座的眼淚?
醒來的時候只覺一臉是淚。
睡夢中居然也可以流下這麼許多的淚,人類真是不可思議。
做了一個回到少年時代的夢。夢見小堂哥哥意氣風發的在說那些所謂「成功人生」的法則,從小他就希望我照著他那套標準成長。我卻走了相反的路。我太在意他的看法了,卻不甘心屈服於他那種「父權」式的標準,終至走到了對反的方向。我想他從來不會了解我是個怎樣的人。少年時代當然是非常在意,總是希望從他那兒得到認同,然而他在家裡的時間畢竟太少了,婚後更是忙於建立自己的家庭,他不會知道我是怎麼度過我的青春期。
現在,現在當然不會在意他怎麼去想了,一如我和所有家人的關係,他也是我越來疏離的至親之一。我甚至冷酷得不會去惋惜這些全然性的疏親關係,如果一開始我的人生就注定從族人之間放逐出去,那我就索性繼續過我的遊牧人生好了,我已經不再嚮往兒時渴盼著回去的溫暖帳篷。
也許那些眼淚就是這麼來的。其實不是少年期隱密糾纏在記憶裡的創傷,而是我明暸到他們每一個已對我沒有情感影響力。意識到自己的冷酷決絕,也許我正是為我自己的冷酷決絕而震動吧。
曾經稀罕過的一旦不稀罕了就再也不會有轉寰餘地了。
情感上的決絕我怎麼會這麼像(我所以為的)天蠍座?
這麼說天蠍座是要反對的吧?
因為都知道是個非常重感情的星座。
但越是用情至深越是容易無情。
從極端走去一個另一個極端,一點也不異常。
只有拿感情到處投資的人,那盤情感帳才會拖泥帶水,牽絆一次次地沒完沒了。
今後,也許還會繼續流出天蠍座的眼淚吧,但是所有那些嘗試牽挽的情感卻無論如何是不會再打動他們的心了。
*
睡夢中居然也可以流下這麼許多的淚,人類真是不可思議。
做了一個回到少年時代的夢。夢見小堂哥哥意氣風發的在說那些所謂「成功人生」的法則,從小他就希望我照著他那套標準成長。我卻走了相反的路。我太在意他的看法了,卻不甘心屈服於他那種「父權」式的標準,終至走到了對反的方向。我想他從來不會了解我是個怎樣的人。少年時代當然是非常在意,總是希望從他那兒得到認同,然而他在家裡的時間畢竟太少了,婚後更是忙於建立自己的家庭,他不會知道我是怎麼度過我的青春期。
現在,現在當然不會在意他怎麼去想了,一如我和所有家人的關係,他也是我越來疏離的至親之一。我甚至冷酷得不會去惋惜這些全然性的疏親關係,如果一開始我的人生就注定從族人之間放逐出去,那我就索性繼續過我的遊牧人生好了,我已經不再嚮往兒時渴盼著回去的溫暖帳篷。
也許那些眼淚就是這麼來的。其實不是少年期隱密糾纏在記憶裡的創傷,而是我明暸到他們每一個已對我沒有情感影響力。意識到自己的冷酷決絕,也許我正是為我自己的冷酷決絕而震動吧。
曾經稀罕過的一旦不稀罕了就再也不會有轉寰餘地了。
情感上的決絕我怎麼會這麼像(我所以為的)天蠍座?
這麼說天蠍座是要反對的吧?
因為都知道是個非常重感情的星座。
但越是用情至深越是容易無情。
從極端走去一個另一個極端,一點也不異常。
只有拿感情到處投資的人,那盤情感帳才會拖泥帶水,牽絆一次次地沒完沒了。
今後,也許還會繼續流出天蠍座的眼淚吧,但是所有那些嘗試牽挽的情感卻無論如何是不會再打動他們的心了。
*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Richard Avedon
他的每一幁黑白照都為時尚界創造了新的語彙。
據說他在紐約的攝影工作室是在東58街。也許我該把那一區編入個人的紐約地圖去。
http://www.nytimes.com/2009/05/14/fashion/14AVEDON.html?_r=1&ref=fashion
*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環保第一法:先把人類搞到消失吧
新同事問我有沒有興趣去一個環保講座,因為是在晚間,離家又遠得很,對於不開車的我自是不便,所以便婉拒了她的邀請。
她也沒有開車,不過卻強調自己多不方便也會去,“對於環保,我可是很有心的。”她說。
我也許過敏,覺得她略抬高了一度的語氣似是在標榜著自己的“環保分子”態度,一旦她高舉了自己“有心人”的道德旗幟,她身邊週遭所有“不那麼有心”的人,很自然就都順勢貶為不具備環保意識的地球二等公民。想到自己既然已被歸類到對方不屑看在眼裡的二等陣營裡去,我便不再接話。
我到現在始終都不能確定怎樣才叫作環保意識。生活在消費社會的我們,無論怎麼樣生活我們的生活型態都無可避免的在傷害著地球。從使用一小瓶洗髮劑到買一件衣服一雙鞋子再到採購一件家具一枚手機,這些用品的製造過程全都在生產廢氣廢料。除非能貫徹到底吧,使用不污染水源的有機洗髮劑或任何清潔劑、衣服鞋子以及所有用具除非穿壞了否則不買(或只買二手衣,或索性讓世界變成天體營吧)、完全吃素、不買任何工廠生產用具、天黑後馬上睡覺以便節能、終生不開汽車不搭飛機(因為燃油是暖化之源)、不繼續製造那麼多的下一代……
除非全人類集體回到原始生活。那是烏托邦廢話,人類當然是不可能回去了,文明帶來的消費社會型態根本已無法逆轉。
我們尚且還是在媒體工作,每天在消耗大量的紙張,實在沒什麼資格標榜自己是“環保的地球公民”。至於我們每天在做的這些,回收紙張各種寶特瓶及塑料容具、外賣時拒絕使用保麗龍餐盒、儘量使用自攜餐具……,實在還能拿來當作是環保實踐嗎,我以為那根本就該如同是不亂丟紙張、保持環境衛生的基本生活常識了吧?許多國家早就採取了可以回收物資的垃圾分類制,所以那實在只是基本認知,美國每一個家庭都會告訴你他們都這麼做,但這個國家也是地球最恐怖的消費大國。所以這種舉措也只能是聊勝於無,因為我們還在繼續消費(無論多節制儉樸都好),只要消費一天存在,工廠就還在大量生產大量製造,連帶而來傷害地球破壞臭氧層的“副產品”也就繼續排放出去,然後反撲回到已經百病叢生的人類自身,形成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米蘭昆德拉說的,永劫回歸。
人類就是地球之劫。
然而我們能走向零消費的社會嗎?零消費意味經濟不再流通,意味絕大多數的發展即將停擺,更多的職業流失,更大的失序必然浮現,連帶的衝突也更為尖銳。
我從來是一個持疑論者,那種討人嫌的sceptic,我有我自己堅守的消費儉約守則,但我從不想拿我自己的標準去判定別人,所以看到打著環保旗幟或任何“有心”旗幟(包括博愛)的道德糾察長,我只想敬而遠之。
無論他們表現得多麼有心,我都不認為他們會比藍領恰克/泰勒會長來得坦率真誠,直接向地球承認:我們根本就搞砸了。
他說:
「幾千年以來,人類一直在這個星球上把事情搞砸、搞臭、搞死,現在的歷史卻要我替每個人擦屁股。我得把我用過的湯罐頭洗淨壓平。還得為每一滴用過的機油負責。核能廢料、埋在土裡的汽油槽、上一代在我出生前就丟棄的毒性廢土垃圾山,這些我都得買單。所以,資源回收和速度限制都是放屁,那就像是死到臨頭才開始戒菸。」
所以,不要告訴我你有多愛這個地球,基於人類的存在就是地球的負擔這根本原則,我們愛護地球的方法也就是最絕對的方法:先把自己搞到消失吧!
*
她也沒有開車,不過卻強調自己多不方便也會去,“對於環保,我可是很有心的。”她說。
我也許過敏,覺得她略抬高了一度的語氣似是在標榜著自己的“環保分子”態度,一旦她高舉了自己“有心人”的道德旗幟,她身邊週遭所有“不那麼有心”的人,很自然就都順勢貶為不具備環保意識的地球二等公民。想到自己既然已被歸類到對方不屑看在眼裡的二等陣營裡去,我便不再接話。
我到現在始終都不能確定怎樣才叫作環保意識。生活在消費社會的我們,無論怎麼樣生活我們的生活型態都無可避免的在傷害著地球。從使用一小瓶洗髮劑到買一件衣服一雙鞋子再到採購一件家具一枚手機,這些用品的製造過程全都在生產廢氣廢料。除非能貫徹到底吧,使用不污染水源的有機洗髮劑或任何清潔劑、衣服鞋子以及所有用具除非穿壞了否則不買(或只買二手衣,或索性讓世界變成天體營吧)、完全吃素、不買任何工廠生產用具、天黑後馬上睡覺以便節能、終生不開汽車不搭飛機(因為燃油是暖化之源)、不繼續製造那麼多的下一代……
除非全人類集體回到原始生活。那是烏托邦廢話,人類當然是不可能回去了,文明帶來的消費社會型態根本已無法逆轉。
我們尚且還是在媒體工作,每天在消耗大量的紙張,實在沒什麼資格標榜自己是“環保的地球公民”。至於我們每天在做的這些,回收紙張各種寶特瓶及塑料容具、外賣時拒絕使用保麗龍餐盒、儘量使用自攜餐具……,實在還能拿來當作是環保實踐嗎,我以為那根本就該如同是不亂丟紙張、保持環境衛生的基本生活常識了吧?許多國家早就採取了可以回收物資的垃圾分類制,所以那實在只是基本認知,美國每一個家庭都會告訴你他們都這麼做,但這個國家也是地球最恐怖的消費大國。所以這種舉措也只能是聊勝於無,因為我們還在繼續消費(無論多節制儉樸都好),只要消費一天存在,工廠就還在大量生產大量製造,連帶而來傷害地球破壞臭氧層的“副產品”也就繼續排放出去,然後反撲回到已經百病叢生的人類自身,形成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米蘭昆德拉說的,永劫回歸。
人類就是地球之劫。
然而我們能走向零消費的社會嗎?零消費意味經濟不再流通,意味絕大多數的發展即將停擺,更多的職業流失,更大的失序必然浮現,連帶的衝突也更為尖銳。
我從來是一個持疑論者,那種討人嫌的sceptic,我有我自己堅守的消費儉約守則,但我從不想拿我自己的標準去判定別人,所以看到打著環保旗幟或任何“有心”旗幟(包括博愛)的道德糾察長,我只想敬而遠之。
無論他們表現得多麼有心,我都不認為他們會比藍領恰克/泰勒會長來得坦率真誠,直接向地球承認:我們根本就搞砸了。
他說:
「幾千年以來,人類一直在這個星球上把事情搞砸、搞臭、搞死,現在的歷史卻要我替每個人擦屁股。我得把我用過的湯罐頭洗淨壓平。還得為每一滴用過的機油負責。核能廢料、埋在土裡的汽油槽、上一代在我出生前就丟棄的毒性廢土垃圾山,這些我都得買單。所以,資源回收和速度限制都是放屁,那就像是死到臨頭才開始戒菸。」
所以,不要告訴我你有多愛這個地球,基於人類的存在就是地球的負擔這根本原則,我們愛護地球的方法也就是最絕對的方法:先把自己搞到消失吧!
*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愛因斯坦是最厲害的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only an illusion, however persistent.”
*
*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宇宙就是一部靈性經典
星期天晚上,收到天蠍星從遙遠光年寄達的傳訊:
For some reasons,they r new but spirits are classic.
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我們談論的是什麼吧。
宇宙是一部永恆的靈性經典。
*
For some reasons,they r new but spirits are classic.
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我們談論的是什麼吧。
宇宙是一部永恆的靈性經典。
*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這。漫。天。宇。宙。的。廢。墟。
星際爭霸戰-中文版如斯草率的翻譯讓我一時錯愕,語塞.
無所謂, 我想說自己也不是什麽超級粉絲 - TREKKIES. 別説超級,我想連普及粉絲的資格都不夠吧. 這一套歷史悠久, 文化文學上啓發無數靈感感知探索與其衍生出的5部電視影集以及10部院線電影幹綫, 在家裏卻無跡可尋,一片DVD,抑或一張VCD 都沒有。曾幾何時電視播放連續集時也沒試過一整季追看完畢. 不過我堅信這是無關粉絲, 主要是明瞭,尊敬其精神與靈魂,所以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其實新版本ST確實是可以輕而易舉就套我歡心. 原版ST是我在八嵗時跟隨家人親戚下K城.大人血拼,帶著小孩不便,把小孩放到金河廣場電影院看戯去看的.爲什麽還有印象呢? 是因爲觀看過程不愉快,小時依賴性強,感覺被遺棄, 熒幕上演的又看不懂,頭開始疼著,感覺音響特吵. 時不時索性閉上眼睛養神。
可是有這一幕.這最後一幕深深坎在我心裏.這個光頭妹和這個男的裸著身體站著擁抱在一起,天上一道絢麗奪目光線筆直從上到下照亮著他們的身體,向月球反射著太陽的光,鏡頭再慢慢從側面拉遠.距離夠遠了就像顆星星,畫面與意境唯美得讓我忘了頭疼,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電影的力量.而其它的都忘得一乾二淨.
新版本有一幕也讓我難忘。 二十年後,接觸好多電影,有讓我驚喜場面不容易。話説K小伙子被傳送囘企業號,道破被誘進的圈套,大夥兒做好最頂尖戒備,3,2,1,我還是嘩出了口. 這漫天宇宙的廢墟。這。漫。天。宇。宙。的。廢。墟。就像我寫的這樣,JJ並沒急著加進戰場ACTION,鐳射亂舞。 他反而把鏡頭放慢,影響寧靜下來,先讓你看看後果,與劇情相輔相和。此做法和SW完全相反。JJ也不煽情,沒有故意拖太久,沒有一副:你看,你看清楚戰爭之破壞力沒有,一邊説教。鏡頭停留沒上幾秒回歸現實,眼前戰爭要立刻面對,無從逃避。留了個延展空間在腦裏電影結束后再慢慢咀嚼搓摩。
ST的好當然不止這一幕,K小伙子雖有一張時下青少年樣子,其靈魂卻又具備老派好萊塢青年反叛精神。S小伙子雖然有一雙尖耳朵和披頭士髮型,卻不覺礙眼,可能是他眼睛會説話,搶走了觀衆的視線注意力。反而年長一些的演員遜色,W母親像妹妹多過像母親,B壞蛋像在演壞蛋,老S先生不算,整套片子因他而生。而他確實就是S先生,據説演S先生的演員千方百計不接受自己被定型,一度拒絕和S這名字扯上任何關係,不做訪問,也不走SHOW,儘管高薪聘請,直到現在。可能是劇本寫得好,他終于敞開心房,欣然接受他就是S先生.
無所謂, 我想說自己也不是什麽超級粉絲 - TREKKIES. 別説超級,我想連普及粉絲的資格都不夠吧. 這一套歷史悠久, 文化文學上啓發無數靈感感知探索與其衍生出的5部電視影集以及10部院線電影幹綫, 在家裏卻無跡可尋,一片DVD,抑或一張VCD 都沒有。曾幾何時電視播放連續集時也沒試過一整季追看完畢. 不過我堅信這是無關粉絲, 主要是明瞭,尊敬其精神與靈魂,所以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其實新版本ST確實是可以輕而易舉就套我歡心. 原版ST是我在八嵗時跟隨家人親戚下K城.大人血拼,帶著小孩不便,把小孩放到金河廣場電影院看戯去看的.爲什麽還有印象呢? 是因爲觀看過程不愉快,小時依賴性強,感覺被遺棄, 熒幕上演的又看不懂,頭開始疼著,感覺音響特吵. 時不時索性閉上眼睛養神。
可是有這一幕.這最後一幕深深坎在我心裏.這個光頭妹和這個男的裸著身體站著擁抱在一起,天上一道絢麗奪目光線筆直從上到下照亮著他們的身體,向月球反射著太陽的光,鏡頭再慢慢從側面拉遠.距離夠遠了就像顆星星,畫面與意境唯美得讓我忘了頭疼,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電影的力量.而其它的都忘得一乾二淨.
新版本有一幕也讓我難忘。 二十年後,接觸好多電影,有讓我驚喜場面不容易。話説K小伙子被傳送囘企業號,道破被誘進的圈套,大夥兒做好最頂尖戒備,3,2,1,我還是嘩出了口. 這漫天宇宙的廢墟。這。漫。天。宇。宙。的。廢。墟。就像我寫的這樣,JJ並沒急著加進戰場ACTION,鐳射亂舞。 他反而把鏡頭放慢,影響寧靜下來,先讓你看看後果,與劇情相輔相和。此做法和SW完全相反。JJ也不煽情,沒有故意拖太久,沒有一副:你看,你看清楚戰爭之破壞力沒有,一邊説教。鏡頭停留沒上幾秒回歸現實,眼前戰爭要立刻面對,無從逃避。留了個延展空間在腦裏電影結束后再慢慢咀嚼搓摩。
ST的好當然不止這一幕,K小伙子雖有一張時下青少年樣子,其靈魂卻又具備老派好萊塢青年反叛精神。S小伙子雖然有一雙尖耳朵和披頭士髮型,卻不覺礙眼,可能是他眼睛會説話,搶走了觀衆的視線注意力。反而年長一些的演員遜色,W母親像妹妹多過像母親,B壞蛋像在演壞蛋,老S先生不算,整套片子因他而生。而他確實就是S先生,據説演S先生的演員千方百計不接受自己被定型,一度拒絕和S這名字扯上任何關係,不做訪問,也不走SHOW,儘管高薪聘請,直到現在。可能是劇本寫得好,他終于敞開心房,欣然接受他就是S先生.
Barack Spock
看,《紐約時報》把美國總統變成企業號星艦隊的冼樸了!
http://www.nytimes.com/2009/05/10/opinion/10dowd.html
「冼樸」是香港人給Spock取的漢名,我覺得取得真好,完全投射出Spock這半個祝融星人的簡欲人格。
《紐約時報》這篇專欄作家莫道琳撰寫的文章透露總統O原來也是時報讀者,而且還是忠實那一號的,文章透露了兩點證明:
一、總統如果抽不出空檔閱讀《紐約時報》會得捉狂。
二、總統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曾為《紐約時報》招收訂戶,順便賺點代理佣金補貼生活費。
大學時代那個還年輕得尚未理出方向的總統,當時大概一定想都沒想過他以後幾乎天天都會登上《紐約時報》吧?不知道這天他翻開時報看到自己梳了個冼樸髮型會有什麼反應?想必是會笑出他那招牌燦爛笑容吧。
我已經笑不可抑了。
實在是太好笑了。
別看《紐約時報》平時那副正經凜然的菁英派頭,搞怪起來一樣可以是很非典的啊。
*
http://www.nytimes.com/2009/05/10/opinion/10dowd.html
「冼樸」是香港人給Spock取的漢名,我覺得取得真好,完全投射出Spock這半個祝融星人的簡欲人格。
《紐約時報》這篇專欄作家莫道琳撰寫的文章透露總統O原來也是時報讀者,而且還是忠實那一號的,文章透露了兩點證明:
一、總統如果抽不出空檔閱讀《紐約時報》會得捉狂。
二、總統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曾為《紐約時報》招收訂戶,順便賺點代理佣金補貼生活費。
大學時代那個還年輕得尚未理出方向的總統,當時大概一定想都沒想過他以後幾乎天天都會登上《紐約時報》吧?不知道這天他翻開時報看到自己梳了個冼樸髮型會有什麼反應?想必是會笑出他那招牌燦爛笑容吧。
我已經笑不可抑了。
實在是太好笑了。
別看《紐約時報》平時那副正經凜然的菁英派頭,搞怪起來一樣可以是很非典的啊。
*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四百擊之後,海邊的卡夫卡
K城的電影院因為法國文化節的緣故公映《四百擊》。這部六十年代的新浪潮電影我大概都看過五、六次了,有一次還是因為讀過了《海邊的卡夫卡》而把影碟找出來插入電腦播映。
但我從來沒有在真正的電影院看過,所以決定當作一場儀式來進行。上電影院看電影就是一種儀式。
我其實想起了第一次到法協看這部電影,是和你一起。你說,電影裡的少年安端就像小王子。到現在我都還清楚記得你說過的這段話。那些時日,也是你把村上春樹的小說從圖書館帶出來給我看的,那時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村上未來就會把《四百擊》這部電影寫進他的小說裡,他甚至截取了電影裡少年奔向大海的身影,寫出了文學史上最強悍的十五歲少年,一個,海邊的卡夫卡。
我現在重看這部電影,不斷想起的是小說裡的海邊卡夫卡,電影和小說都重疊到一起了。
*
但我從來沒有在真正的電影院看過,所以決定當作一場儀式來進行。上電影院看電影就是一種儀式。
我其實想起了第一次到法協看這部電影,是和你一起。你說,電影裡的少年安端就像小王子。到現在我都還清楚記得你說過的這段話。那些時日,也是你把村上春樹的小說從圖書館帶出來給我看的,那時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村上未來就會把《四百擊》這部電影寫進他的小說裡,他甚至截取了電影裡少年奔向大海的身影,寫出了文學史上最強悍的十五歲少年,一個,海邊的卡夫卡。
我現在重看這部電影,不斷想起的是小說裡的海邊卡夫卡,電影和小說都重疊到一起了。
*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琥珀色絲絨筆記
來試著摘尋從書裡看來的琥珀色絲絨印象吧。
我喜歡《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裡的這段描寫:
「在喝之前要先用鼻子在玻璃杯上聞一聞,希望你先聞一聞那香氣。獨特的,稍微有一點癖性的香氣。有點海磯的腥味、海潮的氣味──感覺上也許接近這種味道。跟普通威士忌的香味相當不同。那「土腥味」正是成為艾雷威士忌的基調。以巴洛克音樂來說就是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在這之上,再把各式各樣樂器的音色和旋律蓋上去。」
反覆看著這段文字,我試著和我所喝的威士忌來個比較。
我所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雖然和村上春樹喝的同樣來自蘇格蘭這威士忌的國度,只是我喝的產自蘇格蘭高原區的Speyside,而不是來自村上春樹所寫的ISLAY島,所以很可惜的並沒有嚐到種帶著「癖性」的香氣,所謂的,海磯土腥味。我所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比較富含蜜糖和果香,更為柔和芳馥,就像春天的原野田園,相對來說,也就少了那種海島風土所滲入的獨特獷性。
應該就是這樣的分別吧,少了海潮的氣味,多了草原的陸地性甜香。
不過那段巴洛克音樂的譬喻真好。讓我聯想我所感覺到的是一場麥田交響曲。
另外我很喜歡村上形容威士忌是一個人喝的酒:
「這種酒與其在熱鬧的地方喝,不如在自己熟悉的家裡,用慣用的玻璃杯,一個人安穩地喝。這樣會更喝出生動的味道來。就像聽舒伯特的長篇室內樂那樣,閉上眼睛放慢呼吸細細品嘗,味道的底韻才能更深入一層又一層。」
難怪我對威士忌會有著偏心的喜愛,也許就因為它更屬於“一個人喝”的酒,不像紅酒的“群喝性”。威士忌的個體性,讓我腦海浮上這樣的畫面:滿懷心事的晚上,從酒瓶裡傾倒出微微一小杯,一個人帶到吹著熱帶季風的露台上,對著整個星空緩慢酌飲,彷彿世界只剩下你和你的心事。
它也屬於冬夜的心事。我總是想像著在紐約嚴酷的冬季,威士忌所陪你度過的一個又一個深宵。
與它所慰藉過的許多種寂寞。
也許該寫一首詩。
如果冬夜,一瓶威士忌。
*
我喜歡《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裡的這段描寫:
「在喝之前要先用鼻子在玻璃杯上聞一聞,希望你先聞一聞那香氣。獨特的,稍微有一點癖性的香氣。有點海磯的腥味、海潮的氣味──感覺上也許接近這種味道。跟普通威士忌的香味相當不同。那「土腥味」正是成為艾雷威士忌的基調。以巴洛克音樂來說就是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在這之上,再把各式各樣樂器的音色和旋律蓋上去。」
反覆看著這段文字,我試著和我所喝的威士忌來個比較。
我所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雖然和村上春樹喝的同樣來自蘇格蘭這威士忌的國度,只是我喝的產自蘇格蘭高原區的Speyside,而不是來自村上春樹所寫的ISLAY島,所以很可惜的並沒有嚐到種帶著「癖性」的香氣,所謂的,海磯土腥味。我所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比較富含蜜糖和果香,更為柔和芳馥,就像春天的原野田園,相對來說,也就少了那種海島風土所滲入的獨特獷性。
應該就是這樣的分別吧,少了海潮的氣味,多了草原的陸地性甜香。
不過那段巴洛克音樂的譬喻真好。讓我聯想我所感覺到的是一場麥田交響曲。
另外我很喜歡村上形容威士忌是一個人喝的酒:
「這種酒與其在熱鬧的地方喝,不如在自己熟悉的家裡,用慣用的玻璃杯,一個人安穩地喝。這樣會更喝出生動的味道來。就像聽舒伯特的長篇室內樂那樣,閉上眼睛放慢呼吸細細品嘗,味道的底韻才能更深入一層又一層。」
難怪我對威士忌會有著偏心的喜愛,也許就因為它更屬於“一個人喝”的酒,不像紅酒的“群喝性”。威士忌的個體性,讓我腦海浮上這樣的畫面:滿懷心事的晚上,從酒瓶裡傾倒出微微一小杯,一個人帶到吹著熱帶季風的露台上,對著整個星空緩慢酌飲,彷彿世界只剩下你和你的心事。
它也屬於冬夜的心事。我總是想像著在紐約嚴酷的冬季,威士忌所陪你度過的一個又一個深宵。
與它所慰藉過的許多種寂寞。
也許該寫一首詩。
如果冬夜,一瓶威士忌。
*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有著威士忌氣味的小小夢想
因為嘗到了單一麥芽威士忌這種琥珀色絲絨的美好滋味,開始了做著“到蘇格蘭去”的旅行大夢,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來開始一段有著威士忌氣味的小小旅行。
威士忌真的是一種有個性有餘韻的好酒呀,我原本以為頂多再過一天我就把那種酩酊了一小刻時光的愉悅感覺完全遺留在昨夜的微醺中了,其餘剩下的就是工作工作、寫稿寫稿,完全沒想到餘韻仍然來回縈繞牽魂,彷彿覺得應該還有一段接下來的故事似的。
我心底暗暗期許著,以後將來,一定要和天蠍這裡去那裡去,首先就是這麼一段有著威士忌氣味的小旅行。而世上除了這個人,再沒有人會是我的威士忌旅伴了。
至於威士忌這種彷彿吹著海潮、吸入山風的酒釀,村上春樹已經寫出它的靈魂了,還有人比他譬喻得更深情真摯動人嗎?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只要這樣應該就行了。
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正確。
但是很遺憾,我們的語言終究還是語言,我們住在只有語言的世界。我們只能把一切事物,轉換成某種清醒的東西來述說,只能活在那限定性中。
不過也有例外,在僅有的幸福瞬間,我們的語言真的可以變成威士忌。而且我們──至少我是說我──總是夢想著那樣的瞬間而活著。
*
威士忌真的是一種有個性有餘韻的好酒呀,我原本以為頂多再過一天我就把那種酩酊了一小刻時光的愉悅感覺完全遺留在昨夜的微醺中了,其餘剩下的就是工作工作、寫稿寫稿,完全沒想到餘韻仍然來回縈繞牽魂,彷彿覺得應該還有一段接下來的故事似的。
我心底暗暗期許著,以後將來,一定要和天蠍這裡去那裡去,首先就是這麼一段有著威士忌氣味的小旅行。而世上除了這個人,再沒有人會是我的威士忌旅伴了。
至於威士忌這種彷彿吹著海潮、吸入山風的酒釀,村上春樹已經寫出它的靈魂了,還有人比他譬喻得更深情真摯動人嗎?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只要這樣應該就行了。
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正確。
但是很遺憾,我們的語言終究還是語言,我們住在只有語言的世界。我們只能把一切事物,轉換成某種清醒的東西來述說,只能活在那限定性中。
不過也有例外,在僅有的幸福瞬間,我們的語言真的可以變成威士忌。而且我們──至少我是說我──總是夢想著那樣的瞬間而活著。
*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琥珀色的微醺時光
我想我們都是因為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這本溫暖美好的小書,而認識了單一麥芽威士忌這種大麥釀造的醇釀。
今晚因為工作關係而受邀來到一場試酒會,第一次嘗到了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味道,並且是四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年份分別是12年、15年、21年和30年的頂級醇釀。
當然都是淺嘗即止,主辦單位已經備下了座席,接受招待吃過自助式晚宴之後,全體來賓坐在歐洲古堡式那種可以一坐幾十人的兩排長餐桌上,就著桌前四杯盛了僅有一指甲長度份量的四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在蘇格蘭來的薦酒大使引介下一一酌試。
我不是什麼酩酩天使(就是酒徒啦),而且體質對酒精輕微過敏。但是在這個嘗了四小杯威士忌純釀的晚上,我並沒有像平常一喝了酒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只覺微醺的愉悅令靈魂飛升在琥珀色的時光之中,而且像我這種在陌生人群中容易拘謹戒慎的個性,居然也整個人完全放鬆下來。我想這種由技藝純熟的酒匠釀造出來的醇釀究竟不同凡響,聞起來就可以感到琥珀色酒液迂緩揮散的芳醇,嘗起來也就像絲絨一樣滑順,簡直是一點澀味也沒有。
也許讓慣喝威士忌的天蠍來嘗,更能嘗出它美好的質地吧。
試酒會是在全城最雅的酒店舉行,這座酒店由一座英殖民時代莊園式建築改建而成,格式仍然保留了舊建築風格,既典雅又有氣派,不是一般那種一派高貴但全球大都會遍立的統一格式(即便是奢華的)集團經營式大酒店。
這座酒店追求的不是奢華那種庸俗的情調,而是默默涵釀著舊時代延續下來的古典情懷,就像我手上全手工釀造的黃金酒液一樣,珍稀而不喧嘩張揚,這場試酒會選在這座酒店舉行,是非常細致的用心安排。
我也因此有了值得紀念的一個晚上,彷彿終於懂得了威士忌如何作為世界的語言。
*
今晚因為工作關係而受邀來到一場試酒會,第一次嘗到了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味道,並且是四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年份分別是12年、15年、21年和30年的頂級醇釀。
當然都是淺嘗即止,主辦單位已經備下了座席,接受招待吃過自助式晚宴之後,全體來賓坐在歐洲古堡式那種可以一坐幾十人的兩排長餐桌上,就著桌前四杯盛了僅有一指甲長度份量的四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在蘇格蘭來的薦酒大使引介下一一酌試。
我不是什麼酩酩天使(就是酒徒啦),而且體質對酒精輕微過敏。但是在這個嘗了四小杯威士忌純釀的晚上,我並沒有像平常一喝了酒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只覺微醺的愉悅令靈魂飛升在琥珀色的時光之中,而且像我這種在陌生人群中容易拘謹戒慎的個性,居然也整個人完全放鬆下來。我想這種由技藝純熟的酒匠釀造出來的醇釀究竟不同凡響,聞起來就可以感到琥珀色酒液迂緩揮散的芳醇,嘗起來也就像絲絨一樣滑順,簡直是一點澀味也沒有。
也許讓慣喝威士忌的天蠍來嘗,更能嘗出它美好的質地吧。
試酒會是在全城最雅的酒店舉行,這座酒店由一座英殖民時代莊園式建築改建而成,格式仍然保留了舊建築風格,既典雅又有氣派,不是一般那種一派高貴但全球大都會遍立的統一格式(即便是奢華的)集團經營式大酒店。
這座酒店追求的不是奢華那種庸俗的情調,而是默默涵釀著舊時代延續下來的古典情懷,就像我手上全手工釀造的黃金酒液一樣,珍稀而不喧嘩張揚,這場試酒會選在這座酒店舉行,是非常細致的用心安排。
我也因此有了值得紀念的一個晚上,彷彿終於懂得了威士忌如何作為世界的語言。
*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詩人及其置換詞
因為在e境寫到了布萊希特,所以又翻出漢娜鄂蘭的《黑暗時代的人們》(Men In Dark Times)來看。
鄂蘭寫布萊西特的那一章有這一段:
對一位詩人來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他停止去做一位詩人。
我在想,「詩人」這個詞還可以置換成「藝術家」、「小說家」……
*
鄂蘭寫布萊西特的那一章有這一段:
對一位詩人來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他停止去做一位詩人。
我在想,「詩人」這個詞還可以置換成「藝術家」、「小說家」……
*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時代雜誌的總統一百天
到妹妹家和家人聚餐,經過書報攤時買了《MILK》第400期和最新的《TIME》。
時代週刊這期是O總統就任100天的成績報告,專題報導附上一系列總統在白宮工作的情景照,有一張他站著雙手按在看著辦公桌上注視一份公文,神情嚴肅得臉面青筋暴現,看得出壓力很大。
有一張只拍他的雙手,拍他在修改演講稿,我看了才想起來:啊,左撇子總統!
我特別喜歡攝於1月24日的一張,他背對鏡頭,手插在口袋裡抬頭望著牆上一幅JFK雙手叉在胸前低頭沉思的畫像。他們兩個都是美國最有魅力的三軍統帥,不知道O在凝視著他這位傳奇的前行者時心底正在想著什麼? 在那凝視之間浮掠過他腦海的想法是?
他的站姿是很隨意的站姿,不是正經八百刻意擺出甫士的那種,彷彿他剛剛經過那地方,第一次看到那畫,就不經意站定在那兒看了兩眼。 也為此那幁照片多了點知性的餘韻。
J那幅畫也好,純褐色調的,肖像畫畫得像不像本人還是其次,真正是要把人物的氣質塗抹出來。畫家是我沒聽過的Aaron Shikler,他的筆觸彷彿勾出了J總統的內心語言。如果有機會,真願意到白宮看看這幅畫,不過那兒大概是閑人免進吧。
*
時代週刊這期是O總統就任100天的成績報告,專題報導附上一系列總統在白宮工作的情景照,有一張他站著雙手按在看著辦公桌上注視一份公文,神情嚴肅得臉面青筋暴現,看得出壓力很大。
有一張只拍他的雙手,拍他在修改演講稿,我看了才想起來:啊,左撇子總統!
我特別喜歡攝於1月24日的一張,他背對鏡頭,手插在口袋裡抬頭望著牆上一幅JFK雙手叉在胸前低頭沉思的畫像。他們兩個都是美國最有魅力的三軍統帥,不知道O在凝視著他這位傳奇的前行者時心底正在想著什麼? 在那凝視之間浮掠過他腦海的想法是?
他的站姿是很隨意的站姿,不是正經八百刻意擺出甫士的那種,彷彿他剛剛經過那地方,第一次看到那畫,就不經意站定在那兒看了兩眼。 也為此那幁照片多了點知性的餘韻。
J那幅畫也好,純褐色調的,肖像畫畫得像不像本人還是其次,真正是要把人物的氣質塗抹出來。畫家是我沒聽過的Aaron Shikler,他的筆觸彷彿勾出了J總統的內心語言。如果有機會,真願意到白宮看看這幅畫,不過那兒大概是閑人免進吧。
*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蓋茨比的生活清單
我喜歡清單。看到書裡的清單會捧著研究一陣子。
《大亨小傳》這本書裡列出一張極可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清單之一。蓋茨比的生活清單,他自我完成的養成術。小說裡寫,這張生活清單記錄在一本叫作《牛仔卡西迪》(Hopalong Cassidy)的舊書最後的扉頁上。
[作息表]
上午六點…………………………………………………………起床
上午六點十五分……………………………………啞鈴與爬牆練習
上午七點十五分到八點十五分………………………學習電學等等
上午八點三十分至下午四點三十分……………………………工作
下午四點三十分至五點……………………………棒球與其它運動
下午五點至六點…………………練習演說、儀態與如何達到標準
下午七點至九點……………………………………研究必要的發明
[一般守則]
不再到沙夫特或(某店)浪費時間
不再抽煙或嚼口香糖
每兩天洗一次澡
每個禮拜讀一本有益的書或雜誌
每個禮拜存五美元(劃掉改為)三美元
對父母親好一點
英文版本是:
[SCHEDULE]
Rise from bed………………………………………………......6.00 A.M
Dumbell exercise and wall-scaling………………….......6.15-6.30 A.M
Study electricity,etc…………………………………………..7.15-8.18 A.M
Work……………………………………………………………….8.30-4.30 P.M
Baseball and sports……………………………………………4.30-5.00 P.M
Practise elocution,poise and how to attain it…………5.00-6.00 P.M
Study needed inventions……………………………………7.00-9.00 P.M
[GENERAL RESOLVES]
No wasting time at Shafters or [a name, indecipherable]
No more smoking or chewing
Bath every other day
Read one improving book or magazine per week
Save $5.00 [crossed out] $3.00 per week
Be better to parents
這張清單我最有意見的是不再嚼口香糖啦,事實上在抄錄這些下來時,我就正在嚼著口香糖。
*
《大亨小傳》這本書裡列出一張極可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清單之一。蓋茨比的生活清單,他自我完成的養成術。小說裡寫,這張生活清單記錄在一本叫作《牛仔卡西迪》(Hopalong Cassidy)的舊書最後的扉頁上。
[作息表]
上午六點…………………………………………………………起床
上午六點十五分……………………………………啞鈴與爬牆練習
上午七點十五分到八點十五分………………………學習電學等等
上午八點三十分至下午四點三十分……………………………工作
下午四點三十分至五點……………………………棒球與其它運動
下午五點至六點…………………練習演說、儀態與如何達到標準
下午七點至九點……………………………………研究必要的發明
[一般守則]
不再到沙夫特或(某店)浪費時間
不再抽煙或嚼口香糖
每兩天洗一次澡
每個禮拜讀一本有益的書或雜誌
每個禮拜存五美元(劃掉改為)三美元
對父母親好一點
英文版本是:
[SCHEDULE]
Rise from bed………………………………………………......6.00 A.M
Dumbell exercise and wall-scaling………………….......6.15-6.30 A.M
Study electricity,etc…………………………………………..7.15-8.18 A.M
Work……………………………………………………………….8.30-4.30 P.M
Baseball and sports……………………………………………4.30-5.00 P.M
Practise elocution,poise and how to attain it…………5.00-6.00 P.M
Study needed inventions……………………………………7.00-9.00 P.M
[GENERAL RESOLVES]
No wasting time at Shafters or [a name, indecipherable]
No more smoking or chewing
Bath every other day
Read one improving book or magazine per week
Save $5.00 [crossed out] $3.00 per week
Be better to parents
這張清單我最有意見的是不再嚼口香糖啦,事實上在抄錄這些下來時,我就正在嚼著口香糖。
*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拒絕勞動
既然是五一勞動節假日,那就不用上班了唄。
出差回來實在累癱了,然而累還是其次,主要是躁鬱。我想出差三天裡都在工作應酬,情緒都變濁了,好不容易取回自由時間,心情仍然法澄靜下來,只得不斷嘗試放空自己。
其實每一個月開始的第一天,適合做回顧檢討和接下來的要和不要。來試試看吧。
四月是:
*重返職場。{沒有很熱愛工作但仍視為不 斷學習的機會}
*結束日文課程中級班第一階段。{學習過程有痛苦也有快樂,而且考了個中上成績,十分有滿足感 )
*遷入新居已經兩個月,除了寬頻不能任何時間使用之外,大致沒有其它不便。啊還有,公寓隔音不好,住客質素不高,常常半夜都在吵。
*也許工作讓精神耗損度高,漸漸都很少失眠了。
*工作沒什麼時間閱讀,只讀完了《小團圓〉、《張愛玲來信箋註》;半本馮內果小說──啊這件事很嚇人。居然只讀了這麼少書。
*電影也看得不多,只有:
《Watchmen》(好)
《Knowing》(很好呢)
《K20:怪人二十面相》(同事約去看的金城武演的日本電影,不壞,多少還有漫畫式喜感,而且居然有說到最神秘的科學家Nicola Tesla呢)
《Fast & Furious IV》(這部就算了吧,看到我呆若木雞)
平均一個星期看一部電影。也只能這樣了。
◆要檢討的是缺乏運動。雖然下班我都步行半小時回家,可是這樣的運動量也還不夠,而因為兩次游泳都生病,仍然有輕微的心理陰影,到現在都還沒有用過公寓的泳池。目前也調不出時間加入健身俱樂部,得到日文課的基礎穩當了再來考慮。
暫時是這樣。只好想到再來補充吧。
*
出差回來實在累癱了,然而累還是其次,主要是躁鬱。我想出差三天裡都在工作應酬,情緒都變濁了,好不容易取回自由時間,心情仍然法澄靜下來,只得不斷嘗試放空自己。
其實每一個月開始的第一天,適合做回顧檢討和接下來的要和不要。來試試看吧。
四月是:
*重返職場。{沒有很熱愛工作但仍視為不 斷學習的機會}
*結束日文課程中級班第一階段。{學習過程有痛苦也有快樂,而且考了個中上成績,十分有滿足感 )
*遷入新居已經兩個月,除了寬頻不能任何時間使用之外,大致沒有其它不便。啊還有,公寓隔音不好,住客質素不高,常常半夜都在吵。
*也許工作讓精神耗損度高,漸漸都很少失眠了。
*工作沒什麼時間閱讀,只讀完了《小團圓〉、《張愛玲來信箋註》;半本馮內果小說──啊這件事很嚇人。居然只讀了這麼少書。
*電影也看得不多,只有:
《Watchmen》(好)
《Knowing》(很好呢)
《K20:怪人二十面相》(同事約去看的金城武演的日本電影,不壞,多少還有漫畫式喜感,而且居然有說到最神秘的科學家Nicola Tesla呢)
《Fast & Furious IV》(這部就算了吧,看到我呆若木雞)
平均一個星期看一部電影。也只能這樣了。
◆要檢討的是缺乏運動。雖然下班我都步行半小時回家,可是這樣的運動量也還不夠,而因為兩次游泳都生病,仍然有輕微的心理陰影,到現在都還沒有用過公寓的泳池。目前也調不出時間加入健身俱樂部,得到日文課的基礎穩當了再來考慮。
暫時是這樣。只好想到再來補充吧。
*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搭乘A號列車
今天是美國爵士樂壇的搖擺之王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110歲冥誕,紐約剛剛訂定這一天為「艾靈頓日」。為了這個紀念日,曼哈頓125街和聖尼可拉斯大道的地鐵站安排了一列1939年次古董A號列車,於艾靈頓公爵經典名曲〈搭乘A號列車〉(Take the A Train)的演奏中開動,在紐約遊行一天。
〈搭乘A號列車〉的創作者是艾靈頓公爵的演奏搭檔Billy Strayhorn。有一天,Billy Strayhorn要來紐約演奏,艾靈頓公爵告訴他:「到了紐約就要搭乘A號列車來樂團報到。」
Billy Strayhorn擷下那句話,寫下了一首不朽爵士名曲。
〈Take The A Train〉
You must take the A train
To go to Sugar Hill way up in Harlem
If you miss the A train
You'll find you missed the quickest way to Harlem
Hurry, get on, now it's coming
Listen to those rails a-humming
All aboard, get on the A train
Soon you will be on Sugar Hill in Harlem
*
〈搭乘A號列車〉的創作者是艾靈頓公爵的演奏搭檔Billy Strayhorn。有一天,Billy Strayhorn要來紐約演奏,艾靈頓公爵告訴他:「到了紐約就要搭乘A號列車來樂團報到。」
Billy Strayhorn擷下那句話,寫下了一首不朽爵士名曲。
〈Take The A Train〉
You must take the A train
To go to Sugar Hill way up in Harlem
If you miss the A train
You'll find you missed the quickest way to Harlem
Hurry, get on, now it's coming
Listen to those rails a-humming
All aboard, get on the A train
Soon you will be on Sugar Hill in Harlem
*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向全人類扮鬼臉的獨角獸
今天日文課考試,因為進入了文法的考程,我十分擔心考不及格,壓力大得全身隱隱作疼。沒想到還是考得80分,著實鬆了一口氣。
接著下來因為要出差三天,便想該找本小說路上看,所以下課後就跑到了紀伊國屋。早前看到卡謬和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幾部譯作,已經列入書單。這次再去,發現馮內果的短篇小說遺作結集《獵捕獨角獸》中譯本出版,封面貼了一張張馮內果像是坐在家門前的照片,就毫不猶疑取下結賬。
裡頭收錄了馮內果的兒子馬克(也是一位作家)寫的引言〈我的天才老爹〉,他提到他老爹馮內果只適合一輩子當自由作家,不適合當受僱員工。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也非常馮內果式的冷調幽默。
一九五零年代中期,馮內果曾經短暫受僱於《運動畫刊》。第一天報到上班,老闆要求他寫一篇短文,報導一匹賽馬跳過圍牆、試圖逃跑的新聞。馮內果盯著眼前的白紙,看了一整個早上,最後打下一行字:「那匹馬跳過了他媽的圍牆。」然後拂袖而去,再度恢復了自由業的身份。
哈哈哈。我在電車上看到輕笑出聲。
好像也在寫他自己。
書上,馮內果是這樣被介紹出場的:
愛因斯坦對浩瀚的宇宙吐舌頭,而馮內果則對荒謬的全人類扮鬼臉。
我現在要開始看他的小說了。
*
接著下來因為要出差三天,便想該找本小說路上看,所以下課後就跑到了紀伊國屋。早前看到卡謬和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幾部譯作,已經列入書單。這次再去,發現馮內果的短篇小說遺作結集《獵捕獨角獸》中譯本出版,封面貼了一張張馮內果像是坐在家門前的照片,就毫不猶疑取下結賬。
裡頭收錄了馮內果的兒子馬克(也是一位作家)寫的引言〈我的天才老爹〉,他提到他老爹馮內果只適合一輩子當自由作家,不適合當受僱員工。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也非常馮內果式的冷調幽默。
一九五零年代中期,馮內果曾經短暫受僱於《運動畫刊》。第一天報到上班,老闆要求他寫一篇短文,報導一匹賽馬跳過圍牆、試圖逃跑的新聞。馮內果盯著眼前的白紙,看了一整個早上,最後打下一行字:「那匹馬跳過了他媽的圍牆。」然後拂袖而去,再度恢復了自由業的身份。
哈哈哈。我在電車上看到輕笑出聲。
好像也在寫他自己。
書上,馮內果是這樣被介紹出場的:
愛因斯坦對浩瀚的宇宙吐舌頭,而馮內果則對荒謬的全人類扮鬼臉。
我現在要開始看他的小說了。
*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M先生的名字滋生所有關鍵字眼
因為想到了M先生,趁著星期五OFF便拿出ZOO送我的生日禮物拆封。
那是一套故鄉版的三冊裝《挪威的森林》,不過我拿到的只有上、中兩冊,沒有下冊。ZOO本來堅持要把他自己收藏的那套下冊送我,補全我得到的版本。我攔截了他的好意。一來我實在不能奪人所好,二來我真的全心喜歡手上這殘缺的版本,一點也不以為憾。
因為我得到這份禮物的同時也得到一部書的身世,在我來說幾近傳奇。
ZOO送書前告訴我,這套《挪威的森林》是很多年前OO送給他的,但當時他應該在S島,所以書交到了檸檬魚手上,托他們夫婦轉交。但大城市裡大家過著大家的活,零零丁丁丟三落四,書擱在魚那兒,一擱就是一世紀──從20世紀90年代來到21世紀初。最近魚夫婦翻找出來,特特送到ZOO的深閨裡去。而ZOO自己早有了一套,他知道是我這個M迷視為夢幻逸品的珍本書,便轉送過來,作為我37歲的生日禮物──我們都知道,這小說起始第一句正好就是:“我今年三十七歲。”
所以這部漂流了一世紀的殘本小說便這樣經過曲曲折折的時間迴廊來到我的手中。
這是為什麼我拒絕ZOO補送我下冊的最大原因,我實在喜愛這套殘本小說,因為它夾藏了這麼一段時間的身世,補全了就不再是那故事本身。而那故事對我來說充滿時間的隱喻,簡直像從M的小說直接取樣似的。
ZOO知道我生日那天喜歡獨處,會拒絕全世界的派對躲到自己的孤穴自得其樂,所以早在那日以前就把禮物交到我手中。我原來想著到了生日那天才來拆封,但因為碰著妹妹大婚回到老家,讓原本因為遷居而重建但還未穩下來的生活秩序再次大亂,雜事紛沓中連自己的生日也給忘記了。
直到這天因為想到M先生的那篇講詞而取出拆封,結果一張明信片掉了出來,抬頭寫zoo zoo,以為是ZOO寫給我的,因為我們碰巧有一樣的暱稱,便看了下去,結果發現其實是OO寫給他的。這部書送到他手上他一定從未拆封,不知道有這麼一張寫給他的明信片。
更奇的是,我翻開小說,發現上冊扉頁出現ZOO那玩跳飛機單腳跳格子也似的孩子氣筆跡,收書人落款是OO,贈書日期是1991.11.11。
不需要經過福爾摩斯的魔鬼營特訓,我已經猜到,這套《挪威的森林》其實原本是ZOO送給OO的,後來OO出國帶不走又送回去給ZOO。
ZOO沒有告訴我這點。他一定都忘得淨盡了。他大概壓根兒也想不到這一部書竟會像迴力鏢一樣最後回到了他的手上。
他才是這套書的第一手物主。
然後他又把他自己的書再次送了出去給另一個朋友。
這個時候,我翻過明信片來看──明信片掉出來的時候,面向我的是寫字的那一面,我撿上來看的時候還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一直還在迷惘解謎中,到得調撥清楚了時光軸線,才翻過來看。
一看震動。
我除了書以外唯一的收藏癖就是黑白照明信片,同時又耽迷於小熊玩偶。這是我無可救藥的孩子氣一面。也不覺得是多幼稚惹笑的事。我從來不想隱藏我心裡還住著一個小孩,而且魯鈍迷糊,沒多大聰明長進。
況且我生命裡整個就有一隻戀戀不忘的小熊,帶了去紐約也留了在紐約,為了讓我最寵愛的寶物守護我最心愛的人。這隻小熊當然是一個象徵物,因為如果不是有一頭兒童繪本裡跑出來的蜜糖色小熊,我將永遠不會知道有一個人一直一直沒有離開走散在那裡等了個天長地久。
並且就在昨天,這個人才傳來這樣的簡訊,bcos of u & bearbear, my shell is getting stronger。
他用上了shell這個字眼,當然和M先生在耶路撒冷那篇講詞有關。
村上春樹這個名字簡直會滋生所有的關鍵字眼。
當然也因為我們意志其中。
順道要說,村上春樹也寫過一篇關於蜜糖小熊的短篇小說。他怎麼會不知道噗噗熊和他的百畝森林?
所以,我實在太喜歡這張不是寫給我的明信片了,就為著信片上有一個大大的溫暖泰迪熊。
不確定是不是可以和這套小說一起接收過來。
……
就這麼一下。據為己有的無恥念頭就這麼不要臉晃了一下, 必定是要送回去的,終究這是ZOO和OO的情感紀念物,而ZOO和zoo會發瘋也似沒日沒夜地拇指聊天起來也始於OO有一次回來大家湊到了一塊兒的聚會。
所以必然是要送還給ZOO。親手地,別讓時光再來迷藏。
我可以想像他的震動。
岩井俊二的《情書》整個搬到了他身上演出。
*
那是一套故鄉版的三冊裝《挪威的森林》,不過我拿到的只有上、中兩冊,沒有下冊。ZOO本來堅持要把他自己收藏的那套下冊送我,補全我得到的版本。我攔截了他的好意。一來我實在不能奪人所好,二來我真的全心喜歡手上這殘缺的版本,一點也不以為憾。
因為我得到這份禮物的同時也得到一部書的身世,在我來說幾近傳奇。
ZOO送書前告訴我,這套《挪威的森林》是很多年前OO送給他的,但當時他應該在S島,所以書交到了檸檬魚手上,托他們夫婦轉交。但大城市裡大家過著大家的活,零零丁丁丟三落四,書擱在魚那兒,一擱就是一世紀──從20世紀90年代來到21世紀初。最近魚夫婦翻找出來,特特送到ZOO的深閨裡去。而ZOO自己早有了一套,他知道是我這個M迷視為夢幻逸品的珍本書,便轉送過來,作為我37歲的生日禮物──我們都知道,這小說起始第一句正好就是:“我今年三十七歲。”
所以這部漂流了一世紀的殘本小說便這樣經過曲曲折折的時間迴廊來到我的手中。
這是為什麼我拒絕ZOO補送我下冊的最大原因,我實在喜愛這套殘本小說,因為它夾藏了這麼一段時間的身世,補全了就不再是那故事本身。而那故事對我來說充滿時間的隱喻,簡直像從M的小說直接取樣似的。
ZOO知道我生日那天喜歡獨處,會拒絕全世界的派對躲到自己的孤穴自得其樂,所以早在那日以前就把禮物交到我手中。我原來想著到了生日那天才來拆封,但因為碰著妹妹大婚回到老家,讓原本因為遷居而重建但還未穩下來的生活秩序再次大亂,雜事紛沓中連自己的生日也給忘記了。
直到這天因為想到M先生的那篇講詞而取出拆封,結果一張明信片掉了出來,抬頭寫zoo zoo,以為是ZOO寫給我的,因為我們碰巧有一樣的暱稱,便看了下去,結果發現其實是OO寫給他的。這部書送到他手上他一定從未拆封,不知道有這麼一張寫給他的明信片。
更奇的是,我翻開小說,發現上冊扉頁出現ZOO那玩跳飛機單腳跳格子也似的孩子氣筆跡,收書人落款是OO,贈書日期是1991.11.11。
不需要經過福爾摩斯的魔鬼營特訓,我已經猜到,這套《挪威的森林》其實原本是ZOO送給OO的,後來OO出國帶不走又送回去給ZOO。
ZOO沒有告訴我這點。他一定都忘得淨盡了。他大概壓根兒也想不到這一部書竟會像迴力鏢一樣最後回到了他的手上。
他才是這套書的第一手物主。
然後他又把他自己的書再次送了出去給另一個朋友。
這個時候,我翻過明信片來看──明信片掉出來的時候,面向我的是寫字的那一面,我撿上來看的時候還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一直還在迷惘解謎中,到得調撥清楚了時光軸線,才翻過來看。
一看震動。
我除了書以外唯一的收藏癖就是黑白照明信片,同時又耽迷於小熊玩偶。這是我無可救藥的孩子氣一面。也不覺得是多幼稚惹笑的事。我從來不想隱藏我心裡還住著一個小孩,而且魯鈍迷糊,沒多大聰明長進。
況且我生命裡整個就有一隻戀戀不忘的小熊,帶了去紐約也留了在紐約,為了讓我最寵愛的寶物守護我最心愛的人。這隻小熊當然是一個象徵物,因為如果不是有一頭兒童繪本裡跑出來的蜜糖色小熊,我將永遠不會知道有一個人一直一直沒有離開走散在那裡等了個天長地久。
並且就在昨天,這個人才傳來這樣的簡訊,bcos of u & bearbear, my shell is getting stronger。
他用上了shell這個字眼,當然和M先生在耶路撒冷那篇講詞有關。
村上春樹這個名字簡直會滋生所有的關鍵字眼。
當然也因為我們意志其中。
順道要說,村上春樹也寫過一篇關於蜜糖小熊的短篇小說。他怎麼會不知道噗噗熊和他的百畝森林?
所以,我實在太喜歡這張不是寫給我的明信片了,就為著信片上有一個大大的溫暖泰迪熊。
不確定是不是可以和這套小說一起接收過來。
……
就這麼一下。據為己有的無恥念頭就這麼不要臉晃了一下, 必定是要送回去的,終究這是ZOO和OO的情感紀念物,而ZOO和zoo會發瘋也似沒日沒夜地拇指聊天起來也始於OO有一次回來大家湊到了一塊兒的聚會。
所以必然是要送還給ZOO。親手地,別讓時光再來迷藏。
我可以想像他的震動。
岩井俊二的《情書》整個搬到了他身上演出。
*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shell:蠍之魔性裝備
“bcos of you & bearbear, my shell is getting stronger.”
天蠍讀了M先生在耶路撒冷的講詞傳來這則簡訊。
他是多麼敏異,用上shell這個詞,既和M先生的講詞有關,也投射出他自己。
神秘暗黑之殼,蠍族的魔性裝備。
*
天蠍讀了M先生在耶路撒冷的講詞傳來這則簡訊。
他是多麼敏異,用上shell這個詞,既和M先生的講詞有關,也投射出他自己。
神秘暗黑之殼,蠍族的魔性裝備。
*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像M先生一樣站成一顆蛋的姿態
在另一個e境裡寫下M先生的一些什麼。主要是貼上了他到耶路撒冷領取文學獎時發表的得獎講詞。當然貼上去也是為了archived起來。
他這篇講詞很有Matrix的味道。事實上他那部更早誕生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就根本是Matrix了。講詞裡寫到: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this.
Each of us possesses a tangible, living soul.
The System has no such thing.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exploit us.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take on a life of its own.
今天下班回來收到天蠍連串情緒簡訊,彷彿共頻一樣,我心情也壞了一整天,我也討厭我的工作。
然而因為有村上先生在彼端維持著一顆蛋的姿態,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抵抗體制,嘗試不讓它收編。維持個人精神永遠的獨立性,是我從我的小說家偶像學來的最重要事。
我希望天蠍也能看到那篇講詞,聽見M先生在耶路撒冷發表的個人宣言,他說的每一個字,就像暗夜星空一樣閃閃發亮,任何時候都送給心靈以慰藉。
*
他這篇講詞很有Matrix的味道。事實上他那部更早誕生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就根本是Matrix了。講詞裡寫到: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this.
Each of us possesses a tangible, living soul.
The System has no such thing.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exploit us.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take on a life of its own.
The System did not make us.
We made The System.
今天下班回來收到天蠍連串情緒簡訊,彷彿共頻一樣,我心情也壞了一整天,我也討厭我的工作。
然而因為有村上先生在彼端維持著一顆蛋的姿態,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抵抗體制,嘗試不讓它收編。維持個人精神永遠的獨立性,是我從我的小說家偶像學來的最重要事。
我希望天蠍也能看到那篇講詞,聽見M先生在耶路撒冷發表的個人宣言,他說的每一個字,就像暗夜星空一樣閃閃發亮,任何時候都送給心靈以慰藉。
*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電視迷張愛玲
《張愛玲來信箋註》這本書提到張愛玲1972年秋天從柏克萊遷居洛杉磯的好萊塢大道(我在想她會不會曾遇過什麼好萊塢星星)時,弄丟了電視機,她後來到Fedco百貨公司補買了一台Sharp TV,信裡大讚“真又便宜又好”。
箋註寫她「日常生活離不開電視」。但顯然她不是特別喜歡電視節目(她喜歡電影),只是需要電視提供的背景聲音。很多獨居的人也都一樣,也許不喜歡和人相處,但需要別處傳來的「人聲」。
下一封信裡她就提到「主要是拿電視作為“背景嘈音”催眠,老電影最有效。」
同一封也提到她看的電視節目。她似乎比較喜歡收看講談節目,信裡提到即Talks Show主持人Dick Cavett“真非常風趣,但是雋語難得碰上”(即無語錄/經典名句可載)。Jack Paar則不喜歡,只看Johnny Carson。這些當年的名主持人我一個不識,但大概就像當代的David Letterman之類的吧。
另外也寫她「有許多節目不看,例如歌舞」。
張愛玲也有失眠毛病,下一信就提到她「戒睡藥,每天花在睡不著的時間太多,所以剩下的時間永遠忙忙碌碌」。
這裡寫安眠藥“睡藥”,顯然直譯自sleeping pills,倒也新奇。
箋註寫她除了看電視和老電影以外,她偶而也會喝點烈酒催眠。
*
箋註寫她「日常生活離不開電視」。但顯然她不是特別喜歡電視節目(她喜歡電影),只是需要電視提供的背景聲音。很多獨居的人也都一樣,也許不喜歡和人相處,但需要別處傳來的「人聲」。
下一封信裡她就提到「主要是拿電視作為“背景嘈音”催眠,老電影最有效。」
同一封也提到她看的電視節目。她似乎比較喜歡收看講談節目,信裡提到即Talks Show主持人Dick Cavett“真非常風趣,但是雋語難得碰上”(即無語錄/經典名句可載)。Jack Paar則不喜歡,只看Johnny Carson。這些當年的名主持人我一個不識,但大概就像當代的David Letterman之類的吧。
另外也寫她「有許多節目不看,例如歌舞」。
張愛玲也有失眠毛病,下一信就提到她「戒睡藥,每天花在睡不著的時間太多,所以剩下的時間永遠忙忙碌碌」。
這裡寫安眠藥“睡藥”,顯然直譯自sleeping pills,倒也新奇。
箋註寫她除了看電視和老電影以外,她偶而也會喝點烈酒催眠。
*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探偵趣味
張愛玲喜歡看偵探小說,《張愛玲來信箋註》裡提到她“在圖書館借過一本講甘尼地車禍的書,像好偵探小說,又可靠”。
這本書是《A Bridge at Chappaquiddick》,敘述JFK弟弟 Edward Kennedy 1967年7月某夜在麻省Chappaquiddick島河邊醉酒駕駛失事,自己泅水逃生,女助理卻困在車裡淹死的事件。
另外她也向寫信的對象推薦過另一本《Teddy Bared》,似乎也和Edward Kennedy有關,因為Teddy是Edward的暱稱。張愛玲看來對這位肯尼迪很感興趣。也許美國的肯尼迪家族整個看來就像偵探小說故事了。
我故意把偵探寫成“探偵”,這是日文漢字,和偵探同義,但置換成中文語意後,似乎可以解作探討“偵查”這種行為的趣味。
*
這本書是《A Bridge at Chappaquiddick》,敘述JFK弟弟 Edward Kennedy 1967年7月某夜在麻省Chappaquiddick島河邊醉酒駕駛失事,自己泅水逃生,女助理卻困在車裡淹死的事件。
另外她也向寫信的對象推薦過另一本《Teddy Bared》,似乎也和Edward Kennedy有關,因為Teddy是Edward的暱稱。張愛玲看來對這位肯尼迪很感興趣。也許美國的肯尼迪家族整個看來就像偵探小說故事了。
我故意把偵探寫成“探偵”,這是日文漢字,和偵探同義,但置換成中文語意後,似乎可以解作探討“偵查”這種行為的趣味。
*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春臨II
不太熱忱與承認春天的魅力.不是因爲我的過敏症,而是以爲自己比較接近邊緣,黑暗,粉紅,血腥,稀巴爛,世界末日冷酷異境等類,和滿天地開滿花,散枝葉,世界充滿希望,人間滿懷人情背道而馳.那是直到今天,
今天比一般星期天都起得早,沒有發惡夢,昨晚還賴床淩晨兩點都沒睡.可是就有一股莫名的傻勁,也沒有抱怨.好像裏面一顆種子開始萌芽,有旋律在腦,有概念在心,有計劃在行,有主意在醖釀,如果估計不差,今晚還會更新部落各,像現在,驗證了今天過得順利.一手拿著瓦加加汽水,一手彈著電腦鍵盤,嗯,寫意.
今天總共寫了一首歌,完成一幅肖像,給家裏撥了通電話,還把GAMECUBE送了給樓下的小孩,這一天過得充實.
嗯,春天我喜歡,可是我更愛春天,有你.
今天比一般星期天都起得早,沒有發惡夢,昨晚還賴床淩晨兩點都沒睡.可是就有一股莫名的傻勁,也沒有抱怨.好像裏面一顆種子開始萌芽,有旋律在腦,有概念在心,有計劃在行,有主意在醖釀,如果估計不差,今晚還會更新部落各,像現在,驗證了今天過得順利.一手拿著瓦加加汽水,一手彈著電腦鍵盤,嗯,寫意.
今天總共寫了一首歌,完成一幅肖像,給家裏撥了通電話,還把GAMECUBE送了給樓下的小孩,這一天過得充實.
嗯,春天我喜歡,可是我更愛春天,有你.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末日通靈之章:太陽吐長舌頭舔乾淨了地球
今天日文課結束後去看科幻電影《Knowing》。
看到太陽吐出長舌舔乾淨了地球。
所以這是Alex Proyas的科幻版「審判日」。
Alex Proyas畢竟還是那種有著天才映像風格的導演,在片中第一場預言災難的發生時刻,一艘飛機很突兀地切進畫面,瞬間墜地爆燃──是的,突兀是我當時的感覺,但卻是那樣真實的捕捉到意外的發生,有什麼意外不是突兀地發生的嗎?從這場空難,到紐約地鐵意外、公路撞擊、太空船降臨,再到天火焚城的世界末日場景,都給出了全新的映像詮釋,我在銀幕下領受著一波波的視覺衝擊,心底的讚嘆無限開闊著。世界末日這種題材都給拍到窮途末路了,他還是能開創新異的視角,難怪他的《Dark City》會成為我的啟蒙電影之一。
雖然《Knowing》還是無法超越《Dark City》,但能夠看到這樣的科幻電影實在就像打了一管興奮劑,夠我一整天都處在一種亢奮造極的狀態了。上網古鉤了一些導演資料,竟是出生在埃圾、成長於澳洲的希臘人(他的長相一點也不希臘,不過我也不知道怎樣才叫做長相很希臘,可能我都以為是像希臘神話插畫裡那些長著金色鬈髮的秀氣美男吧)。
《Knowing》是壞在選角,雖然Nicolas Cage不錯是長了一副「世界末日臉」,他也很用力的演,就壞在用力過度了,好幾次他用他那張末日臉演出悲情時,心腸冷硬的觀眾們可不賣賬──我聽到大半場觀眾爆笑出聲,好好一部驚悚末日片,忽然成了黑色喜劇,這位尼可拉先生實在應該多點去演喜劇才是。
當晚和天蠍通電話,盡聊著這部電影。如果能一起去看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Knowing有消息靈通之意,所以這裡為了貼近電影情節,譯為通靈之意。
*
看到太陽吐出長舌舔乾淨了地球。
所以這是Alex Proyas的科幻版「審判日」。
Alex Proyas畢竟還是那種有著天才映像風格的導演,在片中第一場預言災難的發生時刻,一艘飛機很突兀地切進畫面,瞬間墜地爆燃──是的,突兀是我當時的感覺,但卻是那樣真實的捕捉到意外的發生,有什麼意外不是突兀地發生的嗎?從這場空難,到紐約地鐵意外、公路撞擊、太空船降臨,再到天火焚城的世界末日場景,都給出了全新的映像詮釋,我在銀幕下領受著一波波的視覺衝擊,心底的讚嘆無限開闊著。世界末日這種題材都給拍到窮途末路了,他還是能開創新異的視角,難怪他的《Dark City》會成為我的啟蒙電影之一。
雖然《Knowing》還是無法超越《Dark City》,但能夠看到這樣的科幻電影實在就像打了一管興奮劑,夠我一整天都處在一種亢奮造極的狀態了。上網古鉤了一些導演資料,竟是出生在埃圾、成長於澳洲的希臘人(他的長相一點也不希臘,不過我也不知道怎樣才叫做長相很希臘,可能我都以為是像希臘神話插畫裡那些長著金色鬈髮的秀氣美男吧)。
《Knowing》是壞在選角,雖然Nicolas Cage不錯是長了一副「世界末日臉」,他也很用力的演,就壞在用力過度了,好幾次他用他那張末日臉演出悲情時,心腸冷硬的觀眾們可不賣賬──我聽到大半場觀眾爆笑出聲,好好一部驚悚末日片,忽然成了黑色喜劇,這位尼可拉先生實在應該多點去演喜劇才是。
當晚和天蠍通電話,盡聊著這部電影。如果能一起去看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Knowing有消息靈通之意,所以這裡為了貼近電影情節,譯為通靈之意。
*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稅單
從國際頻道上看到美國爆發了抗稅潮。四月是美國報稅的日子。
正巧在《張愛玲來信箋註》中讀到她報稅時把買書的錢也填報上去,而且還通過了。
當然她買的不是普通的書,是戚本紅樓夢。信裡寫的是:「我付稅把去年買的戚本紅樓夢算進去,已經通過,所以想再買個影印本。」
我對紅樓夢的認識僅止於讀過書店出售的普通印本,這些什麼戚本甲戌本牽涉到的是龐大的紅學研究系統,是彼時印刷術還未出現時的眾家手抄本,自是罕見珍貴。
作者的箋註也寫得精采:「美國每年四月報所得稅,張愛玲視為大事,親自填報,而且精打細算。她最初提到時我完全意外,佩服她有此本領。皇天不負有心人,她把上一年買的書算進去,居然使奉公守法的中產階級談虎色變的稅捐稽處也感動了。」
隱居後的張愛玲出了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其實也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知),也出了名不善俗務,我們總以為她對生活雜務瑣事「沒輒」,這裡寫她「認真報稅」,而且還「精打細算」,真是跟讀者對她個性的一般認知大有出入,所以覺得稀罕。
也可以看出美國的徵稅制度有多麼嚴謹苛刻。
不過說不定也沒有那麼稀罕。她本來就深知錢的重要性,她從不否認她愛錢,從不撇清高。
她最有名的句子之一:“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 那是嚴格的考驗。”
《小團圓》之後,我們知道她接受過戀人的金錢餽贈,之所以後來在戀人急難時她也毫不猶豫金錢資助,那自是一種情感上的脫略了。
*
正巧在《張愛玲來信箋註》中讀到她報稅時把買書的錢也填報上去,而且還通過了。
當然她買的不是普通的書,是戚本紅樓夢。信裡寫的是:「我付稅把去年買的戚本紅樓夢算進去,已經通過,所以想再買個影印本。」
我對紅樓夢的認識僅止於讀過書店出售的普通印本,這些什麼戚本甲戌本牽涉到的是龐大的紅學研究系統,是彼時印刷術還未出現時的眾家手抄本,自是罕見珍貴。
作者的箋註也寫得精采:「美國每年四月報所得稅,張愛玲視為大事,親自填報,而且精打細算。她最初提到時我完全意外,佩服她有此本領。皇天不負有心人,她把上一年買的書算進去,居然使奉公守法的中產階級談虎色變的稅捐稽處也感動了。」
隱居後的張愛玲出了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其實也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知),也出了名不善俗務,我們總以為她對生活雜務瑣事「沒輒」,這裡寫她「認真報稅」,而且還「精打細算」,真是跟讀者對她個性的一般認知大有出入,所以覺得稀罕。
也可以看出美國的徵稅制度有多麼嚴謹苛刻。
不過說不定也沒有那麼稀罕。她本來就深知錢的重要性,她從不否認她愛錢,從不撇清高。
她最有名的句子之一:“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 那是嚴格的考驗。”
《小團圓》之後,我們知道她接受過戀人的金錢餽贈,之所以後來在戀人急難時她也毫不猶豫金錢資助,那自是一種情感上的脫略了。
*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天空藍著,內心晴著
終於一整天都沒下雨了。
一整天晴著。
傍晚下班回家走在路上,抬頭看見天空仍然晴麗得沒有一片雲彩,眼前一半是白,一半是藍,這樣互相滲透,像一幅只用上藍和白兩色顏料的畫。非常清澄非常美麗,心底便嘩一聲低低叫了出來。
我時時都被自然景致觸動著,看了多少次只要覺得美麗還是會像小孩一樣嘩嘩聲驚嘆。看見春樹萌長綠葉,馬上感動了。看見秋天的棕紅色交響曲,又感動了。看見冬雪覆城,天地靜寂,除出感動再無其他。被夏天的陽光暖暖曬著,被赤道的陽光猛猛沖刷,偶爾還是高興。熱得不耐煩了,雨撲撲降下,便又覺得大地意境起來,照樣高興著。
當然我知道自然不總是如此寧和,自然只有是捉摸不定,但寧和的時候便盡量珍惜那片刻美好時光,全心地去感動著。也時時知道,必須敬畏著。
還能看看見天空蔚藍,有這麼一刻所有不快所有精神負擔都被沖刷一空的潔淨感覺,彷彿晴空也投進了心底。
希望就這麼晴上好些時日。
*
一整天晴著。
傍晚下班回家走在路上,抬頭看見天空仍然晴麗得沒有一片雲彩,眼前一半是白,一半是藍,這樣互相滲透,像一幅只用上藍和白兩色顏料的畫。非常清澄非常美麗,心底便嘩一聲低低叫了出來。
我時時都被自然景致觸動著,看了多少次只要覺得美麗還是會像小孩一樣嘩嘩聲驚嘆。看見春樹萌長綠葉,馬上感動了。看見秋天的棕紅色交響曲,又感動了。看見冬雪覆城,天地靜寂,除出感動再無其他。被夏天的陽光暖暖曬著,被赤道的陽光猛猛沖刷,偶爾還是高興。熱得不耐煩了,雨撲撲降下,便又覺得大地意境起來,照樣高興著。
當然我知道自然不總是如此寧和,自然只有是捉摸不定,但寧和的時候便盡量珍惜那片刻美好時光,全心地去感動著。也時時知道,必須敬畏著。
還能看看見天空蔚藍,有這麼一刻所有不快所有精神負擔都被沖刷一空的潔淨感覺,彷彿晴空也投進了心底。
希望就這麼晴上好些時日。
*
作業簿:張愛玲的御用設計師
翻開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彷彿看見作家自己帶著一卷舊式菲林走進暗房,將過去她散文作品《張看》、《流言》及《對照記》裡晴蜻蜓點水般出場過的人物一一沖晒出來,自顯影液中一點一點浮顯出更多更緻密的細節,讓人見之驚疑了、激動了、感動了,也始終疑幻疑真著。
曾經軟禁她的父親和繼母,拋下稚幼兒女出國遊學、周旋於各國情人之間的母親,涉及姑姪亂倫情史的職業女性姑姑,及至她從來不曾公開言提筆談的漢奸戀人胡蘭成,甚至包括怎麼活也活在一個逆異人生的她自己,一個個全都自她記憶暗房裡跳脫出來,大大曝光小小團圓──她不僅以曠世級數的文字照相術捕捉出日光裡俏生生的形貌,也廓出背光的森幽幽暗影。世間萬事萬物,凡塵紅男綠女,從來於她不總是只站在向光處迤邐出一排華麗手勢,她往往看進去的還有月球的背面,永恆的背光和黑暗。
而貫穿這些人物軸線,一直連戲出場的是張愛玲的印度朋友炎櫻,每每寫及這位個性鮮明的印裔混血兒,陰暗處總會透顯出光。朝炎櫻那一角捺下去的是馬諦斯野獸派的濃顏烈彩,明艷艷亮出一朵熾熾的印度太陽。
在《小團圓》裡,炎櫻化身比比,是女主角盛九莉香港大學的同學,兩人在上世紀30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香而香港淪陷後,結伴回到上海。女主角通過小說創作崛起文壇,而家世優裕的比比,則成了她御用的時裝設計師。
張愛玲本人從不隱瞞自己的戀物虛榮,《對照記》裡曾寫她出於「後母贈衣造成一種特殊心理,以至於後來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她不僅有戀衣癖,所喜的還是不入主流眼界的奇裝異服,走紅文壇之時,人們注意到的不僅是她秀異的文筆,還有她宛如張揚一幅幅重彩畫般嗜穿不絕的炫色衣裝,於是贈予「奇裝炫人」的名號。
她這些炫裝顯然出自炎櫻的手筆。對照記裡提到她拿了祖母的夾被被面去做衣服,裁縫見了一床 「陳絲爛草」也不皺眉,一聲不響拿了去「照炎櫻的設計做了出來」。這件衣服是「米色薄綢上洒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很有畫意。」
《小團圓》第四章裡就這麼寫:「她對比比代為設計的奇裝異服毫無抗力。」姑姑看不過眼,曾批評說,最可氣的是比比自己的衣服也並不怪。
張愛玲曾經形炎櫻長得腴麗,而印裔女人也大多帶著豐滿體態,《小團圓》裡寫:「比比從小一直有發胖的趨勢,個子又不高,不宜穿太極端的時裝」,不似她「蒼白退縮,需要引人注意」。而最讓人讀之神盪的莫過於這一行,「她也願意覺得她這整個人是比比一手創造的」。
實在沒有一句話比得上這一句堪稱為對於時裝設計師的最大禮讚了。
*
曾經軟禁她的父親和繼母,拋下稚幼兒女出國遊學、周旋於各國情人之間的母親,涉及姑姪亂倫情史的職業女性姑姑,及至她從來不曾公開言提筆談的漢奸戀人胡蘭成,甚至包括怎麼活也活在一個逆異人生的她自己,一個個全都自她記憶暗房裡跳脫出來,大大曝光小小團圓──她不僅以曠世級數的文字照相術捕捉出日光裡俏生生的形貌,也廓出背光的森幽幽暗影。世間萬事萬物,凡塵紅男綠女,從來於她不總是只站在向光處迤邐出一排華麗手勢,她往往看進去的還有月球的背面,永恆的背光和黑暗。
而貫穿這些人物軸線,一直連戲出場的是張愛玲的印度朋友炎櫻,每每寫及這位個性鮮明的印裔混血兒,陰暗處總會透顯出光。朝炎櫻那一角捺下去的是馬諦斯野獸派的濃顏烈彩,明艷艷亮出一朵熾熾的印度太陽。
在《小團圓》裡,炎櫻化身比比,是女主角盛九莉香港大學的同學,兩人在上世紀30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香而香港淪陷後,結伴回到上海。女主角通過小說創作崛起文壇,而家世優裕的比比,則成了她御用的時裝設計師。
張愛玲本人從不隱瞞自己的戀物虛榮,《對照記》裡曾寫她出於「後母贈衣造成一種特殊心理,以至於後來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她不僅有戀衣癖,所喜的還是不入主流眼界的奇裝異服,走紅文壇之時,人們注意到的不僅是她秀異的文筆,還有她宛如張揚一幅幅重彩畫般嗜穿不絕的炫色衣裝,於是贈予「奇裝炫人」的名號。
她這些炫裝顯然出自炎櫻的手筆。對照記裡提到她拿了祖母的夾被被面去做衣服,裁縫見了一床 「陳絲爛草」也不皺眉,一聲不響拿了去「照炎櫻的設計做了出來」。這件衣服是「米色薄綢上洒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很有畫意。」
《小團圓》第四章裡就這麼寫:「她對比比代為設計的奇裝異服毫無抗力。」姑姑看不過眼,曾批評說,最可氣的是比比自己的衣服也並不怪。
張愛玲曾經形炎櫻長得腴麗,而印裔女人也大多帶著豐滿體態,《小團圓》裡寫:「比比從小一直有發胖的趨勢,個子又不高,不宜穿太極端的時裝」,不似她「蒼白退縮,需要引人注意」。而最讓人讀之神盪的莫過於這一行,「她也願意覺得她這整個人是比比一手創造的」。
實在沒有一句話比得上這一句堪稱為對於時裝設計師的最大禮讚了。
*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作業簿:看張與小團圓
二十多歲即以小說創作名震文壇的天才小說家張愛玲,在晚年盛名達到顛峰的時代離群索居。由於她自我消聲幾近匿跡的極端低調,和閱讀界越來越熾的張愛玲研究熱形成高度反差──讀者追捧一部部張氏作品,陷落在華麗與蒼涼的文字裡不能自拔,偶然乍醒抬頭覬照現實,卻始終不見作家現身說上幾句漂亮話──人們自然不免懷疑,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也許早就不在人世了,文壇自是不時流出她早已辭世的謠言。
消息傳到了張愛玲耳裡,她施施然走上影樓拍下一張照片發布出去,照上她手持一卷報紙,封面頭條是當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猝逝的報導。張愛玲那時已是七十好幾的老年人了,仍然這麼機變佻皮,報紙在她手中變作了傳聲筒,她不用開口卻告訴了全世界她還活得好好的。
而她採用來證明自己還死不去的時事,居然是一則訃聞,這裡頭的生死參差對照,她一派輕俏流顯出來的不僅是她無人可及的獨家幽默,而且還是深幽幽逆喻人生的黑色幽默。
如今距離她1995年逝於洛杉磯已經十多年過去了,一代一代的張迷接續養成,文學界「張祖奶奶」的別稱,早在她生前死後就牢牢貼到她的衣襟上,讀者大眾把她拱上了神龕,眼看天后宮也堂然搭建落成,忽然她神秘的小說遺作《小團圓》橫空出世,用自傳的筆觸還原出一個讀者從未見過的張愛玲,這次她老實不客氣調轉筆尖對準自身俐落切割,袒蕩蕩流離身世紅塵情事肉身情欲的細瀝瀝剖白,讓自以熟懂了她傳奇一生(胡蘭成筆下那個神人一樣的民國女子)的讀者一行行追索下去,越讀越是驚疑,光天白日裡猛地抖出一串冷顫。
雖然人們傾向於爭議《小團圓》的出版違逆死者遺願,因為是她生前一度想要銷毀的小說,不該面世,但真的立意要毀,她早就毀了,這麼決絕撇清的一個人!想必心裡還有一點掙扎──《小團圓》裡寫的,她性格裡有一樣本事,想不通的事就暫且擱下,以後再來說罷。
以後。以後就交給時光決定了。時光會找到它要的代言人。
於是沉埋在時間廢墟之中的《小團圓》終於得以掘現出來,冥冥中彷彿又是當年她手持訃聞報紙的那記幽默手勢,似是以告,蚊香盤不錯是被她一腳踢到暗摸摸的床底下去了,但是她要說的故事還沒完,也不會完。也許為的也是她從來深知,自己的故事還是由自己來說的好。
她的人生,她來置喙。
*
消息傳到了張愛玲耳裡,她施施然走上影樓拍下一張照片發布出去,照上她手持一卷報紙,封面頭條是當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猝逝的報導。張愛玲那時已是七十好幾的老年人了,仍然這麼機變佻皮,報紙在她手中變作了傳聲筒,她不用開口卻告訴了全世界她還活得好好的。
而她採用來證明自己還死不去的時事,居然是一則訃聞,這裡頭的生死參差對照,她一派輕俏流顯出來的不僅是她無人可及的獨家幽默,而且還是深幽幽逆喻人生的黑色幽默。
如今距離她1995年逝於洛杉磯已經十多年過去了,一代一代的張迷接續養成,文學界「張祖奶奶」的別稱,早在她生前死後就牢牢貼到她的衣襟上,讀者大眾把她拱上了神龕,眼看天后宮也堂然搭建落成,忽然她神秘的小說遺作《小團圓》橫空出世,用自傳的筆觸還原出一個讀者從未見過的張愛玲,這次她老實不客氣調轉筆尖對準自身俐落切割,袒蕩蕩流離身世紅塵情事肉身情欲的細瀝瀝剖白,讓自以熟懂了她傳奇一生(胡蘭成筆下那個神人一樣的民國女子)的讀者一行行追索下去,越讀越是驚疑,光天白日裡猛地抖出一串冷顫。
雖然人們傾向於爭議《小團圓》的出版違逆死者遺願,因為是她生前一度想要銷毀的小說,不該面世,但真的立意要毀,她早就毀了,這麼決絕撇清的一個人!想必心裡還有一點掙扎──《小團圓》裡寫的,她性格裡有一樣本事,想不通的事就暫且擱下,以後再來說罷。
以後。以後就交給時光決定了。時光會找到它要的代言人。
於是沉埋在時間廢墟之中的《小團圓》終於得以掘現出來,冥冥中彷彿又是當年她手持訃聞報紙的那記幽默手勢,似是以告,蚊香盤不錯是被她一腳踢到暗摸摸的床底下去了,但是她要說的故事還沒完,也不會完。也許為的也是她從來深知,自己的故事還是由自己來說的好。
她的人生,她來置喙。
*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美國居所
《張愛玲來信箋註》這部書可以勾勒出張愛玲的美國居所圖景。
1966年,她在華盛頓。住址是1315, C St Se, Apt.22/Washington D.C.。
1966年十月以後,在俄亥俄州牛津城的邁阿密大學任駐校作家。地址是 University Center,Miami University/Oxford, Ohio。
1967年十二月,搬到了麻省,似乎住在瑞德克里夫學院後的公寓。地址 83 Brattle St. Apt.45/Cambridge, Mass.。丈夫賴雅兩個月前病歿。
[村上春樹90年代也在麻省劍橋當過駐校作家。]
1969年十一月,張從東岸波士頓遷到西岸的柏克萊,開始了她在加州生活的26年,直到去世 。地址 2025 Durant Av. Apt.307/Berkeley, Calif.。
1972年秋天,張愛玲從柏克萊遷居洛杉磯,住在好萊塢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和一條小巷交叉口的studio apartment三樓單位。地址 1825 N. Kingsley Drive, Apt.305/ Hollywood, CA.
張愛玲在1969年5月30的一封信裡提到她找房子的條件。
(一)一間房的公寓(號稱一間半),有浴室,kitchenet;
(二)離office近,或者有公共汽車來回方便。地點合適,寧可多出點房錢,每天可以省不少時間。
(三)最好房子不太老,比較乾淨。
(四)此外都隨便,傢俱可有可無,如有床,最好是榻床或沙發。裝修、光線、嘈雜、房間太小,都完全沒有關係。
她另外註明:如果沒有,也許有宿舍或是rooming house有room with bath……再不然夏天sublet公寓,那就遠點也行。
(她有一封信裡提到她寫錯別人的名字:我的模糊纏夾,只有廣東話「烏龍」可以形容。)
*
1966年,她在華盛頓。住址是1315, C St Se, Apt.22/Washington D.C.。
1966年十月以後,在俄亥俄州牛津城的邁阿密大學任駐校作家。地址是 University Center,Miami University/Oxford, Ohio。
1967年十二月,搬到了麻省,似乎住在瑞德克里夫學院後的公寓。地址 83 Brattle St. Apt.45/Cambridge, Mass.。丈夫賴雅兩個月前病歿。
[村上春樹90年代也在麻省劍橋當過駐校作家。]
1969年十一月,張從東岸波士頓遷到西岸的柏克萊,開始了她在加州生活的26年,直到去世 。地址 2025 Durant Av. Apt.307/Berkeley, Calif.。
1972年秋天,張愛玲從柏克萊遷居洛杉磯,住在好萊塢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和一條小巷交叉口的studio apartment三樓單位。地址 1825 N. Kingsley Drive, Apt.305/ Hollywood, CA.
張愛玲在1969年5月30的一封信裡提到她找房子的條件。
(一)一間房的公寓(號稱一間半),有浴室,kitchenet;
(二)離office近,或者有公共汽車來回方便。地點合適,寧可多出點房錢,每天可以省不少時間。
(三)最好房子不太老,比較乾淨。
(四)此外都隨便,傢俱可有可無,如有床,最好是榻床或沙發。裝修、光線、嘈雜、房間太小,都完全沒有關係。
她另外註明:如果沒有,也許有宿舍或是rooming house有room with bath……再不然夏天sublet公寓,那就遠點也行。
(她有一封信裡提到她寫錯別人的名字:我的模糊纏夾,只有廣東話「烏龍」可以形容。)
*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布萊希特的美國嚮導
本來在看村上春樹跑馬拉松,但因為工作關係,手上多了一本莊信正著書的《張愛玲來信箋註》,從前看文學雜誌《印刻》刊載過幾篇,現在看書可以看得比較全。
所以在做著閱讀筆記。
張愛玲的兩段婚姻,聚焦在胡蘭成的眼光似乎比較密集,我倒是對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Ferdinand Maximilian Reyher)感到好奇。過去僅僅知道他曾在好萊塢影城當過編劇,好像還編了不少電影,張愛玲在《小團圓》裡約莫提到,她和他走到了一起,多少和她少女時代是個影迷有關。
看了這部箋註,才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得悉賴雅和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有不尋常的文學伙伴關係,而布萊希特是一個我還在開發中的文學名字。畢竟到過了柏林,布萊希特就變成一個無法回避的名字了。
書上附有賴雅和布萊希特在1946年拍下的合照,地點是美國新澤西,只是不知道在新澤西哪個地方。新澤西離紐約近得很,二戰爆發後他流亡來到美國,應該就落腳紐約。只是印象裡沒有他用他那精確語言勾勒出來的紐約圖景。
照片拍得很有味道,是黑白照,兩人大概是坐在蘋果樹下,布萊希特仍然是一貫低頭微笑的恬然模樣(一點也看不出他會壞脾氣)。賴雅穿著風衣,像美國五十年代時期那種在左派報社就職的新聞工作者。書上另一張是他和張愛玲的合照,賴雅沒戴眼鏡,模樣看來使我想起兒科醫生──真是奇怪的聯想,也許那張照片多少給我一種老夫少妻的感覺。
這部箋記的作者寫:賴雅是美國左派作家,卻與很多走回頭路的「同路人』不同,至死無悔。
似乎是個讚譽。
而這左派的硬骨文人賴雅對文學界的貢獻,是向世界引薦了布萊希特這個近代劇作家,以致別人為他著傳,書名竟就叫作《布萊希特的美國嚮導》(Bertolt Brecth's America Cicerone,由James Lyon撰著,1978年在波昂出版)。
布萊希特以外,賴雅還結識了康拉德和喬伊斯(James Joyce),並與他們通過信。那些信如果公開出來不知道會是多麼飛揚,想必談的都是文學吧。此外,賴雅的前妻Rebecca Hourwich是美國著名的女權運動家──好萊塢編劇和女權運動家,好像還蠻典型的一種結合。
後來聽說張愛玲第二次回到香港當編劇時曾給賴雅寫過六封家書,信中流露了親密的夫妻情愛,也許她的第二段婚姻多少也給過她情感慰藉吧。只是《小團圓》裡寫到紐約墮胎那段實在太血淋淋的讓人驚懼,她的筆向來不留情面,她寫到自己的人生也一般是這樣不留情面。
*
所以在做著閱讀筆記。
張愛玲的兩段婚姻,聚焦在胡蘭成的眼光似乎比較密集,我倒是對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Ferdinand Maximilian Reyher)感到好奇。過去僅僅知道他曾在好萊塢影城當過編劇,好像還編了不少電影,張愛玲在《小團圓》裡約莫提到,她和他走到了一起,多少和她少女時代是個影迷有關。
看了這部箋註,才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得悉賴雅和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有不尋常的文學伙伴關係,而布萊希特是一個我還在開發中的文學名字。畢竟到過了柏林,布萊希特就變成一個無法回避的名字了。
書上附有賴雅和布萊希特在1946年拍下的合照,地點是美國新澤西,只是不知道在新澤西哪個地方。新澤西離紐約近得很,二戰爆發後他流亡來到美國,應該就落腳紐約。只是印象裡沒有他用他那精確語言勾勒出來的紐約圖景。
照片拍得很有味道,是黑白照,兩人大概是坐在蘋果樹下,布萊希特仍然是一貫低頭微笑的恬然模樣(一點也看不出他會壞脾氣)。賴雅穿著風衣,像美國五十年代時期那種在左派報社就職的新聞工作者。書上另一張是他和張愛玲的合照,賴雅沒戴眼鏡,模樣看來使我想起兒科醫生──真是奇怪的聯想,也許那張照片多少給我一種老夫少妻的感覺。
這部箋記的作者寫:賴雅是美國左派作家,卻與很多走回頭路的「同路人』不同,至死無悔。
似乎是個讚譽。
而這左派的硬骨文人賴雅對文學界的貢獻,是向世界引薦了布萊希特這個近代劇作家,以致別人為他著傳,書名竟就叫作《布萊希特的美國嚮導》(Bertolt Brecth's America Cicerone,由James Lyon撰著,1978年在波昂出版)。
布萊希特以外,賴雅還結識了康拉德和喬伊斯(James Joyce),並與他們通過信。那些信如果公開出來不知道會是多麼飛揚,想必談的都是文學吧。此外,賴雅的前妻Rebecca Hourwich是美國著名的女權運動家──好萊塢編劇和女權運動家,好像還蠻典型的一種結合。
後來聽說張愛玲第二次回到香港當編劇時曾給賴雅寫過六封家書,信中流露了親密的夫妻情愛,也許她的第二段婚姻多少也給過她情感慰藉吧。只是《小團圓》裡寫到紐約墮胎那段實在太血淋淋的讓人驚懼,她的筆向來不留情面,她寫到自己的人生也一般是這樣不留情面。
*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星期天要留給紐約時報
星期天如果不用上班,我大概會一整天都掛在網上看電子版的紐約時報吧。
從前在紐約也是這樣,星期天最好哪兒都不去,在家一整天一整天都啜著一杯咖啡看紐約時報,儘管星期天的紐約時報是無論如何怎麼看也看不完的。
現在下班了回到家裡掛網,第一時間也是看紐約時報的星期天文學專刊Sunday Book Review。那麼多文章當然是沒有那種美國時間細細讀完了,只能大致瀏覽,再挑一兩篇感興趣的細讀。這期有關於Beat Generation簡史的圖文書讀評,這本黑白漫畫式的圖文書好像很好看。
正好我今年也都在看著Jack Kerouc的書。是我的Jack Kerouc年呢。
看完Sunday Book Review就過檔蹓到Art和Style兩欄──其實都沒有時間細看,就這麼兩眼發光發光的瀏覽。最後定格在N.Y./Region的The City版,世上再沒有一份報紙的都會版會是這樣好看的了。這和紐約有關嗎?畢竟都是這座城市的各樣城事。
The City的文章有時看不完,就看圖片輯,這一欄的圖片集最好看了。這一期的題目是Train Tag,有這些改造地鐵樣貌的紐約塗鴉狂人。
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2009/04/10/nyregion/041209-cooper_8.html
在紐約,每一列地鐵都可能成為一幅流動的塗鴉牆。
當然這一期的紐約Graffiti塗鴉狂不比得上《諸事塌破》那本邊緣藝術雜誌報導的非主流藝勢力來得鋒銳敏異,不過作為一份主流大報,即使是這樣點到即止也已充滿神采了。
星期天,我總在心底萬歲一萬次紐約時報。
*
從前在紐約也是這樣,星期天最好哪兒都不去,在家一整天一整天都啜著一杯咖啡看紐約時報,儘管星期天的紐約時報是無論如何怎麼看也看不完的。
現在下班了回到家裡掛網,第一時間也是看紐約時報的星期天文學專刊Sunday Book Review。那麼多文章當然是沒有那種美國時間細細讀完了,只能大致瀏覽,再挑一兩篇感興趣的細讀。這期有關於Beat Generation簡史的圖文書讀評,這本黑白漫畫式的圖文書好像很好看。
正好我今年也都在看著Jack Kerouc的書。是我的Jack Kerouc年呢。
看完Sunday Book Review就過檔蹓到Art和Style兩欄──其實都沒有時間細看,就這麼兩眼發光發光的瀏覽。最後定格在N.Y./Region的The City版,世上再沒有一份報紙的都會版會是這樣好看的了。這和紐約有關嗎?畢竟都是這座城市的各樣城事。
The City的文章有時看不完,就看圖片輯,這一欄的圖片集最好看了。這一期的題目是Train Tag,有這些改造地鐵樣貌的紐約塗鴉狂人。
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2009/04/10/nyregion/041209-cooper_8.html
在紐約,每一列地鐵都可能成為一幅流動的塗鴉牆。
當然這一期的紐約Graffiti塗鴉狂不比得上《諸事塌破》那本邊緣藝術雜誌報導的非主流藝勢力來得鋒銳敏異,不過作為一份主流大報,即使是這樣點到即止也已充滿神采了。
星期天,我總在心底萬歲一萬次紐約時報。
*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星期六,想起紐約的春走
一週裡邊沒有什麼是比星期六更值得期待的了。因為今天總是能和天蠍說上話。
我們很能談。
其實這一兩天情緒有點潮濕,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直下雨的關係,心情無論如何就是清爽不起來。不過一聽到他的聲音,好像心底僅有的一點陰霾都也驅散了,漸微漸微的晴麗起來。
此刻真想握一握他的手。春天了,我們會披上輕暖的風衣,手牽手出門散步, 或一起去藝術春走(Art Walk),那是紐約在春季熱絡起來的藝術串門活動,藝術家們都會開放門戶讓我們一家一家的拜訪。
我喜歡一起出門,去看我們所愛的人與物,風與景,還有那座永變動不居的偉大城市。而我知道自己就走在一個人的身旁,永遠地感覺著他掌心的溫度。
此刻是多麼地想握著那雙手走在紐約春天的街頭。
*
我們很能談。
其實這一兩天情緒有點潮濕,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直下雨的關係,心情無論如何就是清爽不起來。不過一聽到他的聲音,好像心底僅有的一點陰霾都也驅散了,漸微漸微的晴麗起來。
此刻真想握一握他的手。春天了,我們會披上輕暖的風衣,手牽手出門散步, 或一起去藝術春走(Art Walk),那是紐約在春季熱絡起來的藝術串門活動,藝術家們都會開放門戶讓我們一家一家的拜訪。
我喜歡一起出門,去看我們所愛的人與物,風與景,還有那座永變動不居的偉大城市。而我知道自己就走在一個人的身旁,永遠地感覺著他掌心的溫度。
此刻是多麼地想握著那雙手走在紐約春天的街頭。
*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Good Friday
有時候,我只是會想一些奇怪的問題:
西曆元年開始後第一個受難日,J投向世界的最後一眼,不知他看見的是什麼?
十字架究竟是用什麼木質造成的呢?是否浸染了聖血?找出來可以取出DNA的樣本嗎?
如果擁有聖血的DNA樣本排出了基因圖譜以至整個神性基因序列 ,那麼未來複製術可以複製出一個J的複製人嗎?
關於神子重臨的救世預言,如果祂乘搭而來的不是什麼宇宙載具而是DNA複製術?
傳說中的聖杯,據說既不是金也不是銀鑄成的,而是一個木杯。會是浸染了聖血的那兩根木頭製成的嗎?那麼聖杯所盛載的秘密,或許就是DNA之謎了。難怪尋找聖杯,會是這樣神秘而浩澣的巨大宇宙工程。
*
西曆元年開始後第一個受難日,J投向世界的最後一眼,不知他看見的是什麼?
十字架究竟是用什麼木質造成的呢?是否浸染了聖血?找出來可以取出DNA的樣本嗎?
如果擁有聖血的DNA樣本排出了基因圖譜以至整個神性基因序列 ,那麼未來複製術可以複製出一個J的複製人嗎?
關於神子重臨的救世預言,如果祂乘搭而來的不是什麼宇宙載具而是DNA複製術?
傳說中的聖杯,據說既不是金也不是銀鑄成的,而是一個木杯。會是浸染了聖血的那兩根木頭製成的嗎?那麼聖杯所盛載的秘密,或許就是DNA之謎了。難怪尋找聖杯,會是這樣神秘而浩澣的巨大宇宙工程。
*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過境者
今天和前上司O吃飯。
上班不過兩個星期,已經不知第幾個飯局了。
我也一直沒有和O上司聯絡。事實上在我第一次離職前,O上司已經外調去別的部門了,只是我們偶爾還是在下班後出來吃個飯。他和Y上司一樣都非常器重我。我因為職場上有這麼兩位極有才幹的上司,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工作非常有意義。多麼可惜他們兩人後來關係決裂,我處於中間,立場尷尬,那時候對工作的熱誠也隨著走調了。
晚餐時,O上司一如既往,告訴了我許多他經營他那部門的理念和他如何增進業務的概念,也談到了他的家庭生活,他和兩歲大女兒的親子關係,生活十分美滿的樣子,我聽著聽著代他感到十分欣慰。
這都是過去今天的人與事,有什麼改變了,有些依然不變。而我覺得自己,總像在扮演一個過境者的角色。
有時候就坐在那兒,有時候不在那兒。有時候離開了,有時候又再回來。
*
上班不過兩個星期,已經不知第幾個飯局了。
我也一直沒有和O上司聯絡。事實上在我第一次離職前,O上司已經外調去別的部門了,只是我們偶爾還是在下班後出來吃個飯。他和Y上司一樣都非常器重我。我因為職場上有這麼兩位極有才幹的上司,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工作非常有意義。多麼可惜他們兩人後來關係決裂,我處於中間,立場尷尬,那時候對工作的熱誠也隨著走調了。
晚餐時,O上司一如既往,告訴了我許多他經營他那部門的理念和他如何增進業務的概念,也談到了他的家庭生活,他和兩歲大女兒的親子關係,生活十分美滿的樣子,我聽著聽著代他感到十分欣慰。
這都是過去今天的人與事,有什麼改變了,有些依然不變。而我覺得自己,總像在扮演一個過境者的角色。
有時候就坐在那兒,有時候不在那兒。有時候離開了,有時候又再回來。
*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那些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我沒有想到昨晚收到你傳來的簡訊說我們同時間在異境貼文,指的就是星期一當天,我還以為是星期天,看來連續兩天,我們都在異境共時存在呢。
你和小日本眼神對視的那張照片是真的好,流露出一種彼此心領神會的默契,我倒沒想過看起來像場勾搭──只覺得是兩個來自不同樂隊的音樂同志,交換著彼此賞識的心念。那裡沒有言語,純粹是兩顆心靈的剎那交會。
我覺得非常美麗。拍攝這張照片的人也許不知道他的鏡頭捕捉下多麼稀罕的一刻。早一秒遲一秒,那一瞬間就極可能不再一樣了。
我甚至覺得鏡頭不僅凝定了那一瞬間,還把當時的氣氛也勾勒了出來,有一種相知的氛圍柔靜的圈住你們,誰也走不進去干擾似的。
小日本有那種未來人類的秀異型貌,彷彿動畫漫畫走出來的人物似的,確然如你所說,就像是M的小說人物一樣。
此刻我是多麼渴望聽聽他的音樂。重金屬呵。也許他更接近的不是我們崇拜的M,而是另一位同樣姓氏的同代作家M氏二號。
那些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真是好奇,小日本的樂隊會是什麼名字呢?
此外,更讓我驚艷的是〈像場勾搭〉這篇文章,寫得極好。
一種不急不緩的格調,有最冷靜也有最撩人的節奏。
*
你和小日本眼神對視的那張照片是真的好,流露出一種彼此心領神會的默契,我倒沒想過看起來像場勾搭──只覺得是兩個來自不同樂隊的音樂同志,交換著彼此賞識的心念。那裡沒有言語,純粹是兩顆心靈的剎那交會。
我覺得非常美麗。拍攝這張照片的人也許不知道他的鏡頭捕捉下多麼稀罕的一刻。早一秒遲一秒,那一瞬間就極可能不再一樣了。
我甚至覺得鏡頭不僅凝定了那一瞬間,還把當時的氣氛也勾勒了出來,有一種相知的氛圍柔靜的圈住你們,誰也走不進去干擾似的。
小日本有那種未來人類的秀異型貌,彷彿動畫漫畫走出來的人物似的,確然如你所說,就像是M的小說人物一樣。
此刻我是多麼渴望聽聽他的音樂。重金屬呵。也許他更接近的不是我們崇拜的M,而是另一位同樣姓氏的同代作家M氏二號。
那些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真是好奇,小日本的樂隊會是什麼名字呢?
此外,更讓我驚艷的是〈像場勾搭〉這篇文章,寫得極好。
一種不急不緩的格調,有最冷靜也有最撩人的節奏。
*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我喜歡薯仔嘜
星期一上來這裡總有一些期待,會希望看到天蠍寫下一些什麼。
嗯,薯仔話題。
其實我覺得薯仔嘜是很可愛的唷。一點也沒有把它看成貶義。所以用來暱稱我們都敬愛感佩萬分的M先生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其實M先生生於1949年,來到今年都60歲了,而且也早在兩個月前度過了他的六十大壽,不過樣子實在看來頂多也只有不得不讓人佩服的40出頭。我旅居倫敦的時候,收到一份朋友特地為我留下的英國《衛報》星期天雜誌,裡頭有一輯M先生跑步的彩照特寫,他裸著上身僅穿一件運動短褲、腳下一對跑鞋,精壯結實的體態看到我目瞪口呆,因為我向來想像的都是他坐在爵士酒吧聆聽現場演奏或者在個人書房伏案書寫的沉靜姿態,那畫面一如他小說裡許多孤絕一人的情境,是全然的超塵寧靜。
忽然之間,他袒露上身,從讀者眼前一陣風似的跑了過去,那動感的姿態,無論如何就是難以想像。
所以薯仔嘜其實是把他叫年輕了。他原來就有一種憨實的臉貌。
其實,薯仔有一種大地氣味,暗地裡生長,彷彿跟整個地層進行了秘密對話之後一顆顆長實了走進人世。每一顆也長得實在不同。
所以我是多麼愛吃馬鈴薯啊。
其實我的小名的發音也很薯……
*
嗯,薯仔話題。
其實我覺得薯仔嘜是很可愛的唷。一點也沒有把它看成貶義。所以用來暱稱我們都敬愛感佩萬分的M先生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其實M先生生於1949年,來到今年都60歲了,而且也早在兩個月前度過了他的六十大壽,不過樣子實在看來頂多也只有不得不讓人佩服的40出頭。我旅居倫敦的時候,收到一份朋友特地為我留下的英國《衛報》星期天雜誌,裡頭有一輯M先生跑步的彩照特寫,他裸著上身僅穿一件運動短褲、腳下一對跑鞋,精壯結實的體態看到我目瞪口呆,因為我向來想像的都是他坐在爵士酒吧聆聽現場演奏或者在個人書房伏案書寫的沉靜姿態,那畫面一如他小說裡許多孤絕一人的情境,是全然的超塵寧靜。
忽然之間,他袒露上身,從讀者眼前一陣風似的跑了過去,那動感的姿態,無論如何就是難以想像。
所以薯仔嘜其實是把他叫年輕了。他原來就有一種憨實的臉貌。
其實,薯仔有一種大地氣味,暗地裡生長,彷彿跟整個地層進行了秘密對話之後一顆顆長實了走進人世。每一顆也長得實在不同。
所以我是多麼愛吃馬鈴薯啊。
其實我的小名的發音也很薯……
*
像場勾搭
電話裏你直截了當的問為什麽會要把別的男生照片寄給你看呢?我莞爾,想了半天想不出好的答案。其實沒有什麽,開始想告訴你關於小日本的事時你正忙著妹妹的婚禮,而之後每一次想提出時都找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題。本來打算就此罷休當著是昨日黃花永埋土裏,可是因爲意外的在臉皮書上看到那張有一种說不出弔詭的照片,就想著與你分享。
我想也因爲任何時候任我們喜歡我們哈日。
小日本是富裕人家孩子。在上海念大學,二十出頭已經在上海經營一家香水公司當老闆,員工有八十人左右,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那一手好鼓是兩年前開始呆在家不眠不休苦練研究后的成果。這一次演出其實也只屬客串形式,小日本屬於另一只樂隊,鍾情的是重金屬音樂,只是好鼓手實在難找。這些都是聼人說的。
我和小日本交談至多也沒超過十句吧。一向比較喜歡以距離觀察,喜歡環顧其它周遭的人又是如何與之交流。小日本長得漂亮,皮膚也白,所以演出前後都會有不少男女喜歡上前搭訕,尤其是女生。小日本也一副來者不拘的模樣,沒有說對美女特別殷勤或對男生特別冷淡。他這種無憂于生活基本條件的孩子,通常都會拿一段時間慢慢去摸索和捏造自我,包括其性取向。話雖然這麽說,我並不是示意他是個同志。我還可以斷定他女友不少。甩開性別,沒有找到更適合的詞語,只能說小日本是 - available,sexually available。
像M先生小说裏邊的青年。
這張照片讓我汗顔的地方是我完全不記得有這樣的一幕。
我是記得有人把鏡頭對准這個方向,反射性把頭憋開去,而且小日本在場,根底下明白焦點是他,我只是剛好在場。怎麽知道小日本看見我迴避鏡頭,自己也彆扭起來。不記得過了多久,聽見拍照的人索然無趣嘆了口氣:別這樣叻... 還以爲他放棄了。
結果,我不記得我和小日本有這樣仿佛在同一瞬間相互領會同一個秘密而彼此陰陰微笑的一幕,如此曖昧,像場勾搭,其實不然。
我想也因爲任何時候任我們喜歡我們哈日。
小日本是富裕人家孩子。在上海念大學,二十出頭已經在上海經營一家香水公司當老闆,員工有八十人左右,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那一手好鼓是兩年前開始呆在家不眠不休苦練研究后的成果。這一次演出其實也只屬客串形式,小日本屬於另一只樂隊,鍾情的是重金屬音樂,只是好鼓手實在難找。這些都是聼人說的。
我和小日本交談至多也沒超過十句吧。一向比較喜歡以距離觀察,喜歡環顧其它周遭的人又是如何與之交流。小日本長得漂亮,皮膚也白,所以演出前後都會有不少男女喜歡上前搭訕,尤其是女生。小日本也一副來者不拘的模樣,沒有說對美女特別殷勤或對男生特別冷淡。他這種無憂于生活基本條件的孩子,通常都會拿一段時間慢慢去摸索和捏造自我,包括其性取向。話雖然這麽說,我並不是示意他是個同志。我還可以斷定他女友不少。甩開性別,沒有找到更適合的詞語,只能說小日本是 - available,sexually available。
像M先生小说裏邊的青年。
這張照片讓我汗顔的地方是我完全不記得有這樣的一幕。
我是記得有人把鏡頭對准這個方向,反射性把頭憋開去,而且小日本在場,根底下明白焦點是他,我只是剛好在場。怎麽知道小日本看見我迴避鏡頭,自己也彆扭起來。不記得過了多久,聽見拍照的人索然無趣嘆了口氣:別這樣叻... 還以爲他放棄了。
結果,我不記得我和小日本有這樣仿佛在同一瞬間相互領會同一個秘密而彼此陰陰微笑的一幕,如此曖昧,像場勾搭,其實不然。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火鍋晚餐上的宗教性話題
雖然是星期日,但仍照著排定的工作表照常上班,而且我喜歡星期天上班,感覺特別安靜。
下了一整天的雨。
前上司來約晚餐。到她的公寓吃火鍋,話題圍繞在宗教信仰。我說了我對於宇宙之神的存在與自由意志的看法──我仍然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有神論者,我相信宇宙有終極智慧的存在,而祂創建了生命系統,給予的就是自由意志。她顯然受到一些衝擊,但也承認這是一次知性對話。
我也多了一些基督認知。還談到了猶太的割禮。我知道割禮的存在,但不解其義。她說那是基督降世前,上帝跟猶太人訂定他們作為神選子民的契約,割禮即是履行契約而行的標誌。她的疑問是為什麼非要選擇割禮不可?好問題,我也一無所知。甚至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幾番推敲下來,覺得那大約是不可更改的標識。
譬如說,一個人如果投身於一個集團,為了要表明他的加盟身份,他可以領一張身份卡,一如國家公民,一如成為某個俱樂部的會員。或者他佩帶徽章,或者更深入肉身以顯示忠誠度,在身上紋上獨門標誌的刺青……
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可以消除的,如退去黨籍,如改信不同宗教,甚至也可以不懼肉身痛苦的刮除身上刺青。
而割禮如果作為一種身份辨識象徵(神選子民),那應該是最終極的訂定加盟契約方式了,畢竟割掉了就再也長不回去……
所以猶太族必須切割如儀。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以後該找個熟知宗教史的人來問問才是。
*
下了一整天的雨。
前上司來約晚餐。到她的公寓吃火鍋,話題圍繞在宗教信仰。我說了我對於宇宙之神的存在與自由意志的看法──我仍然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有神論者,我相信宇宙有終極智慧的存在,而祂創建了生命系統,給予的就是自由意志。她顯然受到一些衝擊,但也承認這是一次知性對話。
我也多了一些基督認知。還談到了猶太的割禮。我知道割禮的存在,但不解其義。她說那是基督降世前,上帝跟猶太人訂定他們作為神選子民的契約,割禮即是履行契約而行的標誌。她的疑問是為什麼非要選擇割禮不可?好問題,我也一無所知。甚至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幾番推敲下來,覺得那大約是不可更改的標識。
譬如說,一個人如果投身於一個集團,為了要表明他的加盟身份,他可以領一張身份卡,一如國家公民,一如成為某個俱樂部的會員。或者他佩帶徽章,或者更深入肉身以顯示忠誠度,在身上紋上獨門標誌的刺青……
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可以消除的,如退去黨籍,如改信不同宗教,甚至也可以不懼肉身痛苦的刮除身上刺青。
而割禮如果作為一種身份辨識象徵(神選子民),那應該是最終極的訂定加盟契約方式了,畢竟割掉了就再也長不回去……
所以猶太族必須切割如儀。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以後該找個熟知宗教史的人來問問才是。
*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每場熱帶暴風雨裡都有一刻世界末日
入暮後下起暴雨,天空一直雷聲轟鳴,我透過落地窗看見天空不斷被閃電切割開來,一片刀光劍影。
厚重的雲層正在彼此擦撞,交擊閃出的雷電像在轟炸這座城市,幾無間歇地轟響了快半個小時,真像是發動了世界大戰,整個天空已被千軍萬馬佔據。
每次暴風雨來臨,這座城市都會有這種末世景觀,我其實非常喜歡那末日的氣氛。也許因為末日總在警醒著我們自身的存在──所有這一刻都會過去,億千萬年以後,站在同一點上領受末日風雨的那個人,或是生物,已經不再是我,但地球赤道熱帶暴風的雨電風雷,還是一點都不會改變。
*
厚重的雲層正在彼此擦撞,交擊閃出的雷電像在轟炸這座城市,幾無間歇地轟響了快半個小時,真像是發動了世界大戰,整個天空已被千軍萬馬佔據。
每次暴風雨來臨,這座城市都會有這種末世景觀,我其實非常喜歡那末日的氣氛。也許因為末日總在警醒著我們自身的存在──所有這一刻都會過去,億千萬年以後,站在同一點上領受末日風雨的那個人,或是生物,已經不再是我,但地球赤道熱帶暴風的雨電風雷,還是一點都不會改變。
*
薯仔嘜...是我
挂上電話之後心理慼慼有隱憂,因爲之前毫無顧忌聲稱M先生薯仔嘜.
明明一點惡意和貶義都沒有,想說的只是樣子比較老實.而且M先生樣子極度耐老,五十多了還像個三十多的有爲青年.可是話出了口,仿佛想表達的都被空氣扭曲了.我可是100%忠實M先生迷,而我自從13嵗起表態不再封任何人爲偶像,要為迷也不易,當然除了G導之外.完完全全被打敗之餘還心存敬意與感激.
M先生作品系列差了木馬傳,我依稀記得在法拉盛某一家書店有存貨,結果今天走遍法拉盛都沒找著.不能不說是報應.
返家后發現自己的顧慮不是因爲擔心我心靈伴侶的你誤解我對於M先生看法,而是發現自己開始粗心大意和懶散.若果是這樣子,那薯仔嘜的肯定是我.
明明一點惡意和貶義都沒有,想說的只是樣子比較老實.而且M先生樣子極度耐老,五十多了還像個三十多的有爲青年.可是話出了口,仿佛想表達的都被空氣扭曲了.我可是100%忠實M先生迷,而我自從13嵗起表態不再封任何人爲偶像,要為迷也不易,當然除了G導之外.完完全全被打敗之餘還心存敬意與感激.
M先生作品系列差了木馬傳,我依稀記得在法拉盛某一家書店有存貨,結果今天走遍法拉盛都沒找著.不能不說是報應.
返家后發現自己的顧慮不是因爲擔心我心靈伴侶的你誤解我對於M先生看法,而是發現自己開始粗心大意和懶散.若果是這樣子,那薯仔嘜的肯定是我.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雨傘不見了
今天也沒有工作指派下來,大家好像要讓我度蜜月一樣悠哉悠哉打發一個禮拜。但我沒這麼天真,還是在動腦筋想想要做的工作。
因為有一輯關於印度時裝節的彩色圖片沒有人接手,我就自動請纓接過來作綜合報導,一個工作天搞定圖文包辦工作,編輯(也許禮貌上稱讚)說我速度好快,其實不過幾百來字的撰文,說到時尚,這門功課擱下許久了,不過也不至於完全丟棄,所以還難不倒我,不過是大量圖片需要統籌,所以無法趕得及在傍晚七點下班。
因為明天休假,要上日文課。不想把這稿拖到星期天再交,所以明知遲了還是把它趕完,這樣就到晚上八點了。
天黑,不敢走路。只好搭德士。然而寫稿常常有一種令人精神亢奮的副作用,短短的回家路程,我腦袋還在七旋八轉,想著可以改進、另行策寫的概念,搞得腦袋很不得空,所以是在恍神的狀態中付錢下車回家。
回到寓所打開大門才發現,帶了幾日上班的一把大雨傘遺落在計程車上了。
是G字牌這價廉物美品牌的雨傘,還是我喜歡的灰色。當下懊惱異常。
勢必又要去買多一把傘了。
真是得不償失呵。工作加班沒有加班費,薪水也還沒拿著,倒要先掏腰包貼補了。
我生氣的是自己的粗心,還有一旦陷在書寫精神亢奮就渾忘身外事的那種恍神的狀態。
這是今天絕對要自我檢討的事。
*
因為有一輯關於印度時裝節的彩色圖片沒有人接手,我就自動請纓接過來作綜合報導,一個工作天搞定圖文包辦工作,編輯(也許禮貌上稱讚)說我速度好快,其實不過幾百來字的撰文,說到時尚,這門功課擱下許久了,不過也不至於完全丟棄,所以還難不倒我,不過是大量圖片需要統籌,所以無法趕得及在傍晚七點下班。
因為明天休假,要上日文課。不想把這稿拖到星期天再交,所以明知遲了還是把它趕完,這樣就到晚上八點了。
天黑,不敢走路。只好搭德士。然而寫稿常常有一種令人精神亢奮的副作用,短短的回家路程,我腦袋還在七旋八轉,想著可以改進、另行策寫的概念,搞得腦袋很不得空,所以是在恍神的狀態中付錢下車回家。
回到寓所打開大門才發現,帶了幾日上班的一把大雨傘遺落在計程車上了。
是G字牌這價廉物美品牌的雨傘,還是我喜歡的灰色。當下懊惱異常。
勢必又要去買多一把傘了。
真是得不償失呵。工作加班沒有加班費,薪水也還沒拿著,倒要先掏腰包貼補了。
我生氣的是自己的粗心,還有一旦陷在書寫精神亢奮就渾忘身外事的那種恍神的狀態。
這是今天絕對要自我檢討的事。
*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就像……休完長假再回去上班一樣
上班第二天,我點算我所收到的見面禮。
一杯布丁。兩粒蘋果。一粒香柚。一包Mamee麵。三本手工製的環保筆記冊。
好多人的問候。
居然連守衛也來問候,幾年不見你去了哪啦?他們黝黑的臉上綻開微笑,友善的問。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居然會記得我。
昨天晚上上司就請吃了一頓素菜宴,我點了火龍果炒飯──一種按照泰式黃梨炒飯模式做成的水果炒飯,顏色是火龍果的艷紅色,視覺上已經非常奪目,完全是熱帶奇花異果的情致。
每個人這樣溫情款待,我算是受寵的吧。沒有一個人問我怎麼離開了而不曾與大家聯絡,他們讓我覺得我像是休了一個長假再回去上班一樣,彷彿辭職出走這回事,只不過是我作過的一場夢。
不是不弔詭的。彷彿現實還在朦朧處,我還未曾看個透澈。
*
一杯布丁。兩粒蘋果。一粒香柚。一包Mamee麵。三本手工製的環保筆記冊。
好多人的問候。
居然連守衛也來問候,幾年不見你去了哪啦?他們黝黑的臉上綻開微笑,友善的問。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居然會記得我。
昨天晚上上司就請吃了一頓素菜宴,我點了火龍果炒飯──一種按照泰式黃梨炒飯模式做成的水果炒飯,顏色是火龍果的艷紅色,視覺上已經非常奪目,完全是熱帶奇花異果的情致。
每個人這樣溫情款待,我算是受寵的吧。沒有一個人問我怎麼離開了而不曾與大家聯絡,他們讓我覺得我像是休了一個長假再回去上班一樣,彷彿辭職出走這回事,只不過是我作過的一場夢。
不是不弔詭的。彷彿現實還在朦朧處,我還未曾看個透澈。
*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不變與變
今天第一天上班,感覺卻快要病倒了,彷彿身子還沒調適過來。
之前已連續氣管過敏了兩三天。老毛病,鼻塞,喉嚨作癢。然後開始有感冒的跡象,間歇性咳嗽。真差勁。我對身體這樣的反應十分不耐,實在應該好好鍜練才是。
公司還是老樣子,一樣的建築,一樣的人。雖然換了一些主管,但大部分的人仍然留在老位子。
我感覺自己彷彿昨天才離開似的,中間的兩年多三年變化並不存在這裡,大家一樣的上班過日子,看上去簡直沒多大的改變。
或許最大的改變是舊上司Y,她篤信了天主教。曾經她是我所見過職場最堅毅最有氣派的女人。我一直覺得她是一個最不可能選擇宗教的無神論者。職場上的政治鬥爭和家庭問題讓她學會放下自我,得著信仰。這整個改變讓我愕然,但我更難受的是,她一定經歷了一段非常痛苦艱困的時日。身邊無告的絕境讓她選擇背向人間,投向神所的歸屬。
當然在她那是最好的選擇,是因為那種令人絕望的歷練才讓她聽到上帝的召喚。
孑身走向曠野,她說那是她此生最嚮往的境界。
不知道為什麼,我淚眼盈眶。舊上司是我最尊敬的女人。我們除了上司下屬的關係以外,業餘時間偶爾吃頓便飯,其實並不是親密知交,我知道她器重我,甚至保護我,但相交這麼多年,我們仍維持一定的感情疏離度。或許不是疏離,而是一種所謂的文明交往,彼此都有默契地不涉入個人的生活空間與私事。於是你以為對方在任何一種絕境都必然撐得下去,她自然也撐了過去 ,我只是自責著那些時候,我連一句溫暖的問候也沒有,儘管那些時日我一直漂流異國,不曾聞問故土有過的風雨晴天。
*
之前已連續氣管過敏了兩三天。老毛病,鼻塞,喉嚨作癢。然後開始有感冒的跡象,間歇性咳嗽。真差勁。我對身體這樣的反應十分不耐,實在應該好好鍜練才是。
公司還是老樣子,一樣的建築,一樣的人。雖然換了一些主管,但大部分的人仍然留在老位子。
我感覺自己彷彿昨天才離開似的,中間的兩年多三年變化並不存在這裡,大家一樣的上班過日子,看上去簡直沒多大的改變。
或許最大的改變是舊上司Y,她篤信了天主教。曾經她是我所見過職場最堅毅最有氣派的女人。我一直覺得她是一個最不可能選擇宗教的無神論者。職場上的政治鬥爭和家庭問題讓她學會放下自我,得著信仰。這整個改變讓我愕然,但我更難受的是,她一定經歷了一段非常痛苦艱困的時日。身邊無告的絕境讓她選擇背向人間,投向神所的歸屬。
當然在她那是最好的選擇,是因為那種令人絕望的歷練才讓她聽到上帝的召喚。
孑身走向曠野,她說那是她此生最嚮往的境界。
不知道為什麼,我淚眼盈眶。舊上司是我最尊敬的女人。我們除了上司下屬的關係以外,業餘時間偶爾吃頓便飯,其實並不是親密知交,我知道她器重我,甚至保護我,但相交這麼多年,我們仍維持一定的感情疏離度。或許不是疏離,而是一種所謂的文明交往,彼此都有默契地不涉入個人的生活空間與私事。於是你以為對方在任何一種絕境都必然撐得下去,她自然也撐了過去 ,我只是自責著那些時候,我連一句溫暖的問候也沒有,儘管那些時日我一直漂流異國,不曾聞問故土有過的風雨晴天。
*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世界就是我們心靈創造出來的樣貌
明天要開工了(忽然想到天工開物這個詞),今天理應有很多要準備的事,結果我一整天在寫東西。重寫了航母激戰的稿,不過上載到et cetera去了。加了以下這麼一段東西。
人恨起人來有一種連自己都會驚訝的蠻力。看不起對方也像一種恨,把情緒精神力氣莫名的置在不相干的人身上。生活是一種日夜摩擦,世俗的+值說法是把稜角都磨圓了,終於軋進社會錯亂的齒輪間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值是把理想靈性都磨平消蝕了,到死了才像大國民那位美國超級大富一樣悔憶一朵玫瑰花苞(叫玫瑰的不一定是玫瑰)。世相終歸是鏡花水月,都掬不到手裡,但是掬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情境,掬過在手的是非實質的經驗,而每個人都在同樣經驗不一樣的經驗。那就是存在的意義,再殘酷也是意義。
世界就是我們心靈創造出來的樣貌。Matrix必然如是說。至於+-值的說法也不過是權宜性的二元分化,中性值是璞玉裡終於磨出清澄透亮的靈光,自日夜摩擦回吐出日月菁華。科幻電影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裡頎秀俊逸的外星人(又是Matrix那傢伙喔,一個銀幕光譜塑造出來的電子彌賽亞)說,宇宙是沒有什麼在減損的,所有一切都在回收。死仔包那傢伙趁此教會我一句佛偈: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如是載。好厲害,佛祖那班人的意識超前人類進化史幾千年,已經和宇宙平行,或者就是宇宙。不過對於一個視覺系行動的人,如果沒有從電影畫面的演義得到那點啟悟,誰要在我面前唸一千遍心經,我照舊還是那頭聽琴的頑牛,不曾把聖賢的之乎者也聽進一對牛耳去。我從來沒有從古典得到啟發,我只從卡夫卡以降的現代性得到啟發。
*
人恨起人來有一種連自己都會驚訝的蠻力。看不起對方也像一種恨,把情緒精神力氣莫名的置在不相干的人身上。生活是一種日夜摩擦,世俗的+值說法是把稜角都磨圓了,終於軋進社會錯亂的齒輪間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值是把理想靈性都磨平消蝕了,到死了才像大國民那位美國超級大富一樣悔憶一朵玫瑰花苞(叫玫瑰的不一定是玫瑰)。世相終歸是鏡花水月,都掬不到手裡,但是掬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情境,掬過在手的是非實質的經驗,而每個人都在同樣經驗不一樣的經驗。那就是存在的意義,再殘酷也是意義。
世界就是我們心靈創造出來的樣貌。Matrix必然如是說。至於+-值的說法也不過是權宜性的二元分化,中性值是璞玉裡終於磨出清澄透亮的靈光,自日夜摩擦回吐出日月菁華。科幻電影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裡頎秀俊逸的外星人(又是Matrix那傢伙喔,一個銀幕光譜塑造出來的電子彌賽亞)說,宇宙是沒有什麼在減損的,所有一切都在回收。死仔包那傢伙趁此教會我一句佛偈: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如是載。好厲害,佛祖那班人的意識超前人類進化史幾千年,已經和宇宙平行,或者就是宇宙。不過對於一個視覺系行動的人,如果沒有從電影畫面的演義得到那點啟悟,誰要在我面前唸一千遍心經,我照舊還是那頭聽琴的頑牛,不曾把聖賢的之乎者也聽進一對牛耳去。我從來沒有從古典得到啟發,我只從卡夫卡以降的現代性得到啟發。
*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看見天蠍的血腥春天
我不知道怎麼解釋這種感覺,今天登入這個異境的時候,在整個黑底白字的介面即將顯示的前一秒,我突然強烈知覺,你已經進來這裡寫下你第一則網誌。
果然就看到了你帶點血腥氣息的春天。
選在這一天留字,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嗎?
總之有微微激奮的感覺,好像在這裡合為一體了。
不過未免擔心著你流鼻血的狀況,似乎我在紐約的時候都沒看過你這樣。是開始過敏了吧? 不過流了出來的血就讓它流出來好了,不要吞回去,這樣很恐怖哪,彷彿吸血伯爵一樣,而且對身體不好吧,感覺會被腸胃回收一樣,自體血液,可以這樣回收的嗎?
*
果然就看到了你帶點血腥氣息的春天。
選在這一天留字,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嗎?
總之有微微激奮的感覺,好像在這裡合為一體了。
不過未免擔心著你流鼻血的狀況,似乎我在紐約的時候都沒看過你這樣。是開始過敏了吧? 不過流了出來的血就讓它流出來好了,不要吞回去,這樣很恐怖哪,彷彿吸血伯爵一樣,而且對身體不好吧,感覺會被腸胃回收一樣,自體血液,可以這樣回收的嗎?
*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春臨
我知道春天來了,就算電臺沒播放五万次提醒。
近來這幾天起床時,鼻裏乾澀,縂有汙物凝成塊。口腔殘留血腥味。
然後洗澡刷牙時,只要稍微太用力,一股暖流就會從鼻孔内溢出。
有些會倒流進口腔裏,若果不吞下而吐出,就會像粵語殘片裏書生患肺癌般咳出一灘血。
流鼻血這狀況我懂,只要開始了是不會貿然停止,是要把冷巾放額頭,把頭昂起來,避免多餘的動作,最好癱瘓五到十分鈡。
就算聼了還是要小心翼翼別碰著,不是又會崩潰。
這樣持續一星期左右,直到我把兩張棉被那走。
我知道春天來了,因爲我開始流血。
*
近來這幾天起床時,鼻裏乾澀,縂有汙物凝成塊。口腔殘留血腥味。
然後洗澡刷牙時,只要稍微太用力,一股暖流就會從鼻孔内溢出。
有些會倒流進口腔裏,若果不吞下而吐出,就會像粵語殘片裏書生患肺癌般咳出一灘血。
流鼻血這狀況我懂,只要開始了是不會貿然停止,是要把冷巾放額頭,把頭昂起來,避免多餘的動作,最好癱瘓五到十分鈡。
就算聼了還是要小心翼翼別碰著,不是又會崩潰。
這樣持續一星期左右,直到我把兩張棉被那走。
我知道春天來了,因爲我開始流血。
*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只想待在自己的小窩
妹妹大婚,從今天起要回家四天,雖然星期六才是婚宴的日子,但不能不提早回去幫著料理雜務。
因為剛有了自己的小窩,所以一個人自處得十分愜意,就有點不怎麼想回鄉的心情。但那是不可能的,想想也就釋然。
星期六碰上婚宴,日文課只好缺課了。 準備帶一堆日文功課回去,正巧上星期老師派下很多功課。也要帶張愛玲的《小團圓》回去看,剛買回來時略讀了一遍,這次準備有時間再慢慢細讀。想著在一堆姨媽姑姐群裡讀著張式冷冽切割人情的家族情事小說,定然另有一種融入的情境。
*
因為剛有了自己的小窩,所以一個人自處得十分愜意,就有點不怎麼想回鄉的心情。但那是不可能的,想想也就釋然。
星期六碰上婚宴,日文課只好缺課了。 準備帶一堆日文功課回去,正巧上星期老師派下很多功課。也要帶張愛玲的《小團圓》回去看,剛買回來時略讀了一遍,這次準備有時間再慢慢細讀。想著在一堆姨媽姑姐群裡讀著張式冷冽切割人情的家族情事小說,定然另有一種融入的情境。
*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TAKEN:巴黎除魅
Z約我去看《TAKEN》。因為曾聽天蠍提過這部電影,所以留意起來,聽說上映也就不猶豫跑去看了。天蠍說的一切我總是留意起來。
這部電影把巴黎拍成恐怖之城──人口販賣集團駐守機場、車站這些地方,等著綁架那些不知設防的天真女遊客,餵她們毒品再轉賣出去。但這還不是最恐怖的主線,而是那些移民形成的恐怖集團和巴黎的官商勾結,形成一個更隱密也更卑劣的人口拍賣網絡,那些法國人官商的嘴臉尤其可恥,因為都來自上層階級──披著人皮的豺狼可怕可惡,但衣冠禽獸是罪加一等的可恥。
是一部硬底子電影。沒有那些多餘的矯情情節,乾淨俐落。最後當然是美國英雄主義(一個父親對於女兒的愛)戰勝邪惡軸心啦。因為惡人被教訓得很徹底,所以看得也很過癮痛快。
*
這部電影把巴黎拍成恐怖之城──人口販賣集團駐守機場、車站這些地方,等著綁架那些不知設防的天真女遊客,餵她們毒品再轉賣出去。但這還不是最恐怖的主線,而是那些移民形成的恐怖集團和巴黎的官商勾結,形成一個更隱密也更卑劣的人口拍賣網絡,那些法國人官商的嘴臉尤其可恥,因為都來自上層階級──披著人皮的豺狼可怕可惡,但衣冠禽獸是罪加一等的可恥。
是一部硬底子電影。沒有那些多餘的矯情情節,乾淨俐落。最後當然是美國英雄主義(一個父親對於女兒的愛)戰勝邪惡軸心啦。因為惡人被教訓得很徹底,所以看得也很過癮痛快。
*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村上春樹曾在秋天的紐約跑步
今天哪兒都沒去,在家看書。開始看《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了。看完前言看目錄,一看到第7章的〈紐約之秋〉,幾乎是反射性地立刻跳過前面六章直接翻開第7章。
誰叫那是紐約呢。
村上寫:
11月的紐約真是充滿魅力的城市,空氣彷彿下定決心般乾爽澄澈而透明,中央公園的樹木開始染了金黃。天空無比晴朗,摩天樓的玻璃帷幕燦爛地反射著陽光。一條又一條的街道,彷彿可以無止境地永遠繼續逛下去。
可不是。紐約確是一座彷彿可以讓人無止境逛下去的城市。
想著想著,一綹鄉愁就襲上來了。
*
誰叫那是紐約呢。
村上寫:
11月的紐約真是充滿魅力的城市,空氣彷彿下定決心般乾爽澄澈而透明,中央公園的樹木開始染了金黃。天空無比晴朗,摩天樓的玻璃帷幕燦爛地反射著陽光。一條又一條的街道,彷彿可以無止境地永遠繼續逛下去。
可不是。紐約確是一座彷彿可以讓人無止境逛下去的城市。
想著想著,一綹鄉愁就襲上來了。
*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看見一件梵谷黃裙子
妹妹即將結婚,這陣子都忙。我也一樣陪著忙且煩,要選購作為她的嫁妝的禮物,而出席婚宴又不得不另外置裝,因為我衣櫥裡的衣衫非黑即白。從前大妹婚宴,我也穿了一襲黑裙,媽媽馬上催我換下,我哪有得換,勉強披了件淡粉紅色的cardigan,這才放過了我。這次再要一身黑出席喜宴,家人必然又再嘀咕,“難道你沒有其它顏色了嗎?”沉下來的臉色大抵比我的衣更黑。
然而我去註冊結婚那天也是一襲黑裙,鞋子還是在紐約Barney夏季折價買下的Comme des Garcons龐克風金屬扣帶黑皮鞋。天蠍稱我為哥德之女,意思是那樣子很有gothic風格。當天也只差沒把眼週和指甲塗黑而已。不過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天蠍會對我這樣的裝扮讚嘆罷,也只有他忍受得了我的逆色、邊緣和古怪。畢竟那天來當證婚人的天蠍叔叔瞪著的我鞋子看了半天,一臉不贊同神色,只是礙於禮貌始終沒有指著我鞋面上的金屬扣帶問這到底是什麼鞋啊……。
這次小妹的婚宴,據說請來的親戚更多,我也不想在婚宴上招致不知哪裡鑽出來的一個個親朋戚友指指點點,“喔,那個…那個新娘的姐姐喔……”,所以,所以,就換個顏色吧。
前兩天到紀伊國屋買書,經過Z字號全球連鎖時裝店,看見一襲闊領中長袖的黃色薄棉直身裙,因為波希米亞風格的鬆身剪裁,將鮮黃色特有的明艷感稀釋淡了,形成一種跟整個色調衝突的中性美感。我馬上喜歡那條裙子,其實沒有人會選這樣的裙子穿去那種中國式龍鳳喜宴的,頂多也是穿去夏日花園派對,可是如果我要買一件黃色的裙子,我只看見它。儘管我一向不喜黃衣裳,那也是因為難得看上這樣感覺爽朗的黃色洋裝,一般都設計得嬌俏俗艷,要不就特別炫目,很少有這樣不帶女氣而英姿颯爽的。黃色在梵谷的畫裡是一種生命力。是光之漩渦。
但因為那天趕著天黑前回家,匆匆瞥了一眼就走了。今天決定出城再看一遍,到底也得試穿一趟才知合不合身。因為寬鬆的剪裁,這件黃裙子即使是XS尺碼的穿在我身上也稍為寬大了點,雖然我一點不瘦。其實也不介意那點寬度,我反正不喜歡顯露曲線的衣服。就只是不在預算以內,稍微貴了,我除了穿去喜宴,平常又不穿裙子,三百多元一條裙子穿了一次就打去衣櫥冷宮到底太浪費了,現在又是無業當中。於是稍微考慮就把衣服掛回去了,也不痛惜,從來不覺得什麼物質是非擁有不可的。
後來挑了一件束領深紫色上衣,搭配象牙白及膝裙,穿起來登時淑女一樣,唉唉想想這下全家人都該滿意了。我其實生來就有一種淑女臉容,我只是故意背道而馳,畢竟崇尚惡女型格多於淑女風範。哈日族的我,日本藝人之中如果存在我最想模彷的歌姬女優除了中島美嘉我想不出別的,椎名林擒有一種狠艷畸麗的邊緣美,但不是中島那種淡淡的永遠像隔著層網紗的疏離質地。當然我即使想也不可能中島一樣,沒有那種愈看愈遙遠的神秘氣質。
這樣一件上衣一條裙子也沒超過兩百元,而且可以和其他衣服褲子混合著mix & match地穿,意思是不會只穿一次就吊在衣櫥吊到忘記為止,平日又不是有很多派對約會可去,畢章是那種只喜歡呆在家日穿夜穿一件男裝棉質T恤的宅女呀。日後上班也可以穿,感覺真是賺到了。
全球陷在這種景氣,我又不事生產,所以從今年起就打定主意,買什麼都要有個預算。在預算裡衡量輕重是一種磨練自己理性購物的生活課程,實在吃過太多衝動消費的苦頭了,問題還不完全在於花去的錢,而是留下來的過剩物質,既佔據空間又得費神處理,那倒不如從一開始約簡就好。
那就繼續把對黃色的想像留在梵谷的畫裡吧。
*
然而我去註冊結婚那天也是一襲黑裙,鞋子還是在紐約Barney夏季折價買下的Comme des Garcons龐克風金屬扣帶黑皮鞋。天蠍稱我為哥德之女,意思是那樣子很有gothic風格。當天也只差沒把眼週和指甲塗黑而已。不過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天蠍會對我這樣的裝扮讚嘆罷,也只有他忍受得了我的逆色、邊緣和古怪。畢竟那天來當證婚人的天蠍叔叔瞪著的我鞋子看了半天,一臉不贊同神色,只是礙於禮貌始終沒有指著我鞋面上的金屬扣帶問這到底是什麼鞋啊……。
這次小妹的婚宴,據說請來的親戚更多,我也不想在婚宴上招致不知哪裡鑽出來的一個個親朋戚友指指點點,“喔,那個…那個新娘的姐姐喔……”,所以,所以,就換個顏色吧。
前兩天到紀伊國屋買書,經過Z字號全球連鎖時裝店,看見一襲闊領中長袖的黃色薄棉直身裙,因為波希米亞風格的鬆身剪裁,將鮮黃色特有的明艷感稀釋淡了,形成一種跟整個色調衝突的中性美感。我馬上喜歡那條裙子,其實沒有人會選這樣的裙子穿去那種中國式龍鳳喜宴的,頂多也是穿去夏日花園派對,可是如果我要買一件黃色的裙子,我只看見它。儘管我一向不喜黃衣裳,那也是因為難得看上這樣感覺爽朗的黃色洋裝,一般都設計得嬌俏俗艷,要不就特別炫目,很少有這樣不帶女氣而英姿颯爽的。黃色在梵谷的畫裡是一種生命力。是光之漩渦。
但因為那天趕著天黑前回家,匆匆瞥了一眼就走了。今天決定出城再看一遍,到底也得試穿一趟才知合不合身。因為寬鬆的剪裁,這件黃裙子即使是XS尺碼的穿在我身上也稍為寬大了點,雖然我一點不瘦。其實也不介意那點寬度,我反正不喜歡顯露曲線的衣服。就只是不在預算以內,稍微貴了,我除了穿去喜宴,平常又不穿裙子,三百多元一條裙子穿了一次就打去衣櫥冷宮到底太浪費了,現在又是無業當中。於是稍微考慮就把衣服掛回去了,也不痛惜,從來不覺得什麼物質是非擁有不可的。
後來挑了一件束領深紫色上衣,搭配象牙白及膝裙,穿起來登時淑女一樣,唉唉想想這下全家人都該滿意了。我其實生來就有一種淑女臉容,我只是故意背道而馳,畢竟崇尚惡女型格多於淑女風範。哈日族的我,日本藝人之中如果存在我最想模彷的歌姬女優除了中島美嘉我想不出別的,椎名林擒有一種狠艷畸麗的邊緣美,但不是中島那種淡淡的永遠像隔著層網紗的疏離質地。當然我即使想也不可能中島一樣,沒有那種愈看愈遙遠的神秘氣質。
這樣一件上衣一條裙子也沒超過兩百元,而且可以和其他衣服褲子混合著mix & match地穿,意思是不會只穿一次就吊在衣櫥吊到忘記為止,平日又不是有很多派對約會可去,畢章是那種只喜歡呆在家日穿夜穿一件男裝棉質T恤的宅女呀。日後上班也可以穿,感覺真是賺到了。
全球陷在這種景氣,我又不事生產,所以從今年起就打定主意,買什麼都要有個預算。在預算裡衡量輕重是一種磨練自己理性購物的生活課程,實在吃過太多衝動消費的苦頭了,問題還不完全在於花去的錢,而是留下來的過剩物質,既佔據空間又得費神處理,那倒不如從一開始約簡就好。
那就繼續把對黃色的想像留在梵谷的畫裡吧。
*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日文課與五段式動詞變化
今天的日文課終於擺脫了五段式動詞變化的艱難文法,進入比較尋常的常用句型文法,這才略微鬆了一口氣,終於不再覺得課室壁上的時鐘過得特別緩慢。早幾堂課都覺得特別難過,彷彿被那些五段式動詞變化的文法給綁架了,呆在原地動彈不得,而且始終沒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動詞變化的基本原則雖然不難理解,但一旦落在句子裡使用,就又增加了不同的文法變數,班上同學都是唉聲不斷。我現在一回到家裡,都是查字典弄懂一個動詞的漢字寫法,老是記那些符號般的平假名,都不知道什麼和什麼,到底是象形的漢字好記多了。
*
動詞變化的基本原則雖然不難理解,但一旦落在句子裡使用,就又增加了不同的文法變數,班上同學都是唉聲不斷。我現在一回到家裡,都是查字典弄懂一個動詞的漢字寫法,老是記那些符號般的平假名,都不知道什麼和什麼,到底是象形的漢字好記多了。
*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春天的紐約還在飄雪
午後三點,坐在落地窗旁的沙發攤開黑皮日記,發現春天到了。
日記上一行 First Day of Spring。
讓人無來由一陣悵惘。彷彿看見紐約的春天了。
儘管窗外此刻,依舊是欲雨未雨的赤道天空,充滿熱帶性雨季慣有的低氣壓。
於是發了封簡訊到太平洋的彼端。天蠍應該已經從天氣預報裡知曉了。春的第一天。
後來收到他的簡訊:
The first day of Spring 2009, it is raining snow in New York.
紐約居然是飄著雪來迎接春天。
光想著那景,就有一種繾綣依戀的氛圍。
彷彿紐約還牽著冬天的手告白,請不要那麼快離我而去。
人們當然已在期待春天的光臨了。回暖的天氣。百花盛放的色彩饗宴。最好這次慘傷的景氣也一起過去。
但是城市本身也許還在依戀冬天特有的寂靜。人類都在冬天歛收活動,沒有太多人推擁著在路上,沒有太多車聲人聲喧囂,久久一列電車呼嘯而過,風在天空打轉,漸漸落下一場雪,溫柔的無聲的,且把人間的聲音都收吸進去。
睜眨眼睛之間,天地一片雪白。
我喜歡冬天。那特有的冷寂。
*
日記上一行 First Day of Spring。
讓人無來由一陣悵惘。彷彿看見紐約的春天了。
儘管窗外此刻,依舊是欲雨未雨的赤道天空,充滿熱帶性雨季慣有的低氣壓。
於是發了封簡訊到太平洋的彼端。天蠍應該已經從天氣預報裡知曉了。春的第一天。
後來收到他的簡訊:
The first day of Spring 2009, it is raining snow in New York.
紐約居然是飄著雪來迎接春天。
光想著那景,就有一種繾綣依戀的氛圍。
彷彿紐約還牽著冬天的手告白,請不要那麼快離我而去。
人們當然已在期待春天的光臨了。回暖的天氣。百花盛放的色彩饗宴。最好這次慘傷的景氣也一起過去。
但是城市本身也許還在依戀冬天特有的寂靜。人類都在冬天歛收活動,沒有太多人推擁著在路上,沒有太多車聲人聲喧囂,久久一列電車呼嘯而過,風在天空打轉,漸漸落下一場雪,溫柔的無聲的,且把人間的聲音都收吸進去。
睜眨眼睛之間,天地一片雪白。
我喜歡冬天。那特有的冷寂。
*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花朵與槍枝(a.k.a 印度料理之第一次吃出好滋味)
這天Z來拜訪,看看我的新居。我們約在咖啡豆見面,一坐下來就聊個沒完沒了。聊什麼呢?漫無邊際的這會都想不起來了。先聊我喜歡而他覺得很難看的《看人》(Watchmen,這裡採用他使用的譯名)。
我很喜歡花朵和槍枝那幕,簡直是這部有著硬芯風格的漫畫小說改編電影的注腳──你以為花朵柔化了槍枝,接下來長槍砰然一響──和平與愛,不過是一場幻覺,槍枝才是帶來毀滅性的血淋淋現實。而人類的現實終究是用人類的殘酷性造就的。
這整段開幕序,配上鮑叔叔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幾近完整的濃縮了美國20世紀下半葉的近代史,單獨從電影抽出來,大概也會成為一闕經典MV。
當然這部電影不止如此。還有很多想法要待整理。
接著我們還談了什麼?他談他看著的馬奎斯自傳,我談我看著的張愛玲──也稱得上是自傳,以第三人稱寫就的自傳。張愛玲總是獨出心裁的,位列仙班以後也照舊讓我們見識她從來獨行於不同路徑,千迴百轉寫下的小說體自傳,我們埋在文字裡頭對照依稀有過的印象,像個覓光迷宮。
我們既扯到了文學話題,這些名字無可避免的牽出另一些名字:卡夫卡(所有文學話題都無可避免的指向他)、村上春樹、巴瑞科、錢德勒……所有我們喜歡的文學名字,你知道。
漫談之後,就到我家坐坐。我給他看我收集的黑白明信片,給了他Lars的剪報。他一看到拉屎那張我從《Interview》舊雜誌撕下來的蓄鬍黑白照就笑到見牙不見眼。真的很喜歡拉屎呢我心想。此刻我無論如何想不起這個新秀演員的名字。
後來MrW來電,知道我們倆聊在一塊,也開車來湊興,他原想約我們去看《看人》,但我們都看過了,我儘管還想再看一次,但知道Z並不想看,也就算了。最後三個人去吃印度餐,到B町的一家素食印度館子,點上來的菜式是叫dosa(發音接近多謝)的印度麥餅,我點原味的,另外兩客各自添加洋蔥和印度乳酪。原味的多謝微酸,洋蔥多謝香脆,印度酪多謝是辛紅色的,味道也辛香,口感厚重濃稠。多謝配著椰絲摻茴香粒的白醬和薄荷青醬吃,當然還可搭配其他層出不窮的咖哩汁。就像roti canai一樣的百搭吃法。
我向來不愛印度料理,總是粘糊糊的一堆不知什麼,吃下去一陣刺鼻濃郁的辛香料,百味紛陳卻全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我還是只愛吃蒸煮的原味食物,清爽直接,肉是肉,菜是菜,而且雖然是個肉食主義者(其實也愛吃菜,沒有肉不行,沒有菜也不行,那麼該說是雜食主義者吧),但也不愛太精調的料理,獅子頭東坡肉北京鴨這些,都不如一道蒸魚或一盤壽司來得清新食欲。
不過這家素食館子卻好,一到蔬菜咖哩做得極其甜美,那些我總是叫不出名字的香料(這次認得了小茴香),竟帶出了蔬菜的清鮮甜味,過往的印度料理不是太鹹就是太辛,之前吃過相當不錯的倒是第一次造訪倫敦,在天蠍哥哥家吃過的那一次。但也不至於愛上印度料理。結果又是MrW結賬。算了,以後工作賺錢了再來回請。
晚上接近11:30才回到家,累到不行,天蠍還以為我們聊通宵,那種時光告別青春期與後青春期之後是再也回不去了。
*
我很喜歡花朵和槍枝那幕,簡直是這部有著硬芯風格的漫畫小說改編電影的注腳──你以為花朵柔化了槍枝,接下來長槍砰然一響──和平與愛,不過是一場幻覺,槍枝才是帶來毀滅性的血淋淋現實。而人類的現實終究是用人類的殘酷性造就的。
這整段開幕序,配上鮑叔叔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幾近完整的濃縮了美國20世紀下半葉的近代史,單獨從電影抽出來,大概也會成為一闕經典MV。
當然這部電影不止如此。還有很多想法要待整理。
接著我們還談了什麼?他談他看著的馬奎斯自傳,我談我看著的張愛玲──也稱得上是自傳,以第三人稱寫就的自傳。張愛玲總是獨出心裁的,位列仙班以後也照舊讓我們見識她從來獨行於不同路徑,千迴百轉寫下的小說體自傳,我們埋在文字裡頭對照依稀有過的印象,像個覓光迷宮。
我們既扯到了文學話題,這些名字無可避免的牽出另一些名字:卡夫卡(所有文學話題都無可避免的指向他)、村上春樹、巴瑞科、錢德勒……所有我們喜歡的文學名字,你知道。
漫談之後,就到我家坐坐。我給他看我收集的黑白明信片,給了他Lars的剪報。他一看到拉屎那張我從《Interview》舊雜誌撕下來的蓄鬍黑白照就笑到見牙不見眼。真的很喜歡拉屎呢我心想。此刻我無論如何想不起這個新秀演員的名字。
後來MrW來電,知道我們倆聊在一塊,也開車來湊興,他原想約我們去看《看人》,但我們都看過了,我儘管還想再看一次,但知道Z並不想看,也就算了。最後三個人去吃印度餐,到B町的一家素食印度館子,點上來的菜式是叫dosa(發音接近多謝)的印度麥餅,我點原味的,另外兩客各自添加洋蔥和印度乳酪。原味的多謝微酸,洋蔥多謝香脆,印度酪多謝是辛紅色的,味道也辛香,口感厚重濃稠。多謝配著椰絲摻茴香粒的白醬和薄荷青醬吃,當然還可搭配其他層出不窮的咖哩汁。就像roti canai一樣的百搭吃法。
我向來不愛印度料理,總是粘糊糊的一堆不知什麼,吃下去一陣刺鼻濃郁的辛香料,百味紛陳卻全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我還是只愛吃蒸煮的原味食物,清爽直接,肉是肉,菜是菜,而且雖然是個肉食主義者(其實也愛吃菜,沒有肉不行,沒有菜也不行,那麼該說是雜食主義者吧),但也不愛太精調的料理,獅子頭東坡肉北京鴨這些,都不如一道蒸魚或一盤壽司來得清新食欲。
不過這家素食館子卻好,一到蔬菜咖哩做得極其甜美,那些我總是叫不出名字的香料(這次認得了小茴香),竟帶出了蔬菜的清鮮甜味,過往的印度料理不是太鹹就是太辛,之前吃過相當不錯的倒是第一次造訪倫敦,在天蠍哥哥家吃過的那一次。但也不至於愛上印度料理。結果又是MrW結賬。算了,以後工作賺錢了再來回請。
晚上接近11:30才回到家,累到不行,天蠍還以為我們聊通宵,那種時光告別青春期與後青春期之後是再也回不去了。
*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昨日之島與愛情分子理論
答應妹妹今天上去她的雜誌社幫忙打包剛剛印好的新刊飲食雜誌。
妹妹上班的雜誌社即是我的朋友基地,主編阿魚和美編黑街王子都是舊識。所以一上去就和這兩位老朋友講個沒完沒了。我還帶阿魚借我的書去還,是西西的《看房子》,所以一見阿魚就喊:阿魚我還你西西的房子。
彷彿我很大手筆借來一幢房子。
阿魚借我的村上龍《電影小說》還捨不得還,聊起來我們都覺得這個新版的譯本好。我還大口氣地跟天蠍說要將其中一個短篇拍成電影。因為那電影感實在太強,即使電影不成也還可以是一齣短片,反正人物頂多五個,其中三個還可以不出場。
黑街王子則乘著在雜誌社自設的影棚拍攝美食照片時悄悄透露他還未張揚的秘戀。因為新戀情太多過去那段刻骨銘心初戀的影子彷彿一種重覆的過程令他憂喜參半,說起來時臉上又是甜蜜又是苦笑,我拿出艾可《昨日之島》的分子理論安慰他──生命是一種複合形式,所以己身今生的分子必然包含他者前生的分子,是為輪迴,是故己身他者的分子會引領你去尋找前生他者組成今生的分子,這是為什麼有些人重複遇上戀愛模式相近的戀人──我到底在扯什麼怪論啊,也不知他聽懂有沒,但似乎有些安慰。 少一分憂怯多一分信心就好啦,理論的東西懂不懂橫豎也沒那麼重要。
今天說來幫忙其實是吃喝玩樂而已,阿魚請喝咖啡王子請喝綠茶,妹妹擔心我午餐沒吃飽捧了一堆糕點給我,我好像大爺啊被服侍到妥妥貼貼的,結果飽食一頓我就乘大家下班前告辭了。
下一站是紀伊國書屋。兩本書。村上春樹與張愛玲。
這禮拜有得忙了。早兩天我因為沒看到什麼書,還在日記上忿忿寫下:文學呢?文學都到哪裡去了?
兩大文學天王天后都像回應了一樣,在書架上大放光芒。
*
妹妹上班的雜誌社即是我的朋友基地,主編阿魚和美編黑街王子都是舊識。所以一上去就和這兩位老朋友講個沒完沒了。我還帶阿魚借我的書去還,是西西的《看房子》,所以一見阿魚就喊:阿魚我還你西西的房子。
彷彿我很大手筆借來一幢房子。
阿魚借我的村上龍《電影小說》還捨不得還,聊起來我們都覺得這個新版的譯本好。我還大口氣地跟天蠍說要將其中一個短篇拍成電影。因為那電影感實在太強,即使電影不成也還可以是一齣短片,反正人物頂多五個,其中三個還可以不出場。
黑街王子則乘著在雜誌社自設的影棚拍攝美食照片時悄悄透露他還未張揚的秘戀。因為新戀情太多過去那段刻骨銘心初戀的影子彷彿一種重覆的過程令他憂喜參半,說起來時臉上又是甜蜜又是苦笑,我拿出艾可《昨日之島》的分子理論安慰他──生命是一種複合形式,所以己身今生的分子必然包含他者前生的分子,是為輪迴,是故己身他者的分子會引領你去尋找前生他者組成今生的分子,這是為什麼有些人重複遇上戀愛模式相近的戀人──我到底在扯什麼怪論啊,也不知他聽懂有沒,但似乎有些安慰。 少一分憂怯多一分信心就好啦,理論的東西懂不懂橫豎也沒那麼重要。
今天說來幫忙其實是吃喝玩樂而已,阿魚請喝咖啡王子請喝綠茶,妹妹擔心我午餐沒吃飽捧了一堆糕點給我,我好像大爺啊被服侍到妥妥貼貼的,結果飽食一頓我就乘大家下班前告辭了。
下一站是紀伊國書屋。兩本書。村上春樹與張愛玲。
這禮拜有得忙了。早兩天我因為沒看到什麼書,還在日記上忿忿寫下:文學呢?文學都到哪裡去了?
兩大文學天王天后都像回應了一樣,在書架上大放光芒。
*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沒有報安簡訊生活就會變成驚悚劇
才說了手機是愛情必備機件,不然就會因為各自聯絡不上而暗自緊張,這下就又上演找不到人的驚悚劇了。
我早上醒來沒有收到天蠍的報安簡訊,也不知道他昨天出城去買書報雜誌當晚平安回家了沒有──畢竟紐約經濟蕭條意味社會安定指數也跟著華爾街股市報價表一樣直直落啊。於是沒來由緊張起來,等到中午還是無訊就抱著電腦下去公寓樓下無線上網的餐室,準備網海撈人,又是查看電子信箱啦又是檢視他有沒有更新部落格啦,忙出一個零結果。最後是花了一個小時看紐約時報的都會版,看看紐約近日的社會生態環境,不過看來還是一副繁華文明大城的老樣子嘛,一團祥氣根本沒什麼敗朽徵兆,而且自由落體表演了好長一段日子的股市忽地拔起騰漲,簡直是東山再起的復甦景氣。
抱著電腦回到房裡才發現手機忘了帶下去,一連接到天蠍的多則簡訊,還有漏接電話,原來這回輪到他緊張了因為我一直沒有回訊。後來電話聊起才知道他出城回來在沙發上躺著看書睡著了,忘了給我平安簡訊,夜半睡醒看見我的簡訊趕忙回報平安,但接下來卻等不到我的回訊,這下子他可緊張了,根本無法繼續睡覺去。還好我終於回來。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現實環境的問題無法生活在一起就是這樣,得靠著虛浮於空中的無線電波傳遞感情,一切都像是數碼置換而成的,聽起來是多麼虛擬的情事,但那終究是真的。因為情緒也是這樣一種超越肉眼視線的電波,只能私密地隱微地日夜觸覺著。
*
我早上醒來沒有收到天蠍的報安簡訊,也不知道他昨天出城去買書報雜誌當晚平安回家了沒有──畢竟紐約經濟蕭條意味社會安定指數也跟著華爾街股市報價表一樣直直落啊。於是沒來由緊張起來,等到中午還是無訊就抱著電腦下去公寓樓下無線上網的餐室,準備網海撈人,又是查看電子信箱啦又是檢視他有沒有更新部落格啦,忙出一個零結果。最後是花了一個小時看紐約時報的都會版,看看紐約近日的社會生態環境,不過看來還是一副繁華文明大城的老樣子嘛,一團祥氣根本沒什麼敗朽徵兆,而且自由落體表演了好長一段日子的股市忽地拔起騰漲,簡直是東山再起的復甦景氣。
抱著電腦回到房裡才發現手機忘了帶下去,一連接到天蠍的多則簡訊,還有漏接電話,原來這回輪到他緊張了因為我一直沒有回訊。後來電話聊起才知道他出城回來在沙發上躺著看書睡著了,忘了給我平安簡訊,夜半睡醒看見我的簡訊趕忙回報平安,但接下來卻等不到我的回訊,這下子他可緊張了,根本無法繼續睡覺去。還好我終於回來。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現實環境的問題無法生活在一起就是這樣,得靠著虛浮於空中的無線電波傳遞感情,一切都像是數碼置換而成的,聽起來是多麼虛擬的情事,但那終究是真的。因為情緒也是這樣一種超越肉眼視線的電波,只能私密地隱微地日夜觸覺著。
*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人生其實是沒什麼可以悟覺的 (a.ka. 我當然有跟我老公聯絡啦)
昨午下課後去看了《守護者》,馬上有要寫出一點什麼的衝動。晚上在電話中同天蠍尤其談得興高采烈的,有些電影不是用好看不好看去評斷,它要你接下一壘壘的問題,你摘下來揣在手中反覆檢視摩挲,直到你悟覺人生其實是沒什麼可以悟覺的為止。
或者不止。
反正我就知道我只是想念天蠍,無法一起去看彼此都愛看的電影真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憾事。還好我們都能在電話裡聊。現在就只能在電話裡聊了。
這晚為了妹妹大婚之事要邀請親戚朋友,所以撥了通電話給天蠍媽媽,媽媽在那頭問最近怎麼樣呢都好麼,有沒有跟阿仔聯絡啊?
我聽了一陣驚疑的笑,媽媽這話好怪,她的阿仔是我的老公(雖然我們簽下婚書第三天,他就飛回紐約為生活打拼,兩個人就很偶像劇這樣戲劇性地悲情分開了),我有不跟我老公聯絡的譜嗎?
有啦有啦,我們每天都簡訊聯絡的(其實應該說是談情吧,不過在長輩面前好像不宜動輒情啦愛啦)。我這樣說,媽媽那頭像是放了心的口氣。我大概是個既難捉摸也不好管束的媳婦吧,也真難為了這些長輩。
天蠍聯絡不到我會很緊張的,而我就會很緊張他的緊張,兩個人就隔著一個太平洋忙忙的窮緊張起來,日子都不用過了,所以雖然是靠著手機繫情,我們還是恩愛得很的啦。
還好還有手機這個自互聯網以來的20世紀末偉大發明。遲早會植入體內成為一種終身攜行的外接配備吧。
*
或者不止。
反正我就知道我只是想念天蠍,無法一起去看彼此都愛看的電影真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憾事。還好我們都能在電話裡聊。現在就只能在電話裡聊了。
這晚為了妹妹大婚之事要邀請親戚朋友,所以撥了通電話給天蠍媽媽,媽媽在那頭問最近怎麼樣呢都好麼,有沒有跟阿仔聯絡啊?
我聽了一陣驚疑的笑,媽媽這話好怪,她的阿仔是我的老公(雖然我們簽下婚書第三天,他就飛回紐約為生活打拼,兩個人就很偶像劇這樣戲劇性地悲情分開了),我有不跟我老公聯絡的譜嗎?
有啦有啦,我們每天都簡訊聯絡的(其實應該說是談情吧,不過在長輩面前好像不宜動輒情啦愛啦)。我這樣說,媽媽那頭像是放了心的口氣。我大概是個既難捉摸也不好管束的媳婦吧,也真難為了這些長輩。
天蠍聯絡不到我會很緊張的,而我就會很緊張他的緊張,兩個人就隔著一個太平洋忙忙的窮緊張起來,日子都不用過了,所以雖然是靠著手機繫情,我們還是恩愛得很的啦。
還好還有手機這個自互聯網以來的20世紀末偉大發明。遲早會植入體內成為一種終身攜行的外接配備吧。
*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兩艘航空母艦的激戰
星期六我向來是早起的,因為要上已經改去每週一堂的日文課。
不過今天在鬧鐘叫床以前,公寓上樓單位傳出兩把歇斯底里的女聲,正在用客家方言廝罵。我在霹靂叭啦的叫罵聲中醒來,恍惚以為是一個讓人厭煩到極點的亂夢。這真是我多年以來聽過最慘烈的一場罵戰,兩個女人都極盡所能地使出畢生學得的髒話,將之當成迫擊彈般拋擲撒射到對方身上,那些罵人的話語簡直就像從臭水溝蹚過污水似的打撈上來四下潑灑,散發出中人欲嘔的惡劣氣味。而語氣裡飽含的怨憤,都在惡意地把對方降格為最低等的生物(然而天下萬物又有什麼高低分級呢,不過芻狗一樣,人類自視為高等生物,無論什麼時候聽起來都像一個蒼涼的笑話)。不,甚至不是生物,而是大賣場裡賤價出售的劣級貨品──女權分子最常批判男權沙豬物化女人,其實女人物化己族的程度一樣不遑多讓。
實在聽不下去了,我猛地從床上爬起,到浴室嘩啦啦沖洗自己,準備出門上課。而房間窗外隱約還傳來罵聲,以及東西摔在地上的呯啷雜音。
為著什麼呢?聽起來像是搶佔浴室引發的爭端,然後旁牽出一堆生活裡有的沒的,日夜大開的房門、浮濫的男女關係、行為不檢、品格不端、……這裡面聽來有一串才是矛頭真正的標靶吧,當事人都不會承認,而端出道德姿態叫陣的一方,尤其不會承認她的不甘,其實是對方實踐了自己最想做而做不來的事,她看不得別人的明目張膽,因為那無疑放大了她卑屈壓抑不能盡綻的欲望。
我一邊刷牙一邊無聊沒事幹地揣摩這些情境,心底冷颼颼的。女人踐踏女人,尤其悲涼。
想想新遷進來的這座公寓,住客也夠品流複雜的,明明是中產社區地段的優質公寓,採行簡約設計的建物風格清秀,可是經歷了今早的航母激戰之後,我想這不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成示範嘛。
曾聽說辦公室是一座瘋人院,其實現代摩登公寓也是一座瘋人院。或許幾十億人生活其中的現代性地球城市,就都是一座座巨大的瘋人院了。
*
不過今天在鬧鐘叫床以前,公寓上樓單位傳出兩把歇斯底里的女聲,正在用客家方言廝罵。我在霹靂叭啦的叫罵聲中醒來,恍惚以為是一個讓人厭煩到極點的亂夢。這真是我多年以來聽過最慘烈的一場罵戰,兩個女人都極盡所能地使出畢生學得的髒話,將之當成迫擊彈般拋擲撒射到對方身上,那些罵人的話語簡直就像從臭水溝蹚過污水似的打撈上來四下潑灑,散發出中人欲嘔的惡劣氣味。而語氣裡飽含的怨憤,都在惡意地把對方降格為最低等的生物(然而天下萬物又有什麼高低分級呢,不過芻狗一樣,人類自視為高等生物,無論什麼時候聽起來都像一個蒼涼的笑話)。不,甚至不是生物,而是大賣場裡賤價出售的劣級貨品──女權分子最常批判男權沙豬物化女人,其實女人物化己族的程度一樣不遑多讓。
實在聽不下去了,我猛地從床上爬起,到浴室嘩啦啦沖洗自己,準備出門上課。而房間窗外隱約還傳來罵聲,以及東西摔在地上的呯啷雜音。
為著什麼呢?聽起來像是搶佔浴室引發的爭端,然後旁牽出一堆生活裡有的沒的,日夜大開的房門、浮濫的男女關係、行為不檢、品格不端、……這裡面聽來有一串才是矛頭真正的標靶吧,當事人都不會承認,而端出道德姿態叫陣的一方,尤其不會承認她的不甘,其實是對方實踐了自己最想做而做不來的事,她看不得別人的明目張膽,因為那無疑放大了她卑屈壓抑不能盡綻的欲望。
我一邊刷牙一邊無聊沒事幹地揣摩這些情境,心底冷颼颼的。女人踐踏女人,尤其悲涼。
想想新遷進來的這座公寓,住客也夠品流複雜的,明明是中產社區地段的優質公寓,採行簡約設計的建物風格清秀,可是經歷了今早的航母激戰之後,我想這不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成示範嘛。
曾聽說辦公室是一座瘋人院,其實現代摩登公寓也是一座瘋人院。或許幾十億人生活其中的現代性地球城市,就都是一座座巨大的瘋人院了。
*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我不過是要創造一顆惑星
昨天從虛擬海造出這顆惑星,不過是想讓天蠍星和火星女到來星火碰撞,玩得越無厘頭越荒誕不經越好,結果我卻正經八百的寫了一篇散文,造作得要死。
看來要學懂火星語言一點都不容易。
總之,還得努力。首先要堅持的就是堅持,每天都拎一串念頭上來,慢慢看它佈成一片星海。
*
看來要學懂火星語言一點都不容易。
總之,還得努力。首先要堅持的就是堅持,每天都拎一串念頭上來,慢慢看它佈成一片星海。
*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yellow flame
傍晚的時候下起陣雨,我坐在公寓起居間攤開你買給我的黑皮日記開始寫字。寫乏了就站到落地窗前看看外間風景。用仰視的角度,是遼闊的天際。俯視的角度,是一片透著典型中產氛圍的平房住宅區。在一幢幢的雅致平房之間,錯落著綠盎盎的小塊草坪,幾乎可以感覺雨後腳踏上去的溼潤。
雨勢漸弱,站在新遷入公寓的二樓露台上,我看見對面平房外長有一棵雨樹,一棵火焰樹。
火焰樹開滿了小黃花。並不是大把大把狂燒的烈焰,而是點點星火,在綠色樹冠上吱吱喳喳細碎地濺散開來。
其實直到最近才知這樹的洋名,yellow flame。初聽這名字我一陣不懷好意地笑,是不是聯想到老外用來形容舊情的old flame了?說的人總是臉上一陣欲蓋還明的曖昧神色,言若有憾乍喜還憂的那種情切。當然是因為只待追憶了所以盡挑著好的回味。燒過了也還有餘燼。
只是時光從不迴寰。
其實過去我一直不知這樹的芳名,沒知識的慣稱為黃花樹,總覺得樹形也是一種閨女姿態,暗裡含春那種,不及雨樹長實後一蓬深邃幽密的大氣。
現下知道她是火焰,一不留心,星撩火散,更是不好惹的了,就像黃花閨女的肚子不好搞一樣。
故鄉也長著黃色火焰。從前我們上學的路上見過幾棵,另有一種專開紫花,從花期盛燦到落英繽紛,日炎炎地幻出一重又一重煙紫迷霧,少年心思便惘在當處,一般地強愁賦詩,只有花前沒有月下。紫火焰就燃燒在那幢英殖民建築風格的賓館前,想來極可能是殖民年代種下的,讓帝國來監察礦藏的仕紳將領撩上幾綹鄉情,愈發疑心熱帶小鎮萌出了四季之春。後來小鎮再也沒種過更美的花樹。
我其實是等著火焰落地,一直覺得那才是這樹最美的時刻,嬌黃的細碎花瓣在樹下鋪成柔柔一圈花氊,而繼續落下來的那些像淚,或是細雨。或是綠色深閨竄燒出來的青春烈焰,煙火一陣爆開,霎時星散,化落一片光雨。悽傷的短暫的美。青春永恆這般比照。
剛聽說黃火焰樹是三月裡開的,可不就是一種春樹。
*
雨勢漸弱,站在新遷入公寓的二樓露台上,我看見對面平房外長有一棵雨樹,一棵火焰樹。
火焰樹開滿了小黃花。並不是大把大把狂燒的烈焰,而是點點星火,在綠色樹冠上吱吱喳喳細碎地濺散開來。
其實直到最近才知這樹的洋名,yellow flame。初聽這名字我一陣不懷好意地笑,是不是聯想到老外用來形容舊情的old flame了?說的人總是臉上一陣欲蓋還明的曖昧神色,言若有憾乍喜還憂的那種情切。當然是因為只待追憶了所以盡挑著好的回味。燒過了也還有餘燼。
只是時光從不迴寰。
其實過去我一直不知這樹的芳名,沒知識的慣稱為黃花樹,總覺得樹形也是一種閨女姿態,暗裡含春那種,不及雨樹長實後一蓬深邃幽密的大氣。
現下知道她是火焰,一不留心,星撩火散,更是不好惹的了,就像黃花閨女的肚子不好搞一樣。
故鄉也長著黃色火焰。從前我們上學的路上見過幾棵,另有一種專開紫花,從花期盛燦到落英繽紛,日炎炎地幻出一重又一重煙紫迷霧,少年心思便惘在當處,一般地強愁賦詩,只有花前沒有月下。紫火焰就燃燒在那幢英殖民建築風格的賓館前,想來極可能是殖民年代種下的,讓帝國來監察礦藏的仕紳將領撩上幾綹鄉情,愈發疑心熱帶小鎮萌出了四季之春。後來小鎮再也沒種過更美的花樹。
我其實是等著火焰落地,一直覺得那才是這樹最美的時刻,嬌黃的細碎花瓣在樹下鋪成柔柔一圈花氊,而繼續落下來的那些像淚,或是細雨。或是綠色深閨竄燒出來的青春烈焰,煙火一陣爆開,霎時星散,化落一片光雨。悽傷的短暫的美。青春永恆這般比照。
剛聽說黃火焰樹是三月裡開的,可不就是一種春樹。
*
訂閱:
文章 (Atom)
網誌存檔
-
▼
2009
(181)
-
►
6月
(33)
- Remembering Pina Bausch:一個現代舞包不住的名字
- 來自百亩森林的小熊樹枝
- Dial “P” for Photo
- 書報攤
- 傳奇,從來由異端締造
- 再見,我們的八十年代
- 尋找代號E
- 大衛與我
- 作業簿:賦色威尼斯
- 主動出擊
- 黑暗帝國
- 予約未來
- 予約
- 傷逝
- 阿倫如斯說關於funny
- 阿倫如斯說關於紐約
- 《1Q84》的寫作原點
- 五美金一份紐約時報
- 那些我們無法說出來的我們寫下來
- 時代廣場的失落拼圖
- 存在的邊界
- 備忘錄:一個中產階級唸不出的名字
- 無聊時我製造句子
- 小說才是王道
- 再說一次也還是那一句話
- 安東尼與哭泣的光
- 短髮
- 閱讀天真善感的愛人
- 今天
- 崇文
- 活著首先自己
- 其實我心裏明白.
- 心疼
-
►
5月
(33)
- 我最愛去的書報攤
- 屬於星期六的晴朗
- 從近未來到近過去:村上春樹的逆襲
- 1Q84
- 坎城的白色緞帶
- 守望酷典
- 天下超自然異像
- 天氣開始很熱了
- MATRIX 密碼 Part II
- 需要救贖的未來救贖
- 煩惱認知論
- MATRIX 密碼
- 藍色時光
- 星期一
- 粉紅色作為一種藝術用語
- 星期六晚間的對談作為一種療癒
- 也許那是……天蠍座的眼淚?
- Richard Avedon
- 時間作為一種幻術
- 環保第一法:先把人類搞到消失吧
- 愛因斯坦是最厲害的
- 宇宙就是一部靈性經典
- 這。漫。天。宇。宙。的。廢。墟。
- Barack Spock
- 四百擊之後,海邊的卡夫卡
- 太空嬰兒
- 琥珀色絲絨筆記
- 有著威士忌氣味的小小夢想
- 琥珀色的微醺時光
- 詩人及其置換詞
- 時代雜誌的總統一百天
- 蓋茨比的生活清單
- 拒絕勞動
-
►
4月
(31)
- Take The F Train
- 搭乘A號列車
- 向全人類扮鬼臉的獨角獸
- M先生的名字滋生所有關鍵字眼
- shell:蠍之魔性裝備
- 像M先生一樣站成一顆蛋的姿態
- 閱讀筆記:電視迷張愛玲
-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探偵趣味
- 春臨II
- 畫像
- 末日通靈之章:太陽吐長舌頭舔乾淨了地球
-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稅單
- 天空藍著,內心晴著
- 作業簿:張愛玲的御用設計師
- 作業簿:看張與小團圓
- 閱讀筆記:張愛玲的美國居所
- 閱讀筆記:布萊希特的美國嚮導
- 星期天要留給紐約時報
- 星期六,想起紐約的春走
- Good Friday
- 過境者
- 我其實非常願意用我所有的時間想念你
- 那些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 我喜歡薯仔嘜
- 像場勾搭
- 火鍋晚餐上的宗教性話題
- 每場熱帶暴風雨裡都有一刻世界末日
- 薯仔嘜...是我
- 雨傘不見了
- 就像……休完長假再回去上班一樣
- 不變與變
-
►
6月
(33)
關於我自己
- asura young
- I, et cet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