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環保第一法:先把人類搞到消失吧

新同事問我有沒有興趣去一個環保講座,因為是在晚間,離家又遠得很,對於不開車的我自是不便,所以便婉拒了她的邀請。

她也沒有開車,不過卻強調自己多不方便也會去,“對於環保,我可是很有心的。”她說。

我也許過敏,覺得她略抬高了一度的語氣似是在標榜著自己的“環保分子”態度,一旦她高舉了自己“有心人”的道德旗幟,她身邊週遭所有“不那麼有心”的人,很自然就都順勢貶為不具備環保意識的地球二等公民。想到自己既然已被歸類到對方不屑看在眼裡的二等陣營裡去,我便不再接話。

我到現在始終都不能確定怎樣才叫作環保意識。生活在消費社會的我們,無論怎麼樣生活我們的生活型態都無可避免的在傷害著地球。從使用一小瓶洗髮劑到買一件衣服一雙鞋子再到採購一件家具一枚手機,這些用品的製造過程全都在生產廢氣廢料。除非能貫徹到底吧,使用不污染水源的有機洗髮劑或任何清潔劑、衣服鞋子以及所有用具除非穿壞了否則不買(或只買二手衣,或索性讓世界變成天體營吧)、完全吃素、不買任何工廠生產用具、天黑後馬上睡覺以便節能、終生不開汽車不搭飛機(因為燃油是暖化之源)、不繼續製造那麼多的下一代……

除非全人類集體回到原始生活。那是烏托邦廢話,人類當然是不可能回去了,文明帶來的消費社會型態根本已無法逆轉。

我們尚且還是在媒體工作,每天在消耗大量的紙張,實在沒什麼資格標榜自己是“環保的地球公民”。至於我們每天在做的這些,回收紙張各種寶特瓶及塑料容具、外賣時拒絕使用保麗龍餐盒、儘量使用自攜餐具……,實在還能拿來當作是環保實踐嗎,我以為那根本就該如同是不亂丟紙張、保持環境衛生的基本生活常識了吧?許多國家早就採取了可以回收物資的垃圾分類制,所以那實在只是基本認知,美國每一個家庭都會告訴你他們都這麼做,但這個國家也是地球最恐怖的消費大國。所以這種舉措也只能是聊勝於無,因為我們還在繼續消費(無論多節制儉樸都好),只要消費一天存在,工廠就還在大量生產大量製造,連帶而來傷害地球破壞臭氧層的“副產品”也就繼續排放出去,然後反撲回到已經百病叢生的人類自身,形成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米蘭昆德拉說的,永劫回歸。

人類就是地球之劫。

然而我們能走向零消費的社會嗎?零消費意味經濟不再流通,意味絕大多數的發展即將停擺,更多的職業流失,更大的失序必然浮現,連帶的衝突也更為尖銳。

我從來是一個持疑論者,那種討人嫌的sceptic,我有我自己堅守的消費儉約守則,但我從不想拿我自己的標準去判定別人,所以看到打著環保旗幟或任何“有心”旗幟(包括博愛)的道德糾察長,我只想敬而遠之。

無論他們表現得多麼有心,我都不認為他們會比藍領恰克/泰勒會長來得坦率真誠,直接向地球承認:我們根本就搞砸了。

他說:

「幾千年以來,人類一直在這個星球上把事情搞砸、搞臭、搞死,現在的歷史卻要我替每個人擦屁股。我得把我用過的湯罐頭洗淨壓平。還得為每一滴用過的機油負責。核能廢料、埋在土裡的汽油槽、上一代在我出生前就丟棄的毒性廢土垃圾山,這些我都得買單。所以,資源回收和速度限制都是放屁,那就像是死到臨頭才開始戒菸。」

所以,不要告訴我你有多愛這個地球,基於人類的存在就是地球的負擔這根本原則,我們愛護地球的方法也就是最絕對的方法:先把自己搞到消失吧!

*

3 則留言:

  1. 这让我想起海边的卡夫卡里边所提到的女权分子,非常令人发指啦!

    也好像这微软拼音只支持简体字一样狭窄.

    回覆刪除
  2. 社會週遭就是有很多這種女廁分子啦,有些人就是太容易拿定一種標準去判定別人,很容易就陷入某種迷思,有時不免覺得他們不過是缺乏想像力而已。

    回覆刪除

關於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