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Remembering Pina Bausch:一個現代舞包不住的名字

現代舞大師Pina Bausch今天以68歲之齡去世了。

繼流行樂壇失去MJ這一號舞台王者,現代舞的表演台也折損了神人一樣的Pina Bausch。

除了在艾慕杜華的電影《Talk To Her》,我從來沒有現場看過Pina Bausch的舞,但《Talk To Her》序幕的那場戲,已足以讓我看到舞者的不凡,以及屬於Pina Bausch的清冷。她瘦削的身驅以及清峻容顏就是現代舞的線條。而且我喜歡的她的名字。一個充滿現代線條的德國名字。

電影裡讓我看到,Pina Bausch光是站著不動,就整個地是一支舞。她的神情總像是完全沉浸在對舞的思考之中,那讓我想到,舞就是我們肉身的動作,而肉身就是我們靈魂的居所。

思考肉身當然就是思考靈魂的所在。

我搞不清楚究竟是格蘭母(Martha Graham)還是翩娜包殊(Pina Bausch)是現代舞之母,於是鍵訊去問Z,他回傳了一則簡訊,可以視為對Pina Bausch的微型引介。

「你一看格蘭母這三個字就知道她是現代舞的媽媽了。但翩娜沿著媽媽跳出來的路跳出另一條路,她把日常生活的動作都編了舞。我永遠記得她說舉起一條手臂就是舞蹈。」

Pina Bausch以革命性的舞蹈語言開創了現代舞的新頁,我想了解更多,在網上鉤取到台灣舞蹈家林懷民所說的非常形象化的紀念感言:“現代舞這三個字根本包不住Pina Bausch。”

另外《紐約時報》即時刊出了紀念文章和紀念影像特輯。

http://www.nytimes.com/2009/07/01/arts/dance/01bausch.html

謹以這些微末的了解,向Pina Bausch致悼,我知道她留給世界的不止是舞,還有對空間的藝術想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