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作業簿:看張與小團圓

二十多歲即以小說創作名震文壇的天才小說家張愛玲,在晚年盛名達到顛峰的時代離群索居。由於她自我消聲幾近匿跡的極端低調,和閱讀界越來越熾的張愛玲研究熱形成高度反差──讀者追捧一部部張氏作品,陷落在華麗與蒼涼的文字裡不能自拔,偶然乍醒抬頭覬照現實,卻始終不見作家現身說上幾句漂亮話──人們自然不免懷疑,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也許早就不在人世了,文壇自是不時流出她早已辭世的謠言。

消息傳到了張愛玲耳裡,她施施然走上影樓拍下一張照片發布出去,照上她手持一卷報紙,封面頭條是當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猝逝的報導。張愛玲那時已是七十好幾的老年人了,仍然這麼機變佻皮,報紙在她手中變作了傳聲筒,她不用開口卻告訴了全世界她還活得好好的。

而她採用來證明自己還死不去的時事,居然是一則訃聞,這裡頭的生死參差對照,她一派輕俏流顯出來的不僅是她無人可及的獨家幽默,而且還是深幽幽逆喻人生的黑色幽默。

如今距離她1995年逝於洛杉磯已經十多年過去了,一代一代的張迷接續養成,文學界「張祖奶奶」的別稱,早在她生前死後就牢牢貼到她的衣襟上,讀者大眾把她拱上了神龕,眼看天后宮也堂然搭建落成,忽然她神秘的小說遺作《小團圓》橫空出世,用自傳的筆觸還原出一個讀者從未見過的張愛玲,這次她老實不客氣調轉筆尖對準自身俐落切割,袒蕩蕩流離身世紅塵情事肉身情欲的細瀝瀝剖白,讓自以熟懂了她傳奇一生(胡蘭成筆下那個神人一樣的民國女子)的讀者一行行追索下去,越讀越是驚疑,光天白日裡猛地抖出一串冷顫。

雖然人們傾向於爭議《小團圓》的出版違逆死者遺願,因為是她生前一度想要銷毀的小說,不該面世,但真的立意要毀,她早就毀了,這麼決絕撇清的一個人!想必心裡還有一點掙扎──《小團圓》裡寫的,她性格裡有一樣本事,想不通的事就暫且擱下,以後再來說罷。

以後。以後就交給時光決定了。時光會找到它要的代言人。

於是沉埋在時間廢墟之中的《小團圓》終於得以掘現出來,冥冥中彷彿又是當年她手持訃聞報紙的那記幽默手勢,似是以告,蚊香盤不錯是被她一腳踢到暗摸摸的床底下去了,但是她要說的故事還沒完,也不會完。也許為的也是她從來深知,自己的故事還是由自己來說的好。

她的人生,她來置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